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1-16 09:35
摘 要:通过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耦合程度,从农业经济系统与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中分别选取 6 个指标,构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耦合关联模型,定量评判农业经济系统与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交互作用的关联耦合度。[方法]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选取 2006 ~ 2016 年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两个系统中 12 个不同的指标,研究两系统间的耦合关系。[结果] 2016 年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关联程度均较高,其中农业生产总值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关联度最高,而人均农用机械总动力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平均关联度最低; 2006 ~ 2016 年间,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系统的 6 个指标与农业生态环境系统的关联度均较高,农业生态环境系统的各项指标总体趋势起伏不大,呈稳步上升趋势; 2006 ~ 2016 年间,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的耦合度呈 “小波浪”形趋势变化,整体的耦合度较高。[结论] 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为高度协调类型中的中级协调发展类。
关键词: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农业生态环境;灰色关联法;耦合度
0 引言
内蒙古自治区是多民族融汇的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农业大省 ( 区) ,广袤富饶的土地资源和辽阔的天然草场构成了内蒙古自治区主体经济产业。同时,内蒙古还拥有丰富的矿藏资源,有 56 种矿藏储量居全国前 10 位。长期以来资源与环境为内蒙古各族人民的生活生产提供了良好条件,所以农业经济的发展程度对于内蒙古自治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但近一个世纪以来,特别是近 50 年来,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落后的生产方式和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使内蒙古自治区付出了沉痛的农业、生态及资源代价,导致内蒙古地区出现了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失衡等诸多问题,已明显地制约着自治区农牧业经济的健康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努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优化发展理念,旨在使内蒙古地区矿产、农牧林业等优势资源能被合理开发利用,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形成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农业经济的发展为生态环境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农业生态环境的发展能够有效地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研究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关系,寻求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及生态功能构建方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指导意义。
1 研究区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边疆,地处 97°E ~ 126°E、37°N ~ 53°N,东西跨度 2 400km,南北1 700 km,总面积 118. 3 万 hm2 ,约占到我国面积的 12% ,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带。北与俄罗斯联邦、蒙古国接壤,是中国 5 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地域横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接邻 8 个省区,地处黄河、辽河、嫩江三大水系的上游,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林业生产基地,是中国邻省最多的省级行政区之一,由东到西分别属于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气候。同时,内蒙古地广人稀,常住人口数量超过 2 500 万,耕地面积超过 700 万 hm2 ,人均面积占比大于 1 /4,是全国平均水平的 3 倍左右,潜在的可耕地资源约在 800 万 hm2 ,丰富的耕地资源为地区的农业与生态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且资源储量丰富,有 “东林西矿、南农北牧、遍地宝藏”的美誉和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描绘[15]。林地、森林和人均耕地面积均居中国第一,稀土金属储量居世界首位,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草原牧区。
2 研究方法
2. 1 指标选取
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少数的指标无法对系统的发展情况和变化进行具体描述,因此该文运用灰色关联法,通过构建多个指标的有机评价指标体系对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度进行分析评价。由于尚无关于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系统耦合研究指标体系构建的统一标准,故此,为了证明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该文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在参考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从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子系统中分别选取 6 个指标,构建了可以反映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系统耦合研究的指标评价体系,具体指标见表 1。
2. 2 研究设计
2. 2. 1 灰色关联法 ( 1) 计算灰色关联系数 ξmn ( t) = min m minn | y'n ( t) - x'm ( t) | + η max m max n | y'n ( t) - x'm ( t) | | y'n ( t) - x'm ( t) | + η maxi maxj | y'n ( t) - x'm ( t) | ( 4) 式 ( 4) 中,ξmn ( t) 是第 t 年农业经济 xm 与农业生态环境 yn 之间的关联系数; y'n、x'm 分别为自变量 xm 与因变量 yn 的平均值; η 为分辨系数,一般情况下取 0. 1 ~ 0. 5,通常取 0. 5,因此,该文也取 0. 5。 ( 2) 计算各指标间的关联度 rmn = 1 j ∑ j j = 1 ξmn ( t) μ 0 ≤ rmn ≤1 ( 5) 式 ( 5) 中,rmn 是 ξmn ( t) 按样本数 j 取算术平均得到的关联度矩阵,用以衡量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关联度。 Am = 1 n ∑n = 1 γmn, An = 1 m∑m = 1 γmn ( 6) 式 ( 6) 中,Am 是农业经济 xm 的第 m 个指标与 yn 的平均关联度; An 是农业生态环境 yn 的第 n 个指标与 xm 的平均关联度。
2. 2. 2 耦合度模型 C( t) = 1 m × n∑m = 1∑n = 1 ξmn ( t) ( 7) 式 ( 7) 中,C( t) 表示农业经济 xm 与农业生态环境 yn 之间的耦合度。通常情况下,耦合度 C ∈ [0,1]。当 C = 0 时,系统间或各要素间处于完全无关状态系统趋向无序发展; 当 C = 1 时,系统间或各要素间达到良性耦合,趋势为向协同发展。在这里将耦合度 C 用等分法将其划分为 4 个阶段。理论认为,当 0 < C ≤0. 3 时,农业经济系统与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之间处于较低水平的耦合阶段,即分离阶段,说明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而农业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对较强,此时农业经济可以承受农业生态环境发展所带来的后果,农业生态环境处于发展期; 当 0. 3 < C ≤0. 5 时,农业经济系统与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之间处于拮抗阶段,说明农业经济发展相对较快,此时农业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有所下降,进而无法承受农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压力,两者形成拮抗、限制的关系。当 0. 5 < C ≤0. 8 时,农业经济系统与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之间为磨合阶段,此时农业经济发展速度放缓,转而开始注重农业生态环境发展,农业经济系统与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之间开始出现良性耦合; 当 0. 8 < C ≤1 时,次阶段农业经济系统与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之间处于高耦合阶段,说明农业经济有了极大发展,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促进,形成良性耦合关系。
