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问题与对策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2-01-18 08:46

  摘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对于新常态下“三农”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意义,对于巩固安稳发展的根基极为关键。本文在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必要性前提下,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问题;对策

  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必要性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中所涉及的产业结构调整、新型技术的使用等措施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农产品生产的提质增效,实现数量与质量的稳步增长,为农业安全提供保障。经济附加值高的环节得到加强,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农民的就业问题也可以得到很大程度上的解决。因此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为农业问题、农村问题以及农民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力手段,这对于根基的稳固有着关键意义。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仍存在低质低效的问题,小农户、粗放式的生产方式导致资源的严重浪费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过程中大数据等新型技术、先进管理方法、专业人才队伍的引入有利于更有效地进行各类资源的配置,将有限的资源更多地投入到经济附加值高的产业与产品生产之中,各生产环节中资源的浪费也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因此资源使用效率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与此同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并不是单一经济层面的转型发展,其也伴随着社会、政治、文化以及生态层面的转型,促进农村“五位一体”的转变进步,实现农村生态的优化。各方面的互促共进能够为农村现代化建设诸如源源不断的动力,让农村实现更长远、更可持续性的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问题与对策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离不开先进管理经营理念、绿色生态意识以及创新精神的支持,因此这对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层面的转型发展也有着重大意义。农民作为农村经济建设的关键主体,其主人翁精神、主观能动性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被唤醒,转变传统的生产经营理念,向现代化建设模式迈进。这能够从根本上、源头上促进农村问题的解决,为农村物质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以及思想保证,摆脱传统思想束缚,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因此,美丽乡村、绿色乡村、智慧乡村的建设目标实现有了更强有力的保障,为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面临的困境

  随着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升,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对其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农产品的供给与流通能力亟待加强。而且由于农产品自身具有易腐烂变质、保存周期较短和季节性的特点,对农产品供应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人民对生活环境与空气质量的关注度与要求逐渐提升,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出了建设美丽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这要求农产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除考虑经济效益外,也需将环境效益作为重要因素考虑在内。绿色供应链同时考虑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农产品供应链优化升级的重要方向。构建农产品绿色供应链是提升农产品质量、降低供应链成本与资源消耗、提高农产品供需匹配度,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然而,目前农产品供应链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供应链效率低下、信息不对称导致供需不匹配、农产品质量缺乏保障等问题,阻碍了农产品供应链的绿色转型与优化升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品质和数量的要求也不断提升,但由于农产品具有易腐烂变质,保存周期较短的特点,其供应链产品质量控制比一般产品难度更大,农产品的质量还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农民是农产品供应链的起点,农产品质量的取决于其生产源头,但由于我国农业组织化程度较低,农产品生产者较为分散,没有实现规模化与规范化生产,导致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质量无法得到保障。不仅如此,随着农产品需求不断增多,为提高产量而过量使用农药、化肥等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与生态问题日益加剧,不符合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要求。运输过程也是决定农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农产品供应链冗长,流通环节较多,频繁移动可能会加速农产品的变质,难以对流通环节的农产品质量进行控制。各供应链主体缺乏协作,增加了农产品流通次数,不利于保持农产品质量。

  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对策

  由于目前农产品供应链过于冗长,导致“牛鞭效应”非常显著、农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以及供应链效率低下等弊端,因此缩短农产品供应链势在必行。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的方式来缩短供应链。农产品供应链冗长的主要原因在于供应链上各企业间缺乏必要的联系,批发商层级过多。鼓励农产品加工商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或与之合作可以有效减少批发商层级数量以缩短农产品供应链。

  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围绕某一个核心企业来对农产品供应链进行整合才能有效,否则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上的企业也只能是一盘散沙,由于农产品加工企业前段与农业生产者或批发商相连,下端与分销商、消费者相连,是农产品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是最适合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企业。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可以从生产源头对农产品品质进行控制,还可以使农业生产实现规范化、规模化,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不仅如此,还可以利用农产品生产基地拓展业务,采用体验式营销的方式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让消费者亲自体验采摘农产品的乐趣,不仅可以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欲而且可以保持水果的新鲜度。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深化农产品加工链的方式纵向整合供应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对于难以远距离运输的农产品,对其进行深加工不仅促进其向外销售传播,而且能在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同时提升其附加值。

  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提出要推动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转变农村发展方式,以及各省市政府也陆续出台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农业、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与战略方针。除此之外,为了促进农村产业的绿色转型发展,各地区也陆续出台了资金扶持、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产业规划等方面的政策,为农村的绿色产业发展提供了物质与政策支持。农民是推进农村生态发展转型的主力军,因此生态文明教育与宣传、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十分重要,然而目前我国农村的生态文明教育以及人才培育发展仍较为滞后。

  首先,农村的生态文明教育力度较为薄弱,多数地区通过宣传标语、广播、发放传单等方式进行,但这些形式较为单一,且民众只能被动接受,对于其背后的理念与政策理解程度仍较低,也难以将这些理念与精神融入到日常的生产生活之中。诸如微博、微信公众号、视频网站等新社交媒体平台在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过程中没有得到充分运用。农村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也较为滞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发展涵盖生态农业、产业绿色化、环境治理等多个层面,因此需要农业生产、经济建设、组织管理、生态治理以及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专业人才,服务于农村的基层治理、产业建设以及环境治理工作。

  然而,目前我国农村在本地人才培养以及外来人才引进两方面的投入均有限,本地人才专业素养不高、青年人才流失严重,对外来人才的物质激励以及提供的基本福利保障缺乏吸引力,这些都导致农村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缺乏人力与智力的支撑。

  在大数据迅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也不断强调农村的数字化与信息化建设。一方面,各地政府开始更重视为农村的高新技术研发、创新创业活动提供资金支持,高新技术在农村企业转型升级、生态治理过程中能够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加速农村生态现代化转型的速度。另一方面,诸如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大数据信息技术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也带来了更多新的增长机会,基于新技术发展起来的有机农业、生态农场、农村电商等新农村产业发展新形式逐渐兴盛起来,这些新产业对于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降低对环境的破坏程度以及提质增速有着重要作用,为农村的生态现代化转型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郭愫劼.乡村振兴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J].农民合作社,2021(06):66-68.

  [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助力乡村全面振兴[J].新农业,2021(11):1.

  [3]杨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引领乡村振兴[J].云南农业,2021(06):51-53.

  [4]周广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困境与调适策略[J].农业经济,2021(05):17-18.

  [5]顾艳波,高鹏旭,李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与分析[J].云南农业,2021(04):16-18.

  文/王瑜

上一篇:乡村振兴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 下一篇:小麦种植中农机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