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19-11-28 09:04
[摘要]集体经济时期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取得成功,其背后必有深刻的历史原因。农村合作医疗的运行可分为资金筹集、资金分配与补偿、医疗卫生费用支付与控制三个环节。虽然它的运行存在制度缺陷,但它依然能够推行30年之久,这一定有它特定的历史原因。这些历史因素包括:提倡疾病提前预防的方针、充分利用农村的中药资源、当时农村医务人员工资低等,这些因素使得合作医疗低成本运行。今天重新审视这段历史,或对解决当下的现实问题有启发。
[关键词]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历史因素;低成本运行
关于农村合作医疗的论文范文还有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历程及发展方向,您可以点击并前往查看。
引言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有着光辉的历史。建国后,我国农村缺医少药,在没有国家保障的情况下,广大农民自创了合作医疗制度。现在我们重新审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及其低成本运行的原因,或对当下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所启示。合作医疗的运行包括:资金的筹集、资金分配与补偿、医疗卫生费用支付与控制等3个环节。宋斌文(2004)、王绍光(2008)、朱玲(2000)、余正顺等(2006)、罗正月(2009)均从历史的视角分析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并未专门阐述合作医疗的运行问题;李银才(2015)、李德成(2007)等阐述了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机制及特点,但比较片面;关于三大历史因素:提前预防、利用中药、医务人员工资低等,易新涛(2009)、庞新华(2005)均有阐述,但并未指出此三大历史因素是合作医疗制度低成本运行原因。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分析合作医疗运行,并说明其存在的缺陷,然后再分析促使这种制度依然推行的几大因素。
2农村合作医疗的运行
2.1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的筹集
农村合作医疗的萌芽是农业社的保健站或联合诊所。当时保健站的经费来源:一、农业社的公益金;二、社员缴纳的保健费;三、药品价格的适当加成。其中,各部分经费来源的比例视当时的情况而定。1955年,山西省米高乡保健站的经费包括:农业社公益金提取15%~20%、社员缴纳的保健费、医疗业务收入[1]。由农业社支付公益金3角钱,由社员个人缴纳保健费2角钱,药费在社员看病时支付。保健费的缴纳方式也比较灵活,大多选择从社员的工资中统一扣除,避免了挨家挨户敲门收缴保险费;因农民手中有粮未必有钱,某些地方用农产品折价。
2.2资金的分配与补偿
合作医疗基金的分配和补偿可分三个层次:一、经济基础差的社队。社员看病吃药享受批发价,医疗机构的消耗需要社队定量补给;二、经济基础一般的社队。赤脚医生水平较好,社员看病吃药按比例减免,但减免范围和比例的大小因地区而异;三、经济基础较好的社队。赤脚医生医术高且数量充足,管理制度也健全,社员看病吃药费用全免。60年代,我国农村医疗付费多是折扣型报销,基金测算则多采用费用平衡预算制。在湖北省麻城县参加合作医疗的社员,在本公社看病,住院费、营养滋补药品费由个人负担,其它一切费用免收;由公社卫生所介绍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的疑难重症,该病人的药费、检查费、手术费可报销。70年代后,报销的制度也不断发生变化,转诊制度也更加严格,最终使得这种制度更好地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各地合作医疗受自然条件、经济状况、医疗卫生基础等因素限制,不能盲目攀比,片面追求高减免率,否则不能维持下去。但是,在农村医疗制度的调查中,也存在干部及其亲属可以及时报销医药费,甚至可以欠账等;而普通社员的报销药费经常发生拖欠。
3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低成本运行历史因素分析
农村合作医疗运行的三个环节,即它的资金筹集、资金的分配与补偿、医疗卫生费用支付与控制过程等还是存在制度漏洞的。即便存在某些制度漏洞,但还是一直保持着低成本运行状态向前推行了30年之久。原因应该是当时特殊的历史因素促成的。这些特定的历史因素主要包括三点:一、提前预防;二、提倡中医中药;三、医务人员工资低。
3.1提前预防
农村合作医疗积极预防疾病,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农村医疗卫生人员指导人民群众除害灭病,抓“清、灭、改、管、查”等五个环节,消除群众生病的隐患。合作医疗制度着手无病防病,有病治病,防治结合,立足于防。人民公社建立防疫站并配备防疫人员和必要的卫生设施。防疫站、生产队卫生站、公社卫生院和卫生员、接生员紧密配合,发动群众开展疾病预防活动[6]。当时预防的主要措施是预防接种,即对儿童定期疫菌苗接种。农村医务人员指导农户建起了草药篮,用好民间单验方、中草药等来预防疾病。春天,他们用板蓝根、金银花、紫苏等来预防流脑和流感;夏天,用土霍香、九节茶、鱼腥草、风尾草等制“五防茶”等来预防肠道传染病和中暑;秋天,用千人拔预防乙脑;冬天,用大青叶等预防麻疹。他们还在流行病季节到来之前,把板蓝根、金银花等中药材免费分发到户以预防各种传染病。
3.2充分利用中医中药
当时广大农村的医生大多是中医,他们充分利用中医中药资源极大地降低了合作医疗的成本。农村合作医疗按“中西医结合”的方针来提倡“三土”(土药、土医、土方)、“四自”(自种药、自制药、自采药、自用药),充分发挥“一把草药、一个火罐、一个验方、一根银针”的作用,积极开展中医中药工作。农村医疗卫生人员积极收集、整理、验证、应用土方、单方和验方等。许多地方将搜集来的土方、单方、验方,进行系统整理,印制成册,分发到户,方便农村医疗卫生人员使用以及群众自我诊治。农村是中药的天然仓库,用药可以就地取材。农村医疗卫生人员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采、种、制、用中草药,农民也利用房前屋后、沟边的闲散土地,开荒种植中药。农村老百姓常有“中医治本”之说,中草药在常见病和多发病方面的疗效不错。当时农民高度赞誉:“扎针针灸拔罐子,不好也去一半子”[7]。
4结语
集体经济时期,农村合作医疗低成本运行了30年之久,虽然它的资金来源有限、医生的医疗水平还不是很高,抵御大病风险的能力还不够强,但在初级卫生保健方面发挥了极大作用,改变了旧中国的医疗卫生面貌。面对当今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下,农村依然存在“看病难”、“看病贵”、“报销繁琐”、“参加不参加合作医疗感觉最后花的钱差不多”等现象。历史不可能倒退,新农合还要沿着低成本道路推进,我们要坚持采取以预防为主,推广中医中药、大力培养农村医生等措施。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应激励更多的年轻医生在农村广泛普及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卫生知识以及相关预防措施;以农村卫生室为基点,向每户推广并指导中医中药疗法,这样就能有效降低新农合的医疗服务成本。从历史的角度看,传统合作医疗制度的有些理念还是值得继承,甚至发扬光大的。
[参考文献]
[1]宋士云.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与变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20.
[2]宋斌文.我国农村合作医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医学与哲学,2004,25(3):23-25.
[3]王绍光.学习机制与适应能力:中国农村合作医疗体制变迁的启示[J].中国社会科学,2008,29(6):111-133.
[4]朱玲.政府与农村基本医疗保健保障制度选择[J].中国社会科学,2000,21(4):89-99.
上一篇: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研究与探索 下一篇:浅谈现代农田水利灌溉技术及管理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