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辅导员能力提升路径探析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19-10-26 09:35

  摘 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下,对职业技能人才的标准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高职辅导员的岗位制度不能一成不变,对高职辅导员的要求也应该与时俱进,持续的发展​‍‌‍​‍‌‍‌‍​‍​‍‌‍​‍‌‍​‍​‍‌‍​‍‌​‍​‍​‍‌‍​‍​‍​‍‌‍‌‍‌‍‌‍​‍‌‍​‍​​‍​‍​‍​‍​‍​‍​‍‌‍​‍‌‍​‍‌‍‌‍‌‍​。深挖出在职业管理中,高职辅导员存在的不足,搭建提高其职业能力的渠道,确保其职业能力发展,往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方向发展,最终使得高职院校的综合素养全面提升,在高职院校竞争中,实力更强,建设出更有自我特色的高职院校​‍‌‍​‍‌‍‌‍​‍​‍‌‍​‍‌‍​‍​‍‌‍​‍‌​‍​‍​‍‌‍​‍​‍​‍‌‍‌‍‌‍‌‍​‍‌‍​‍​​‍​‍​‍​‍​‍​‍​‍‌‍​‍‌‍​‍‌‍‌‍‌‍​。

  关键词 高职院校;辅导员;能力提升

  关于高职院校的论文范文还有高职院校数学学习现状分析与建议,您可以点击并前往查看。

  1 高职辅导员职业能力特点

  基于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经济社会、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以及帮助高职生职业规划等多种服务需求的带动下,应该持续有效地提高高职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基于自身特性的前提下,逐步完成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的转变。

  1.1 职业化

  针对辅导员职业能力专业化可定义为,基于外力制度保障的前提下,帮助辅导员人群掌握更为熟练、合理以及变通的管理能力,以及在潜在意识的驱动下,具有更为明确、专业和综合能力的岗位意识。也只有在这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引导下,不断的实现从专业和道德要求,往自主能动性方面发展,最终使得其社会和学术地位,有一个本质的提升。

  1.2 专业化

  高职辅导员职业能力专业化是指,通过岗位制度、岗位规定和系统化培训方式,确保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水准,符合高职生在成长和成才方面的需求,满足高职院校辅导员岗位条件,并且足以胜任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高职辅导员只有具备了专业的职业能力,并且有这样的专业质素,才可以不断的提升其挖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获得社会各界的肯定,得到好评。同时也能够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促使高职辅导员在工作中,更有满足感和荣誉感。

  1.3 专家化

  高职辅导员职业能力专家化是指,要求高职辅导员,稳扎稳打掌握教研教学管理理念、积累丰厚的实践经验、对学术研究形成自我观点,对世情和国情具备足够的洞察力,对现阶段学生的思想动态精准把握,展开调查研究工作,寻找出工作存在的潜在的客观规律。基于专业知识前提,在工作中实践中,不断的创新理论和方式,对发生在学生身上的问题,能够妥善的解决。高职辅导员在职业专业能力更高端,能力更全面的前提下,能够更全面更好的完成教学教育教研工作。这样一来,高职辅导员不仅仅身份多元化,职业拓展道路也更为多样化。

  2 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能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高职院校辅导人员科研能力较低的原因

  在科学研究方面,高职校的辅导人员一直处于被动位置,科研能力不高,没有科研热情,科研层次普遍不高的现象。对辅导而言,从事这个行业,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有积极主动性,在工作中,不断的深入研究学生,寻找出工作法则。辅导人员想要做好辅导工作,切忌随性、盲目和被动。只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具有积极主观能动性,才可以完成好工作。

  2.2 辅导人员工作压力大职业优势不突出

  现阶段高校招生数增长速度快,这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学生,需要辅导人员进行辅导,造成他们的工作压力大,不得不把精力放在诸多事务的处理上,也就疏忽了引导学生思想方面的工作。加之,从年龄架构上看,辅导员普遍年轻化;从科研实力上看,也处于薄弱一方;就职业精神而言,认同感并不高;从薪酬方面看,工资待遇不尽人意;就业务能力而言,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普遍不高。

