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互联网+农业”还是“农业+互联网”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1-09 09:36

  摘 要: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高新技术。无论哪个时代,创新的重点都是利用那个时代的高新技术发展实体经济。互联网是人类技术发展中的一个阶段,是当今人类提高实体经济效率的一种技术、一个工具,在它之前有很多,在它之后会更多。为此,本文从三方面质疑“互联网+农业”,从三方面支持“农业+互联网”,并通过类比教育、医疗与互联网的关系进一步阐明观点,中国农业问题的解决,必须立足于农业本身的系统性方案。最后以中国农谷屈家岭为例,介绍了 “农业+互联网”的具体做法,即强化实体经济“立地”、推进+互联网“顶天”。

  关键词:创新;实体经济;农业+互联网;互联网+农业;系统性方案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运用, 极大地拓展了人们对新技术巨大潜力的认识。 “互联网+” 政策的出台, 极大地鼓舞了人们创业的热情。 互联网已成时代潮流, 肯定是要 “+” 的, 但怎么 “+”、 是 “+” 在前、 还是 “+” 在后, 这既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 也是一个重大实践问题。

是“互联网+农业”还是“农业+互联网”

  1 “互联网+农业”的劣势

  信息技术绝不是人类在工业化进程中的最后技术, 在它之前已经有过多次, 在它后面也必然会有更多。

  1.1 容易混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玉米供大于求、 大豆产需缺口大、 奶粉依靠大量进口等农产品供需矛盾突出, 由于技术研发不够, 导致农产品数量、 质量、 安全方面都存在结构性问题。粮食产量、 库存和进口 “三量” 齐增现象, 是因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有限, 随着国际农产品价格大幅下跌, 农产品必然大量进口。 而之所以会有食品安全问题, 是因为长期过度使用化肥农药, 面源污染严重, 生态环境恶化、 生态系统退化。 一种观点认为, 给每个农产品贴上二维码, 消费者扫一扫, 就可以获知该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信息。 但设置二维码扫描不难, 但二维码中的数据从哪里来? 如果是人为输入, 怎么保证不是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如果靠田间地头传感器自动采集, 由此带来的高投入又能否为市场接受? 换个角度看问题, 这些观点的持有者, 似乎忽视了一个现实, 只要农民把产品生产出来, 东边卖不了, 会到西边卖; 不能卖给人吃, 大不了卖给猪吃, 到头来还是卖给人吃。 总之, 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解决, 绝不是互联网一加就可以如汤沃雪、 药到病除的。

  1.2 容易导致技术拜物

  信息技术只是服务农村建设、 促进农业生产的众多技术工具与具体手段中的某一个选项。 换言之, 熟悉农村建设、 熟悉农业发展的部门应该是信息化建设的牵头单位, 因为只有他们才了解农业生产各环节的技术要领、 才知道农业生产领域的具体诉求, 并为此有针对性地整合先进适用的信息化技术以满足需求。但现实中却并不如此, 从政策层面看, 生产环节回归核心地位的过程相当缓慢, 具体见附表。

  2 “农业+互联网”的优势

  成语 “顶天立地” 放在农业信息化语境中, 可能是个悖论。 若技术先求 “顶天”, 再寻 “立地”, 则可能吊在半空, 上不能上, 下不能下, “顶” (投入﹚得越高, 摔 (亏损﹚ 得越重。 技术必须先 “立地”, 再凭借其技术潜力、 市场开拓能力等, 去争取 “顶天”, 能 “顶” 多高就 “顶” 多高, 越高越好。

  2.1 人的需求是第一位

  人类文明就是不断利用 “高新技术” 满足自身需求的过程, 是在不断的 “+” 的过程中寻求自身进步。 “人的需求+火” 后, 不再茹毛饮血; “人的需求+铁牛” 后, 萌芽了农业文明; “人的需求+蒸汽机” 后, 开始进入机械文明, “人的需求+电气化” 后, 开始进入电气文明。 总之, “人的需求+当时的高新技术” 后, 办事效率更高了, 生活质量也提高了。

  2.2 实体经济永远是基础

  实体经济直接创造物质财富, 是社会生产力的集中体现, 是社会财富和综合国力的物质基础, 是一个国家应对外部冲击、 巍然屹立的关键。 实践证明, 脱离实体经济、 过度炒作资产不仅会影响经济发展、 扩大社会贫富差距, 而且会增加经济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 这方面, 国际金融危机已经提供了深刻教训。 中国经济要 “稳中求进”, 必须发展好实体经济, 实现物价水平总体稳定等一系列 “稳” 的目标; 必须不断做强实体经济, 切实提升经济运行质量, 为改善民生创造 “进” 的条件。

  3 现实中的案例思考

  “互联网+” 混淆了目的和手段、 混淆了主体和客体, 更混淆了问题和办法, 进一步混淆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3.1 “互联网+教育”的负面效应

  “一小时收入 18 842 元, 在线辅导教师收入超网红? ” [3]这条消息在网络上引来了不少关注。 目前最受市场追捧的还是应试教育的 “网上版”。 在线教育只是教育的一种具体形式, 其根本目的还是教育, 如果把赚钱摆在首位、 把心思都放到所谓的 “商业模式” 的创新上, 就不仅仅是放大弊端, 根本就是走入歧途。 老师利用网络把小众对小众的填鸭式教育, 变成了大众对小众的填鸭式教育, 成本更低、 力度更大、负面影响更烈。真正让互联网技术惠及欠发达地区, 实现教育公平, 关键在于教育理念的更新、 教育制度的改革、 评价机制的革新、 教师素质的提高, 在于教育利用技术的进步、 利用互联网, 而不是互联网利用教育。

  3.2 “互联网+医疗”的反面典型

  如果在医疗领域用互联网技术直接加, 把赚钱摆在首位, 把心思都放在所谓的 “商业模式” 的创新上, 而忘了救死扶伤这个根本目的, 必然导致弊端放大、 走入歧途、 误国误民。 2016 年 1 月, 百度因 “卖吧” 事件而公开道歉[4] 。但 4 月 12 日即爆发魏则西去世事件。 诚然, 从商业角度看, 把病友自助平台的贴吧卖给生意人, 能够坐享其成; 在互联网平台上把竞价与行业品牌、 市场美誉度直接捆绑, 更能坐地起价, 但如果忘记了救死扶伤这个行业根本问题, 奉行 “互联网+医疗” 的企业将举步维艰。

  4 中国农谷屈家岭“农业+互联网”实践

  屈家岭 (国营五三农场﹚ 位于湖北省中心地带, 江汉平原北部。 国土面积 223 平方公里, 总人口 8 万人, 下辖易家岭、 何集、 长滩、 罗汉寺等 4 个办事处, 是世界水稻最早发源地之一, 是湖北省最早、 规模最大的国营农场, 曾是国家重要商品粮棉油基地, 也是湖北省级重大战略中国农谷核心区。

  参考文献

  [1] 农话老罗.所有不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目的的“互联网+农业”都是耍流氓[EB/OL].

  [2] 搜狐财经.董明珠:没有实体经济马云死路一条[EB/OL].

  [3] 余靖静,袁汝婷,廖君(新华社记者).“1.8 万元时薪”引发中国 “互联网+教育”三问[EB/OL].

  [4] 王石川.魏则西之死,拷问企业责任伦理[N].人民日报,2012- 05-01.

上一篇:生鲜农产品电商O2O模式的比较 下一篇:苏南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农业+互联网"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