3 结果与分析
3. 1 关联度分析
根据灰色关联模型,得到 2016 年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关联度。从表 3 中可以看出,两者间的关联度比较高,说明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由表 3 可以看出,( 1) 总体来说,2016 年不同的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体系指标间的平均关联度不同。其中,农业总产值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平均关联度最高,且对森林覆盖率与人均耕地面积的影响最大; 第一产业比重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平均关联度次之,同样对人均耕地面积的影响最大。而人均农用机械总动力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平均关联度相对较低,属于中等程度关联,说明人均农用机械总动力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对农业生态环境系统发展的影响较小。 ( 2) 不同的农业生态环境指标与农业经济的平均关联度差异相对较小,平均关联度的最大差值为 0. 038 2。在农业生态环境系统指标中与农业经济平均关联度最大的是人均耕地面积,说明人均耕地面积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影响较大。
3. 2 平均关联度时序变化分析
图 1 是 2006 ~ 2016 年间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平均关联度时序变化图。由图 1 可以看出,农业经济系统的各项指标总体趋势起伏不大,呈稳步上升趋势。其中农业生产总值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平均关联度常年较高,总体呈上升趋势,在 2009 年时出现关联度低谷,其后关联度稳步升高。人均农用机械总动力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关联度最低,但两者的走势也最平稳,波动幅度不大,对农业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也较小,说明农业生态环境系统对人均农用机械总动力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依赖性最小。第一产业比重、农业人口比重与农业生态环境系统的关联度也较高,其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关联度波动较为平稳,2006 ~ 2016 年间波动不大,说明第一产业比重与农业人口比重对农业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比较大。人均粮食产量在农业经济系统的各指标中,其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关联度位于中间位置,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09 年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关联度出现了低值,这一趋势与农业总产值趋势相同,说明对内蒙古自治区来说,人均粮食产量决定了农业总产值,且对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较大。整体上来说,农业经济系统的 6 个指标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关联度均较高,且总体走势较为平稳,为研究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奠定了基础。
4 结论与建议
4. 1 结论
研究发现,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为高度协调类型中的中级协调发展类。具体表现为: ( 1) 2016 年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关联程度均较高,其中农业生产总值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关联度最高,而人均农用机械总动力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平均关联度最低。( 2) 农业经济系统的 6 个指标与农业生态环境系统的关联度均较高,农业经济系统的各项指标总体趋势起伏不大,呈稳步上升趋势。( 3) 2006 ~ 2016 年间,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的耦合度呈 “小波浪”型趋势变化,耦合度有一定程度的起伏,但波动不大,整体的耦合度较高。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为高度协调类型中的中级协调发展类。
4. 2 建议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具有丰富的资源,其得天独厚的地域自然环境条件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优势,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行,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环境污染、生态恶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发展。因此,为了进一步推进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协调关系,该文提出 3 点建议。 ( 1) 针对农业经济存在的诸多不足,可以通过加大政策补贴力度的方式弱化受到的自然灾害及气候变化的影响,完善粮食最低价格的收购制度,同时加大对畜牧业的补贴力度,保证农业稳定发展[18]; 通过推广农业技术的手段,改善草地退化、耕地沙化、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不良因素,注重生态保护,从而促进农业与生态和谐发展; 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大力推进畜牧业发展,实施退耕还牧工程,同时加大林业发展力度,发展高附加值经济作物,提高农业经济产值,实现农业经济健康发展。 ( 2) 对于农业生态环境,可通过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机制。通过加大媒体宣传的方式,增强人们的环保理念、忧患意识及法制观念,形成社会制度与个人道德约束相结合,使生态保护由外在强制转变为内在自律行为; 通过加大对草地资源的保护,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由粗放经营的自然放牧式向集约化经营的舍饲半饲方向转变,建立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畜牧业体系,高效利用草地资源,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19-20]。 ( 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与投入直接影响了农业与生态的发展速度,增加对内蒙古自治区的科学技术的投入力度,有助于提高内蒙古自治区农产品抗灾能力,在面对自然灾害时,可以避免对农产品产量的影响,另一方面,可以改善良种选择及技术改良方面的弱点,提高产品产量,同时,还可以通过科学技术对农业机械设备的改进,从而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促使农业与生态的良性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学录,任继周. 河西走廊山地—绿洲—荒漠复合系统耦合的景观生态学机制. 应用生态学报,2002,13 ( 8) : 979 ~ 984
[2] 董孝斌,高旺盛. 关于系统耦合理论的探讨.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 ( 1) : 290 ~ 292,339
[3] 万永坤,董锁成. 产业结构与环境质量交互耦合机理研究———以甘肃省为例.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31 ( 5) : 117 ~ 121
[4] 刘媛,张艳荣. 西部生态脆弱区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耦合协调性分析———以甘肃省为例.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5,31 ( 6) : 722 ~ 727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