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植物园儿童环境教育体系建构案例解析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19-11-11 09:28

  摘要:选取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苏格兰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美国芝加哥植物园和布鲁克林植物园的儿童环境教育体系进行分析,总结英美植物园儿童环境教育体系的共性:与国家学制紧密结合、与社区教育相配合、课程主题化、课程专业性强、配套资源与设施完善​‍‌‍​‍‌‍‌‍​‍​‍‌‍​‍‌‍​‍​‍‌‍​‍‌​‍​‍​‍‌‍​‍​‍​‍‌‍‌‍‌‍‌‍​‍‌‍​‍​​‍​‍​‍​‍​‍​‍​‍‌‍​‍‌‍​‍‌‍‌‍‌‍​。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植物园儿童环境教育工作可以从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与形式、人才队伍建设3方面进行提升​‍‌‍​‍‌‍‌‍​‍​‍‌‍​‍‌‍​‍​‍‌‍​‍‌​‍​‍​‍‌‍​‍​‍​‍‌‍‌‍‌‍‌‍​‍‌‍​‍​​‍​‍​‍​‍​‍​‍​‍‌‍​‍‌‍​‍‌‍‌‍‌‍​。

  关键词:儿童环境教育;英美植物园;教育体系

  关于儿童环境教育的论文范文还有基于生命认知的儿童自然植物教育内容探讨,您可以点击并前往查看。

英美植物园儿童环境教育体系建构案例解析

  1植物园在儿童环境教育中的作用

  植物园是近代博物热潮与西方园艺学发展的产物,关于植物园的定义,不同年代、不同国家有着不一样的解释​‍‌‍​‍‌‍‌‍​‍​‍‌‍​‍‌‍​‍​‍‌‍​‍‌​‍​‍​‍‌‍​‍​‍​‍‌‍‌‍‌‍‌‍​‍‌‍​‍​​‍​‍​‍​‍​‍​‍​‍‌‍​‍‌‍​‍‌‍‌‍‌‍​。1935年,陈植所著《造园学概论》里,认为“植物园是多样植物聚植之处,供学术研究及考证之用”[1]。1963年,国际植物园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otanical Gardens)的定义是“对民众开放、植物带有标签的机构叫作植物园或树木园”[2]。1998年,国际植物园保护组织(Botanic Garden Conversation International)的定义是“拥有活植物收集区,并对收集区的植物进行记录管理,使之可用于科学研究、保护、展示和教育的机构被称为‘植物园’”[3]。随着社会的发展,植物园逐步被定义为一个可以进行教育的机构与场所,植物园教育活动的发展和丰富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2英美植物园儿童环境教育体系建构的案例分析

  英美两国环境教育起步早,发展成熟,研究深入,一直是国内学习的典范。本文根据两国植物园的受欢迎度、儿童环境教育的完善程度和典型性,各选两个案例进行分析(表1)。4个植物园均有较完善、针对在校学生、与学校课程紧密结合的植物园环境教育体系,并在支撑环境教育的软硬件设施方面各有特点,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3英美植物园儿童环境教育体系共性分析

  儿童环境教育应是一项有计划、有目的、系统、长期的工作,优秀的儿童环境教育在体系建构上都存在一定的共性。通过对以上4个英美优秀植物园儿童环境教育的分析,可以得出其体系构建的共性如下:

  1)与国家学制紧密结合。英美植物园的儿童环境教育注重情景体验,与学校课程紧密衔接,是学校正规教育的良好补充。课程根据各国家的学制进行年龄分段,低年级课程注重环境感知,高年级课程注重与环境的互动体验。英美植物园还积极与学校合作,共同推出课外发展课程或者学分课程,让学生在学校之外有更多的选择。

  2)与社区教育相配合。社区教育是国外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园儿童环境教育也非常注重与社区教育相配合。例如社区种植计划等,不仅培养青少年的环境意识,对社区进行绿化升级,更重要的是,让部分青少年掌握园艺技能,可凭一技之长获得工作机会。

  4启示

  我国植物园科普活动开展的时间并不算晚。早在1957年,北京教学植物园成立[13];到1990年代中期,武汉植物园的科普活动已经形成较完整的体系。21世纪,国内植物园环境教育活动在与本园的科研结合、与中小学合作推出研学课程和特色活动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对比英美植物园的做法,笔者认为我国植物园的环境教育体系在以下方面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首先,课程体系需年龄分层明确,并加强与正规在校教育的结合。国内现有的植物园儿童环境教育课程,有的缺少针对年龄段的分层构建,有的虽有分层,但却无法细化每个年龄段课程的目标。总体来讲,国内植物园倾向于推出学前儿童到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课程,缺乏与学校正规教育接轨以及针对小学高年级到高中生的课程。事实上,课程针对性强、与正规在校教育的结合是植物园环境教育更广泛地走进学校、服务社区的催化剂。

  其次,课程内容与形式创新不足。内容上,国内植物园儿童环境教育还是以单一学科的宣传和普及环境知识为主,缺少多学科结合、与自然的亲密接触,抽象地宣传环境保护的观念。形式上,国内植物园儿童环境教育课程更倾向于“户外植物探查+室内手工制作”这种单一的形式。其实,环境教育可以通过游园、户外探查、种植、玩耍、讲座、实验室研究、户内手工、利用线上媒体互动等不同形式之间的组合,变得更加丰富有趣。

  第三,人才队伍建设需多途径拓展、长远规划。长期以来,由于编制等原因,国内植物园的专业科普人员严重不足,无法使园内科普设施充分发挥功能,也限制了植物园儿童环境教育功能向周边社区的拓展和中长期活动的开展。借鉴国外植物园的做法,我国植物园可尝试开展针对学校科学课程教师及志愿者的相关培训,同时可通过长期课程使社区儿童具有专业知识及对植物园的归属感,让他们去吸引和教育更多的儿童和家庭。

  作为城市专类公园的一种,植物园与其他专类公园相比,有着开展环境教育的明显优势,包括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植物资源、优质的科研设施、独特的社会影响力、专业的人才队伍、便利的交通条件等。向英美优秀案例学习,不仅有利于国内植物园为儿童提供更好的环境教育服务,更有利于其他专类公园及城市综合公园建设支撑儿童环境教育的场所与设施,为面向未来、面向全民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陈植. 造园学概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35:135.

  [2] WYSE JACKSON,SUTHERLAND L A. 植物园保护国际议程[M].胡华斌,李黎明,译. 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金红,唐勤乐,林才,等. 植物园第一次科普展览的分析评估与思考——以2009年纪念仙湖植物园世界环境日主题科普展览为例[J]. 科普研究,2011(3):84-88.

上一篇:基于生命认知的儿童自然植物教育内容探讨 下一篇:面向公众的园林科学普及活动策划与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