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师资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及培养路径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19-11-04 09:39

  【摘 要】本文从职业价值取向、职业能力准备、职业精神准备、职业自我认识等四个维度调查职教师资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针对部分职教师资学生有一定的职业定位,但价值取向、职业能力和精神准备及自我认识上相对欠缺等问题,提出高度重视并正确引导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构建职业素养培养体系、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并严抓职业技能培养等路径,促进职教师资学生职业素养培养​‍‌‍​‍‌‍‌‍​‍​‍‌‍​‍‌‍​‍​‍‌‍​‍‌​‍​‍​‍‌‍​‍​‍​‍‌‍‌‍‌‍‌‍​‍‌‍​‍​​‍​‍​‍​‍​‍​‍​‍‌‍​‍‌‍​‍‌‍‌‍‌‍​。

  【关键词】职教师资学生 职业素养 现状 培养路径

  关于教师职业素养的论文范文还有休闲农业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您可以点击并前往查看。

  大学阶段是职教师资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和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在这一阶段正摆脱家庭、父母的依赖逐渐走向成熟,但受到年龄特点和社会环境的双重影响,他们的择业观和职业价值观比较稚嫩​‍‌‍​‍‌‍‌‍​‍​‍‌‍​‍‌‍​‍​‍‌‍​‍‌​‍​‍​‍‌‍​‍​‍​‍‌‍‌‍‌‍‌‍​‍‌‍​‍​​‍​‍​‍​‍​‍​‍​‍‌‍​‍‌‍​‍‌‍‌‍‌‍​。因此,深入调查和研究高校职教师资学生的职业素养状况,探究职教师资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路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可以有效提高职教师资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笔者根据大学生职业素养理论,并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量表成果,编制了《职教师资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情况调查问卷》,在调查中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的2013、2014级普本学生共800多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

职教师资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及培养路径

  一、职教师资学生职业素养现状

  调查的内容从职教师资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职业能力准备、职业精神准备、职业自我认识等四个维度展开。当前职教师资学生职业素养现状可以说是喜忧参半,虽然大部分职教师资学生有一定的职业定位,但在价值取向、职业能力和精神准备及自我认识上也还是相对欠缺。

  (一)职业价值取向。据调查,职教师资学生的择业动机从高到低依次为:个人发展机会37.35%、经济收入28.14%、工作稳定性11.72%、生活环境11.02%、专业知识的运用10.79%。可以看出,职教师资学生的择业动机主要以自身发展和经济收入为主,呈现明显的双元化特征。反映出职教师资学生的择业观相对长远,将个人发展机会放在首位,学生不再局限于眼前的收入,更加注重个人的发展机会和晋升空间。

  (二)职业能力准备。职业能力或技能指的是人的知识和工作任务联系的能力。教师的职业技能包括言语表达、“三字一画”、现代教育信息、艺术素质、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等,职教师资学生加强教师技能的训练和提升,做好充分的职业能力准备,才能在未来就业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但在调查中发现,在开展职业技能自主训练方面,只有22.69%的学生一个月平均开展4次以上,32.24%的学生一个月平均只开展2次,而40.56%的学生不开展自主训练。大部分学生疏于教师技能训练,其潜在原因包括不了解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与方向,缺乏学习动力;即使有意从事教师行业的学生也缺乏职业能力准备意识;自身持不合理信念,错误地认为自身不够优秀,迟迟不做任何职业技能准备。

  二、职教师资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路径

  从以上分析可知,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大部分职教师资学生有较清晰明确的职业意识,但整体职业素养水平仍有待提高。为了能够使职教师资学生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具备市场所需的职业精神、职业态度,成为高素质专门人才,学校应重视对职教师资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针对学生现存的职业素养问题,采取强有力的对策。

  (一)高度重视并正确引导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职教师资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直接影响其投入社会工作的姿态,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并做出正确的就业选择。多数毕业生存在“车到山前必有路”和“临时抱佛脚”的心态,择业准备不足,因此在低年级深入开展职业价值观和就业准备教育势在必行。在学生入学时就可以适当引导其关注当前的就业形势,了解市场需求,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学生自身也应当充分认识并预期未来就业的困难,进一步树立更为主动、独立、积极的就业观,调整心理预期,避免急于求成、一步到位的浮躁心理,充分考虑市场的就业空间,真正选择适合自己就业的地点。要树立正确的职业待遇观、客观的职业地位观,在职业选择上正确处理个人地位、待遇与乐于奉献的关系,正确认识和看待薪酬、晋升机会、发展前景、工作条件等。

  (二)构建职业素养培养体系。职教师资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逐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树立“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教育并重”的教育理念,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职业实训活动,加之职业指导密切配合,形成职业精神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就业职业指导三位一体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将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理念。

  (三)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严抓职业技能培养​‍‌‍​‍‌‍‌‍​‍​‍‌‍​‍‌‍​‍​‍‌‍​‍‌​‍​‍​‍‌‍​‍​‍​‍‌‍‌‍‌‍‌‍​‍‌‍​‍​​‍​‍​‍​‍​‍​‍​‍‌‍​‍‌‍​‍‌‍‌‍‌‍​。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实行学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两种证书两手抓制度(即“双证书”制度)。学校应依据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科学地帮助学生选择用人单位认可、有助于学生就业、技能含量高的职业技能证书并组织学生进行考证,鼓励学生以自愿、量力为原则,获得多种职业资格证书。一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增加学生在就业大潮中获胜的砝码。“双证书”制度增强了职教师资学生的职业技能准备意识。

  加强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助力“双证书”制度的推行。针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方面,“双证书”制度对教师的专业能力也提出了要求:一是专业上要达到“双师型”要求,既具备“工程师”相应的岗位综合职业能力,熟悉职业工作的每个工作环节,熟练掌握岗位技能,又符合教师、学者的能力要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二是教师应具备较强的教学应变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教师为达到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潜能,采取活泼新颖的教学形式,如现场教学、项目教学、专题教学、企业顶岗、实习实训、课程游戏等,这都需要过硬的基本素质,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1]郑巍,曹晶.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4(28)

  [2]罗兰芬,黎业芬.高职学生现代职业素养研究与探索——从学校层面论高职学生现代职业素养缺乏的原因与对策[J].硅谷,2008(1)

  [3]程克坚,范春艳,高霞.基于实践探索的高校生涯教育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发展研究,2012(3)

  [4]张方.就业基本能力与就业指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陈宇.职业能力以及核心技能[J].职业技术教育,2003(11)

上一篇: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问题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广西民办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质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