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检疫技术要点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19-12-05 09:10

  摘要:实行生猪集中检疫、定点屠宰是防范疫病传播,保障猪肉产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文章作者结合多年从事动物卫生监督的工作实践,总结猪肉检疫的技术要点。

  关键词:生猪;集中检疫;活猪检疫;肉品检疫;技术要点

  写猪肉的论文还有冷藏时间对冷却猪肉糜凝胶特性的影响,您可以免费浏览阅读。

猪肉检疫技术要点

  1屠宰前的活猪检疫

  1.1入场检查

  在生猪进入屠宰场之前,需查验并收缴相关的检疫合格证明,查核数量,查验生猪是否具有耳标标识,检验检疫证明是否有效,以及是否有官方兽医人员的签名等。

  1.2活猪待宰检查

  屠宰场对不通过场地、不同货主的生猪,应分圈存放,同时在活猪待宰期间,做好对猪群的观察,一旦发现可疑病猪,则应当及时将其剔除,并进行隔离。

  1.3宰前复核

  在实施屠宰以前,还需要对活猪进行最后一次的检查,确保将病猪剔除和隔离,健康活猪准予屠宰。

  2屠宰前的检疫方法

  宰前检疫通常使用个体检查与猪群集体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其具体程序可总结为对活猪动态、静态、食态、精神状态等四态观察和使用听、摸、看、检等手段的四大检查[1]。实施宰前检疫的主要目的在于及时发现猪瘟、猪丹毒、猪链球菌病、口蹄疫、炭疽、猪蓝耳病、猪肺疫、猪传染性水泡病等急烈性疫病。

  2.1猪群集体检查

  进行猪群集体检查时,应当注意观察猪的体型、精神、采食饮水姿势、呼吸状态、鼻盘表现、运动姿态等情况,对精神萎靡、跛行、呼吸困难、少食、口吐白沫等状的猪只应当标记,以待进一步的个体检查。

  2.2个体检查

  个体检查则主要包括检查标记个体的体温、心率、被毛皮肤、呼吸频率、口腔粘膜、眼结膜及其分泌物、粪尿等,特别是体温监测更是个体检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对于发现大多数急烈性传染病等均具有重要意义。一般而言,活猪正常体温保持在37.5~39.5?℃?,心率为每分钟60~80次,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0~20次。

  3宰后检疫

  屠宰后的检疫主要以感官检查与剖检等方法为主,同时辅助血清学、细菌学、寄生虫学、物理及化学检验法等。其中,感官检查主要包括视检和触检两种,即通过视检观察其皮肤、结膜、肌肉、骨骼等组织状态是否正常,通过触检判断其是否存在组织硬性病灶。剖检则需要借助器械对组织器官进行剖切,以观察其深层组织的变化。此外,对于如尿毒症等,还可以通过嗅检进行辅助检查。

  4检疫程序及要点

  屠宰检疫的程序一般为头部、内脏、胴体、皮肤、旋毛虫等5个检疫环节。

  4.1头部检疫

  头部检疫主要是在放血之后,通过剖检下颌淋巴结组织,检查其是否发生炭疽、结核病及化脓性病灶等情况[2],之后在与胴体检疫一道,剖检咬肌以检查是否有囊尾蚴,后在观察其会咽软骨、咽喉粘膜、扁桃体等,并观察唇、鼻盘、齿龈等状态,判断其是否有水泡病、口蹄疫等。

  4.2皮肤检疫

  皮肤变化是大多数传染病发生时的一种典型病变,一旦发现皮肤具有明显变化,则应当进行标记,再深入做进一步的剖检。这对于检疫猪肺疫、猪丹毒、猪瘟等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5结果处理

  经检验检疫后确认合格的猪肉,则检疫机构应当为其加盖验讫印章,并出具相关的检疫合格证明。但若是在检疫过程中发现炭疽或其他一类疾病时,则应当立即停止屠宰,并严格控制屠宰人员及猪只的流动,同时依据《动物疫情报告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及时上报疫情,并采取相关防疫措施,对病猪的胴体、内脏、副产品以及同批产品和副产品等,依据《病害动物和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中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陈永忠.猪肉检疫易发生误检的几种情况[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0,30(5):44.

  [2]岳献瑜.猪肉检疫技术要点[J].畜牧兽医杂志,2013,32(5):102-105.

  [3]石志新.猪瘟的检疫技术要点及处理措施[J].今日畜牧兽医,2010(5):63-64.

上一篇:紫黑甜糯玉米花青素含量研究 下一篇:“互联网+”现代农业国内外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