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非洲农业政策及其减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19-10-21 09:33

  摘要:中非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非洲农业合作进入了发展的新时期​‍‌‍​‍‌‍‌‍​‍​‍‌‍​‍‌‍​‍​‍‌‍​‍‌​‍​‍​‍‌‍​‍​‍​‍‌‍‌‍‌‍‌‍​‍‌‍​‍​​‍​‍​‍​‍​‍​‍​‍‌‍​‍‌‍​‍‌‍‌‍‌‍​。本文梳理了新时期中国对非洲农业援助和投资政策及其所呈现的中非减贫合作政策的内容和特点,并根据中国对非洲农业政策分析了其中所蕴含的减贫路径,即注重中国农业发展和减贫经验的示范性和启示性,突出非洲国家减贫实践的主体性和参与性,促进对非洲减贫工作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以及坚持以“开发性扶贫”推动非洲减贫目标的实现4个方面​‍‌‍​‍‌‍‌‍​‍​‍‌‍​‍‌‍​‍​‍‌‍​‍‌​‍​‍​‍‌‍​‍​‍​‍‌‍‌‍‌‍‌‍​‍‌‍​‍​​‍​‍​‍​‍​‍​‍​‍‌‍​‍‌‍​‍‌‍‌‍‌‍​。同时,根据本文的研究发现在推进中国对非洲减贫合作的制度化和机制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完善中国对非洲农业政策及其减贫路径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农业政策;非洲;减贫

  写农业的论文还有农业耕整地的主要机型与作业注意事项,您可以免费浏览阅读。

  1引言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重要公共产品,是中国基于自身发展经验,为推动构建新型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提出的中国方案,因此其对中国对外政策和对外合作实践有着深远的影响。尤为重要的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实施,也将大大提升中国的国际议程设置能力和国际事务管理能力,对重塑主流国际发展体系具有重要的价值意涵和现实意义。非洲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国际发展体系中占有基础和核心地位。可以看到,从2016年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的成立到2017年中国农业大学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学院/中国南南农业合作学院的成立,从2018年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署的成立到2019年中国非洲研究院的设立,包括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和第一、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成功举办,都充分表明开展对非合作和研究已成为新时期中国开展国际发展合作研究,包括“一带一路”研究的重中之重。

  2“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非农业政策的国际背景与文献述评

  长期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家为主的西方发达国家针对中国对非洲的投资、贸易和援助等展开了诸如“新殖民主义”“土地攫取”“资源掠夺”和“加重非洲国家债务危机”等形形色色的污名化指责或质疑,而中外学者也针对这些论调给予了多元化回应。具体到非洲农业发展和减贫领域,“土地攫取论”即是西方媒体和政界指责中国对非洲农业政策问题的主要论调。这种论调随着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并没有退去,反而成为西方政界和媒体借以攻击“一带一路”倡议的手段,其基本认知包括“中国在非洲大规模圈地” [1 ]“中国的国有企业和主权基金主导了非洲圈地” [2 ]“中国从非洲逐渐增加粮食进口” [3 ]和“中国已经或计划将大量农民引向非洲” [4 ]等。这些缺乏事实依据的指责或批评实质是在诋毁中国积极推动非洲减贫合作的初衷,认为中国对非洲农业援助、投资政策和实践等仅是为中国自身发展牟利。

  3“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非洲的农业政策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非洲的农业政策主要包括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援助政策和投资政策两大部分,对中国对非洲农业政策的分析也主要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对非洲的农业援助和投资政策有了一定的发展和创新,尤其是在减贫方面呈现出新的内容和特征。

  4中国对非洲农业政策的减贫路径分析

  由以上中国对非洲的农业援助和投资政策不难看出,其具有明确的促进非洲国家农业发展和减贫实践的导向。其中,注重中国农业发展和减贫经验的试验示范是中国对非洲农业政策中的减贫路径的重要方面。例如,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项目是中国新时期对非洲农业项目援助的主要形式之一。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明显加快了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建设步伐。截至2018年年末,中国在非洲共计建设示范中心25个,其中11个进入商业化运营期,8个进入技术合作期,4个处于在建和论证阶段,2个因受援国内乱暂停 [5 ]。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主要职能之一就是对非洲国家进行中国农业发展和减贫经验的试验示范。笔者在中国援助赞比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调研中发现,该中心每年会举办至少10期的农业技术培训,内容涉及食用菌种植、大田作物耕作、病虫害防治、农用机械操作等实践知识,这些农业技术的示范和农业活动的实践大大提高了当地学员的农业技术水平,促进了当地学员对传统农业知识认知的转变,对当地的农业技术传播和农业生产发展都起到一定的试验和示范作用。以食用菌种植为例,当地学员在接受培训后有不少学员回乡种植食用菌,并自发组建学习小组互相传播种植经验和相关技术,这就逐渐将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试验示范功能转化为当地自主性的生产实践和知识,对于非洲国家减贫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①。

