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经济增长问题研究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1-08 09:36

  摘要:为促进我国农业经济持续稳步增长,通过梳理我国农业经济增长问题领域的相关研究,重 点 对 农 业 经济增长的内涵与意义、农业经济增长的方式及其制约因素、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以及农业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主要问题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归纳与回顾。就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增长领域存在的相关问题,提 出 在 今后研究中应注重理论方面的纵深、研究方法的严谨以及研究范围的扩展等方面。

  关键词:农业经济增长;内涵;增长方式;影响因素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农业经济的增长于国于民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有关农业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国内学者进行过诸多探讨。本文主要通过梳理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内涵、增长方式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问题,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和展望。

我国农业经济增长问题研究

  1 农业经济增长的内涵与意义

  经济增长对于世界各国的发展都是一个重要命题,经济学界较早从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以及内生增长理论等层面对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和系统问题进行了分析[1]。一般来讲,库兹涅茨等认为经济增长是指某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总值或者国民收入的持续增加[2-3]。而某一地区的农业经济增长则可以描述为农业生产水平在一定时期内的持续增长,这种增长从狭义上主要指数量方面的增加,但是广义来讲也包括质量方面的提升[4];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讲,农业经济增长也指某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农业生产水平的产出与投入比的增长[5]。农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基础部门和薄弱环节,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独特性和地域性。尤其是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概念的提出,农业经济增长的内涵也更加丰富,可 持 续 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等新兴农业增长概念也在不断扩充[6-8]。

  2 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及制约因素

  经济增长方式是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核心问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也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形式的变化。而对于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国内研究者也从农业技术、农业投入等方面进行过诸多探讨。

  2.1 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主要是指农业生产的粗放型向集约型过渡,具体表现在:一是由注重速度转向注重效率;二是由注重数量转向 注 重 质 量;三是由注重单一产值转向结构优化[11-12]。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任务是保障温饱,粗放型农业在这一时期占据着主要地位,农业生产的速度和产量是衡量农业经济发展好坏的主要指 标,农业经济作物也倾向于单一粮食作物为主[13-14]。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农业粗放型增长方式的弊端日益凸显,市场化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的集约化程度提出了更要的要求,农业生产效率、农产品质量以及农业结构优化等问题成为农业转型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也成为衡量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15-16]。

  2.2 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约因素

  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既受农业发展基础的历史制约,也受现代农业科技、农业组织化程度以及农业市场化因素等方面的影响。李 金 诚[17]在20世纪末就提出了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要素是提高投入产出比,而农业科技进步则是实现这一过程的关键步骤;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也不能忽视农民的主体地位以及市场化因素,要在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的前提下,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逐步实现[18-19]。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土地改革制度的不断深化和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越来越注重市场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业发展更加注重效率因素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农业机械化程度、资源环境的禀赋条件都成为制约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要素[20-22]。但是,受 到 我 国 农业发展传统观念和地域特征的影响,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进程一直较为缓慢,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农产品效益低下,区域发展失衡,环保意识薄弱以及土地流转等现实问题也逐渐显现[23-25]。

  3 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的根源在于劳动和资本的投入。但是随着舒尔茨人力资本概念的提出,传统的经济增长观也逐渐遭到质疑和批判,经济增长的动力和影响因素的问题也逐渐引起了热议。农业作为利用自然界进行运作的物质生产部门,其发展好坏的影响因素也就更加广泛而多样。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尤其是全球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农业经济增长既受到来自农业供 给 方 因 素 的 影 响,也 受 到 农 业 需 求 方 因 素 的影响。

  4 农业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大体经历了由要素数量向要素质量转变的一个过程,但是受到我国人口、地理环境等方面的限制性因素,目前我国农业发展并没有实现向现代化农业的完全过渡,甚至大部分贫困地区的农业发展仍然属于传统的粗放农耕经济,很难实现农业资源投入效率的集约化和最优化[38]。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农业投入产出效率低下,市场化程度低,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以及农民增收难等方面。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农业投入产出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进,但是从财政投入、生态效益以及区域差距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45-46],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农业投入产出效率还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47-48]。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市场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传统农业在产业结构方面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包括农业产业管理水平、农业产业技术革新以及产品竞争力等诸多方面都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表现出疲软状态[49-50];尤其是传统的粗放型农业已经很难满足人们对于高质量农作物的需求,这也反映在大多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农产品的加工能力薄弱和低附加值[51-52],也是当地农民持续增收过程中的重要阻碍,造成区域间、省际间尤其是城乡间收入差距缩小进程缓慢[53-54]。

  5评述与展望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业的基础地位也更加凸显和重要,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也在持续增强,有关农业经济增长的问题也一直是诸多学者和研究人员的讨论热点。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有关我国农 业 经 济增长问题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4点问题:①受到量化研究思潮的影响,众多关于农业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往往偏微观层面,缺乏对农业经济增长理论的纵深研究。②研究者集中在对某一区域或单层面的问题分析,缺乏对地方农业自身属性和周围市场环境的考虑。③一些关于农业经济增长的量化研究中往往忽视了农业生产的滞后性问题,而小样本,短时期的数据很难反映整个农业的发展概 况。④对于微观层面的农业经济增长问题,往往集中在比较容易获得的统计数据层面,而对农民、农户以及农村问题的实地调研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空缺。

  参考文献:

  [1] 佘 时 飞.经济增长理论文献综述 [J].科 技 经 济 市 场,2009(8):38-39.

  [2] 阿瑟·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3] 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4] 魏金义.要 素 禀 赋 变 化、技 术 进 步 偏 向 与 农 业 经 济 增 长 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6.

  [5] 于金福.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D].成 都:西 南 财 经大学,2012.

上一篇:我国农业经济教学存在的不足及完善对策 下一篇:食品类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电商发展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