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19-12-26 09:38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重大举措,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农村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在新时代下对我国国情发展的精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我国在多年乡村发展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战略精华,也是农村振兴思想的结晶之作。

  关键词: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路径分析

  党的十九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标志,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与社会发展之间不平衡的矛盾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而这个矛盾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且必将会制约我国民族复兴计划的实施。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今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我国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就意味着乡村发展已经成为国家高度的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新时代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措施,也是弥补我国社会发展中主要短板的抓手,更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伟大战略思想。

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

  1乡村振兴是开启新时代农村发展的新战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农村发展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其顺应了新时代的国情并赋予农村发展战略以新内涵。

  1.1党的“三农”战略新发展

  乡村振兴是当下我国乡村发展的新战略部署。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多年发展历程,我党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针对农村发展的进程和状况提出了与时俱进的发展战略。

  1.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思想的新升级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指导思想的升华,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制定农村发展的新目标,也是对农村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使农村发展从单一的生产发展逐渐形成产业链兴旺的局面,这要求在关注农村生产的同时也要着重强调产业支撑对农村振兴的重要性。要将农村的村容改观作为农村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将农村建设成为农民的生态宜居地。农村生活从宽裕到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关于农民生活目标的实际要求。

  2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措施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我国农村发展的一个新起点。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屋建瓴,从全局视野上对我国农村未来的发展战略进行了总体布局,由此开启了我国农村发展的新时代。与此同时,也为我国农村未来的发展方向指出了明确目标。

  2.1深化农村体制机制创新和改革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目的主要就是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真正实现“家富业兴、村美人和”,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乡村振兴的实施提出了总体要求,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活富裕”[2]。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必须要转变传统理念,以改革创新为主体,在农村体制中加强创新,建立健全产权制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激活市场活力,使农村市场化程度得以有效提升,除此以外,提倡实施“三权分置”的原则,放活经营权,带动农民积极性,要充分激发乡村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提升农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自主能力,维护经营主体的利益,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不能以单纯地给钱、给物的形式来解决问题,而是要从农村整体的协调发展角度入手,不断实现农村的产业升级、文化传承、社会进步,这样才能够真正推动乡村振兴。

  2.2提升农村产业结构,建立优质农业和特色农业

  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让农村人口彻底脱贫,摘掉贫困帽子,这样才能真正地谈“振兴”。这就要求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提升,发挥出农业发展的优势,因地制宜,鼓励发展优质农业与特色农业,同时还要加大对农村互联网经济的开发,真正实现农村的就业和增收。要本着建设宜居性小规模生态村的原则,建设微田园式居住环境。这种居住形式不仅适合平原地区的农村建设,同时也适用于山区等地区的农村建设,使农村真正富裕起来,实现文化传承,建设干净整洁、环境优雅的新农村。对于优秀的农耕文化要予以一定程度的保护,并将其和现代文化进行有机对接,协调发展。

  3结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不能一蹴而就。党的十九大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我国农村发展新征程的开始。在全新的时代下,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加速农村面貌改善,全面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使农民真正富起来,国家强起来,实现党和国家富民强国的梦想。

  参考文献

  [1]付翠莲.新时代以城乡融合促进乡村振兴:目标、难点与路径[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8,39(1):1-8.

  [2]郭晓鸣,张克俊,虞洪,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系统认识与道路选择[J].农村经济,2018(1):11-20.

  [3]刘合光.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点、发展路径与风险规避[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3):25-33.

  [4]韩长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J].紫光阁,2018(1):11-12.

上一篇: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农业人才培养 下一篇:乡村振兴背景下沁水县乡村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