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19-12-26 09:39
[摘要]为了实现乡村振兴,当务之急是解决当前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首要任务。无论是发展产业,还是提高教育水平,都应当从基础设施入手。因此,本文对山西省沁水县乡村发展存在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存在的短板进行分析,从村庄规划、垃圾处理、污水处理、采煤沉陷区治理以及养老服务建设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乡村发展;问题;对策;沁水县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动力引擎。但是,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与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不匹配,公共服务供给不能满足农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1区域概况
沁水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北倚太岳,东临太行,南屏中条,西接晋南,地理坐标为111°55′~112°47′E,35°04′~35°24′N[1-3],东西长约150km,南北宽约55km,总面积2676.6km2。地势东南低、西北高,由东南—东北—西南呈扇形逐步增高。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高差较大。最高舜王坪海拔2322m,最低尉迟沁河口海拔仅520m,相对高差1802m。全县地貌可分为中山区、低山丘陵区和河谷平川区3种类型,各占土地总面积的40%、50%和10%[4]。沁水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0.3℃,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4.8℃,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3.3℃,气温日较差明显,一般在11.1℃左右[5]。沁水县河网水系极其发达,因县域四面环山,西北高而东南低,河流大部分汇集于沁河,注入黄河,只有中条山西麓的十字河直接注入黄河[6]。河流受地形、气候影响,具有明显的夏雨型、山地型特征;河床落差大,流速急,泥沙不易沉淀[7]。
2沁水县乡村发展存在的问题
2.1乡村居民人均建设用地过大,土地浪费现象严重
由于乡村居民点缺少规划指导,建设混乱无序,居民点内部道路布局不合理,村庄内部缺乏对环境的营造,整体景观效果较差。由于居民点比较分散且农村人口流失较多,因此农村居民人均建设用地严重超标。乡村居民点建设用地相差较大,土地浪费严重。北部山区有大量空置房屋,有些甚至已经倒塌,破败不堪,占用了大量土地。
2.2乡村常住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年轻劳动力涌向城镇,常住居民中老年人口数量相对较多,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尤其是丘陵山区村庄,常住人口以老年人为主,亟待建设养老设施[8]。此外,村级日间照料中心设置较少,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
3村振兴背景下沁水县乡村发展对策
3.1加强村庄规划管理科学安排县域乡村布局和村庄整治,推动村庄规划管理全覆盖。加强村镇建设用地管理,对规模较大的村庄建设要依托旧村,严格控制农村居民点的建设用地规模,对道路、供电、供水、排水、绿化及其他基础设施进行合理改造。对偏远山区及凋敝的村庄,通过易地扶贫搬迁、采煤沉陷区治理、农村凋敝宅基地移民搬迁等方式,使居民向中心村和城镇集聚。需要注意的是,村庄搬迁撤并与旧村复垦需同步进行[10]。
3.2完善农村垃圾处理
将农村生活垃圾纳入城镇垃圾处理体系,推动了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每户配备小型垃圾桶和手推车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每村要配置一处垃圾收集站。收集站的垃圾定时由乡镇政府清运,根据距离处理场的远近不同,分批运往中转站或垃圾填埋场。强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提高畜禽粪污收集和处理机械化水平。
参考文献
[1]曾福生,蔡保忠.农村基础设施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J].农业经济问题,2018(7):88-95.
[2]王轲,朱梦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青岛市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驱动力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8):49-53.
[3]赵伟,林振德,刘菲菲,等.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公平性的趋势及其成因[J].农业技术经济,2017(2):93-101.
[4]何军,王越.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6-13,152
上一篇: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 下一篇: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