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等数学教材建设探索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19-11-21 09:42

  摘 要 让高数教材适应高职教学,一直是数学教师探索的问题,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经过深入调研,开发校本教材,结合学生的数学基础与专业知识的需求,邀请专业教师参与,实施广泛的教学实践,取得教材建设经验。

  关键词 数学教材; 教材体系; 教材建设

  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机构,理工类专业在开设专业课程的同时开设高等数学基础课程,为奠定学生理论基础,在开发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要达到高数的教学目的,教材的建设、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专业教学团队都很重要。教材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主要载体之一,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前提。高数一直强调的教学原则是“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够用为度”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是职业能力的发展够用,还是眼前专业学习的够用,也有可能是未来深造够用,到底怎样的教材才能够用? 通过调查,发现高数教材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是本科教材的压缩,不适应高职院校的学生,与专业教学内容无衔接等等。这些问题影响高数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教材中的理论太深,给学生带来了学习困难。

高职高等数学教材建设探索

  一、高数教材建设的理论认识

  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级阶段。它构建于中等教育基础之上,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从事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1]。有人认为比“普通高等教育”低一档的教育就是“高职教育”,体现在高数教材中,仅仅把普通高校教材进行删减,将例题、习题降低难度,降低要求,这就失去了数学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因此厘清高职教育的定义,是教材建设的向导,也是职业教材建设的理论依据。当然要编写适用性强的职业教材,前提是要明晰高职教育的特点。二、对高数教材的认同度

  目前,普遍认为高职数学教材存在的问题是: 教材内容通过本科教材压缩,简化定理公式证明,实用性不强,缺乏职业发展的需求,不能与时俱进,不能突出高职数学够用性及适用性的特征,解决专业问题的案例太少,有些数学内容与专业无关或用不上,数学知识的教学不能与专业所需同步。尤其是在一些运用数学知识较多的专业课,教学中需要专业课老师补充相应的数学知识。因此,许多专业老师质疑数学课开设的必要性。同时,学生反映学数学困难,导致专业课老师提出不如取消数学课。其实质是完整的数学体系不适应现在的高职学生,这就迫切需要对数学教材进行改革,走应用化道路。更重要的是高职数学教材应是动态的,要与专业的发展相匹配。想要提高对高数教材的认同,关键是消除数学不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的因素,加强教材建设。

  三、构建适用的高等数学教材体系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对专业课学习有重要的作用。数学教材的建设直接影响到教学方法,也影响到数学课在整个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因此在数学教材建设中要着力反映职业特征,打破学科体系,增强数学知识的应用性,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深入了解,听取专业课教师介绍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共同确定数学各章节内容。同时在施教过程中,对不同专业的讲解案例进行动态调整。

  四、编写适合高职特点的教材

  ( 一) 结合具体知识点引入案例

  设置具体问题可以使数学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如讲授无穷大概念时,可以设置问题: 一个人开汽车从 A 地出发,以 30 km /h 的速度到达 B 地,问他从 B 地回到 A 地的速度要达到多少时,才能使得往返的平均速度为 60 km /h。学生思考,自然引出无穷大的概念。这样的案例,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激发了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 二) 增加实际应用减少理论推导

  根据高职学生就业特点,他们不需要搞清楚数学定理、公式的推理过程。在编写教材时,可以去掉一些难以理解的严谨的数学定义,如去掉极限的 “e - N”定义,直接描述性定义即可,尽可能地用语言描述或几何图形说明。重点设置一些专业问题或身边的实际问题的具体案例,用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艳辉. 高职学生核心素养框架建构及培养路径[J]. 职业技术教育,2017,38( 19) : 35-40.

  [2]苗蓉. 高等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史的路径探讨[J]. 科教导刊( 下旬) ,2016( 30) : 117-118.

  [3]许亮. 文科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研究[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 2) : 68-69.

上一篇:广东地区农村合作医疗现状及对策 下一篇:甲醛催化氧化技术与其他净化技术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