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稀植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19-12-28 10:36

  摘要:通过超稀植,研究优质稻米嫁禾1号在虎林地区的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同等的插秧密度,优质稻嫁禾1号单穴的最高分藥期随着基本苗数的减少而延后,平方米收获穗数随着基本苗数的增加而增加,结实率正好相反,随基本苗数的增加而降低。产量上,嫁禾1号产量最高的是处理5和处理9,产量分别为593.6kg667m.和583.6kg667m,说明超稀植可以提高水稻的单产,但要保证基本苗数才能取得高产。优质稻米嫁禾1号插秩密度30.0cmx20.0cm时,每穴4棵苗产量最高,插秧密度30.0cmx23.3cm时,每穴5棵苗产量最高。

  关键词:超稀植;水稻;密度;产量

  水稻产量的高低取决于穗数、穗粒数和干粒重,而密度对三者有显著的性关性"0,水稻早育超稀植栽培技术有助于了解水稻高产过程中增加穗数与每穗粒数关系2,超稀植栽培条件下较之常规栽培根系更发达,伤流液强度大,根系活力大,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转活动也更旺盛1。另外,水稻超稀植是节约投入成本,超稀植与常规稀植栽培相比,可节约5%~10%的生产成本],符合“三减要求的栽培措施之一,是依靠改善田间由于密植引起的竞争关系,构建良好的田间环境,增强水稻自身抗逆能力,来实现水稻抗病、抗虫、抗倒伏能力的提升。同时,高产栽培必然走向“早育苗、超稀植栽培,控制前期分藥,减少无效分藥率,增加每穗粒数”的高产技术路线1,为探索超稀植在优质米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超稀植在北方地区的可行性,摸清超稀植的播种密度、机插方式、施肥量级与方式等基本数据,构建作物施肥模型,确定肥料养分合理施用量、推荐合理施肥方法等。

超稀植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供试水稻品种嫁禾1号。

  1.2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对比法,3次重复。处理1插秧规格30.0cmx16.6cm,2棵苗;处理2插秧规格30.0cmx16.6cm,3棵苗;处理3插秧规格30.0cmx16.6cm,4;4规格30.0cmx20.0cm,2棵苗;处理5插秧规格30.0cmx20.0cm,4棵苗;处理6插秧规格30.0cmx20.0cm,5棵苗;处理7插秧规格30.0cmx23.3cm,2棵苗;处理8插秧规格30.0cmx23.3cm,3棵苗;处理9插秧规格30.0cm×23.3cm,5棵苗。每个处理30m2。

  2结果与分析

  2.1超稀植对水稻分藥及成穗情况的影响

  在水稻分藥后期6月27日和抽穗期7月20日,每个处理定点调查了连续5穴的分藥情况,其结果列于表1,相同的插秧密度,基本苗数增加,单穴的分藥数增加,成穗率增加。处理1.4、7.9在6月27日单穴分藥数不高于成穗数,分析原因在于这4个处理的群体密度小,单穴空间大,最高分嵘期延后。每穴2棵苗时,成穗最多的处理是处理4(30.0cmx20.0cm),单穴22.2穗;每穴3棵苗时,成穗最多的处理是处理8(30.0cmx23.3cm),单穴20.4穗;每穴4棵苗时,成穗最多的处理是处理5(30.0cmx20.0cm),单穴31穗;每穴5棵苗时,成穗最多的处理是处理6(30.0cmx20.0cm),单穴28穗。说明基本苗数不变,超稀植不一定能够增加分藥和成穗。

  2.2超稀植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在水稻成熟期对各个处理进行考种和实收测产,其结果列于表2,产量最高的是处理5和处理9,产分别为593.6和583.6kg667m",其次是处理6、处理7和处理8,产量分别是540.3,546.9和530.3kg/667m2,其他处理的产量均在500kg/667m2以下。说明超稀植可以提高水稻的单产,但要保证基本苗数才能取得高产。插秧密度30.0cmx20.0cm时,每穴4棵苗产量最高,插秧密度30.0cmx23.3cm时,每穴5棵苗产量最高。平方米收获穗数上看,相同的插秧密度,收获穗数随着基本苗数的增加而增加,结实率正好相反随基本苗数的增加而降低。

  3结论

  从超稀植对水稻分藥及成穗情况的影响可以看出,在水稻基本苗数不变,超稀植不一定能够增加分藥和成穗。从超稀植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可以看出,超稀植可以提高水稻的单产,但要保证基本苗数才能取得高产。从平方米收获穗数上看,相同的插秧密度,收获穗数随若基本苗数的增加而增加,结实率正好相反随基本苗数的增加而降低。优质稻米嫁禾1号插秧密度30.0cmx20.0cm时,每穴4棵苗产量最高,插秧密度30.0cmx23.3cm时,每穴5棵苗产量最高。

上一篇:米饭食味检测仪器评价优质稻米食味品质 下一篇:大学生道德自觉的生成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