  2.3 辅导人员地位不高

  在教育管理工作阶段,因为没有较高的职业认同感,一直以来,学校不能够科学的认知辅导人员的作用,所以辅导人员地位不高,甚至有错误的理念,认为辅导员纯粹是打杂的,在教育工作中可有可无。认为在学生发展中,辅导人员起不到任何作用。在工作中,辅导人员队伍价值没能体现出来,辅导人员队伍的稳定性也无法保证。

  3 提升高职辅导员能力的路径

  3.1 提高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录用门槛

  基于历史因素,相较于普通高等院校,高职院校在提拔辅导员方面的标准要低得多,因此和普通院校的辅导员相比较,高职院校辅导员水平更加差强人意。随着形势不断的变迁,对高职院校而言,接下来的任务更为繁重,也更为多元化,为确保新录入员工的质量,必须从入口把控,改变原有的招聘和录用标准和方式。

  3.2 改善高职院校辅导员的队伍结构

  现阶段的高职院校辅导员,普遍年轻化,特别是这几年的辅导员队伍中,应届毕业生占多数,工作经验严重不足。基于此,高职院校需从辅导员架构着手,采用老带新,新老配合策略,促使新辅导员能够更快的投入到工作中。加上从学历和职称上看,高职院校辅导员多半是本科生,大多数也仅仅是初级职称而已。这就要求辅导员主动学习,作为进步,只有掌握更多知识,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素质。

  3.3 改善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知识结构

  基于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的特性,高职院校辅导员不仅仅要有思想觉悟,同时对学生工作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具备一定的解决能力,对其专业知识也有更高要求。对高职院校而言,应该把招聘和提拔辅导员的规划工作划为重点,不断的完备辅导员队伍架构,依据不同职业、专业学生诉求,进而改善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3.4 高职院校应加强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的制度建设

  只有完备制度,才能实现提高辅导员素质能力,并且逐步标准化的目的。依据教育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院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开发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高职院校对辅导员作用、地位、身份,应该有一个清楚认知,了解其素质能力诉求,清楚该岗位的职责所在,从学院实际状况出发,拟定相关机制,进而提升辅导员的素质能力,不断的完善制度体系,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确保辅导员工作成功实施下去。

  3.5 高职院校应完善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的培训机制

  基于职业化、专业化的前提下,高职院校不断的完备合乎辅导员培训的长效机制,运用多样化、多元化的措施,使得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到更高水平。首先,对辅导员进行上岗前培训,对应届毕业生而言,为了让他们尽快上手辅导员工作,给予更为便捷了解辅导员岗位职责和要求的渠道;其次,针对在职辅导员,提供定期、再教育等机会,多提供参加一些调研会、学术报告会的机会,促进行业交流等,同时出具一些激励手段,鼓励动员辅导员接受再教育,一旦考取辅导员与教育管理或者思想政治教育等相关的研究生或者博士学位,给予适当的奖励,从而从根本上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思想道德水准,拓宽辅导员的科学文化系统。

  3.6 高职院校应优化辅导员的评价机制

  为确保在评估辅导员工作表现有参考依据,同时引导辅导员提升素质能力,拟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非常有必要。从岗位分工、工作细则等方面拟定评估制度,确保评价体系科学化和合理化。其次,考核程序必须落实到位,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同时在考核阶段,不应该仅仅以结果来判断优劣,而是应该综合了过程和结果两部分的评价结果做最后的判断。最后,把辅导员的职位、薪资、绩效以及职称等与评估结果相关联,这样依赖,辅导员才更有工作激情,辅导员的工作也能够卓有成效。

  4 小结

  要打造出有自我特色、能做出卓越成就的强有力的管理团队,学校必须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专业、职业以及个人优势,对辅导人员进行分类。以此同时,学校管理人员,必须定期与辅导人员交流,帮助辅导人员积极主动的投入工作中,更好完成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人员应结合自身魅力,不断的提升管理能力。持续完善辅导员团队建设,引导和帮助辅导员,激发潜力,让他们具有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

  参考文献

  [1]贾德民.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5(2):78-80.

  [2]郑柏松.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构成与提升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4(6).

上一篇:乡村教师在高校对口培训中的挑战与机遇 下一篇:浅谈社会主义价值观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