  5完善中国对非洲农业政策的减贫路径的对策建议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非洲农业政策具有积极的非洲减贫路径导向,这对促进非洲减贫和中非合作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目前中国对非洲农业政策仍然存在政策碎片化、目标不明确、制度化保障不足等问题。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5.1推动建立统一的海外农业合作管理部门

  从目前来看,中国对非洲农业政策碎片化现象明显,缺乏统一的领导部门,在对非洲农业援助和投资的政策方面并没有明确的界限,目标相对模糊。这就要求中国在未来的对非洲农业政策制定中,应积极将对非农业援助和投资两者进行有效的区分和界定,并应积极倡导中国对非洲农业援助和投资的减贫目标导向,从而不断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展现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此外,尽管中国对非洲农业援助往往与项目投资绑定在一起,但是单纯从对非洲农业投资方面,其更侧重于经济效益,而如何积极引导海外中资企业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尤其是促进当地社区减贫实践,相关方面的政策制定应更加清晰。建议政府主管部门统一制定中国对非洲农业政策,包括援助、投资政策,并加强对两者的统一领导,积极引导两者有机结合,推动非洲减贫工作形成合力。

  5.2加大中国对非洲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力度

  尽管近些年来中国不断强调加强非洲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但总体来看,中国对非洲农业领域的基础设施投资占比极少。在关系到农业生产和农村减贫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村用水用电、农村公共交通建设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短板,成为制约非洲减贫的重要瓶颈。值得关注的是,在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中国政府承诺援建非洲的“万村通”项目,即“为非洲1万个村落实施收看卫星电视项目”得到了有力推进和实施参见中国新闻网,http://finance.chinanews.com/cj/2019/04?12/8806921.shtml。,这为加强非洲农村与外界联络和获取农业技术知识等提供了便利。由于对非洲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周期长、利润低,企业动力不足,这就需要中国政府、海外企业、赞比亚政府和企业等形成合力,共同开发,以满足非洲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需求。同样,中国未来的对非洲农业政策也应侧重于此,将对非洲农业援助和农业投资结合起来,从而不断向该方面倾斜,以形成对非洲国家减贫合作实施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5.3推进中国对非洲减贫合作的制度化和机制化建设

  “一带一路”倡议下,如何将中非减贫合作的有效经验和模式进行进一步的总结提升,以加强中非减贫合作的制度化和机制化建设,是当前中国对非洲农业政策制定和实施的重要议题。以中非合作论坛的机制化建设为例,中国通过定期与非洲国家共同举办中非合作论坛,并在论坛下设中非减贫合作分论坛,这种机制化的中非减贫合作方式能加强中非减贫经验的交流互鉴,对于推进双方政策制定和减贫措施实施具有重要作用。同样,对非洲的农业政策和减贫举措在具体实践中也是一个筛选的过程,对于好的减贫合作方式,如中国援助赞比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其人员培训与当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结合,以培养当地农业技术人员的做法值得向其他国家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推广,以上升为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制度化和机制化建设层面,这样将大大提升中国对非洲减贫措施的有效性。此外,由于中国对非洲农业援助、投资项目的减贫实践常常面临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这就要求中国在制定对非洲农业援助和投资政策时,注重对非洲农业援助和投资项目的制度化和机制化建设,从长远考虑,而不局限于短期内工作任务的完成。

  5.4加强对中非减贫合作项目的监管和评估

  对非洲减贫合作项目的监管和评估相对缺乏,一直以来是中国对非洲农业援助项目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方OECD成员国相比,中国国际发展人才匮乏,目前尚未形成真正的发展专家职业群体,这就造成中国在海外减贫项目中的监管和评估缺乏人才,因而相关工作无法有效展开。而由于对项目的监管和评估工作关系着项目运行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关系着项目建设和运行中的透明化和反腐败建设,以及关系着项目的成功经验能否有效转化为制度化和机制化工作,这就要求中国在对非洲农业政策制定,尤其是对非洲减贫政策制定和实施中,加强对项目的监管和评估,以不断推进对非洲国家减贫项目的可持续性运营,推动非洲国家减贫目标和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同时,为“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和“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重要的经验借鉴和路径启示。

  参考文献

  [1 ]MOYO S,JHA P K,YEROS P.Reclaiming Africa:scramble and resistance in the 21st century [M ].Singapore:Springer,2019.

  [2 ]BRAUTIGAM D.The dragon’s gift:the real story of China in Africa [M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9.

  [3 ]BRAUTIGAM D.Will Africa feed China? [M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7.

  [4 ]FRENCH H W.China’s second continent: how a million migrants are building a new empire in Africa [M ].New York: Alfred A.Knopf,2014.

  [5 ]张晨,秦路.我国农业援助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分析与对策建议——以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为例 [J ].国际经济合作,2018(12):48?55.

上一篇:农业减量投入、产出水平与农民收入变化 下一篇:消费者购买东帝汶进口水产品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