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种植中农机的应用探究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2-01-18 08:52

  摘要:小麦是重要的种植作物之一,提升小麦种植品质及产量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有重要现实意义。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小麦种植机械化越来越普及,农机在小麦种植中发挥的作用更加突出,极大地提升了小麦产量和质量。基于此,笔者从农机应用的作用出发,分析了小麦种植农机化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生的原因,探讨了农机在小麦种植环节的具体应用方法,以期提高农机使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增加小麦产量,减轻种植者的劳动强度。

  关键词:小麦种植;农机应用;农业生产

  近年来,农作物种植机械化水平逐渐提升,机械化技术在农业种植中广泛应用,极大地提升了劳动生产率及作物产量,在小麦种植中尤其如此。农机的使用有效解决了小麦适耕期短的种植难题,且在优化种植质量、创造良好作物生长条件上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农机的使用是对传统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推动农业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关键助力,缓解了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有助于保障农业安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但是,据笔者调查,在应用农机进行小麦种植的过程中仍存在不足之处,不利于小麦种植质量的稳定提升,因此,笔者就小麦种植中农机的应用进行探究。

小麦种植中农机的应用探究

  1小麦种植中农机应用的作用

  1.1降低劳动强度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在新时期有了显著提升,且政府推行了多项惠农政策,但仍存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经济水平有差异等问题,导致多数农村劳动力会选择进城务工、学习,故而农村的农业种植存在一定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若仍使用传统小麦耕作方式,不仅对劳动力需求量较大,还需要投入大量时间,不符合现在农村实际情况。农机及其他机械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劳动力压力,减轻了农业种植负担,使农业种植事半功倍。

  1.2把握种植关键期

  小麦种植流程较为繁杂,包括土地耕作、小麦播种、土壤施肥及灌溉等,且在播种、生长过程中均对水分、温度等外部环境有较高的要求,使用农业机械进行小麦种植能够在小麦种植过程中把握种植关键期、提升耕种效率,通过缩短小麦种植各流程时间减少不良天气对于小麦种植质量的影响,对于提升小麦种植产量有积极作用。如把握小麦播种的最适宜时期——适耕期。在作物中,小麦属于适耕期较短的粮食作物,这主要是因为小麦种植较易受到墒情、天气等外部条件的影响,因此小麦产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传统小麦种植需要大量人工,且操作步骤繁杂,工作效率低下,故而播种期相对较长,这与小麦较短的适耕期相悖。若错失适耕期,小麦产量将会受到较大影响。而在机械种植技术的应用下,小麦种植时间极大缩短,只要少数劳动力就可保证小麦播种在适耕期内完成,为幼苗健康生长提供一定保障。

  1.3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小麦种植是促进保障粮食安全、稳定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使用农机进行小麦种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小麦种植工作效率,增加经济效益。另外,农机的使用能够实现小麦种植面积的扩大,在不增加劳动力需求的前提下提升粮食产量,并提升农业经济效益。不仅如此,农机可以长时间不间断作业,工作时长、工作效率均远超人工劳作,可拓展小麦的种植覆盖面,增加粮食产量,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2小麦种植中农机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2.1小麦种植中农机应用存在的问题

  2.1.1连年旋耕致使小麦生长困难

  部分地区倾向于使用农机进行旋耕,而耕层深度仅约15cm,部分地块的耕深甚至未达播种深度,这会造成土壤灌溉后出现严重板结,对降雨的接纳能力降低,在地表形成径流。这一情况的出现将致使后期小麦播种过浅或过深。播种过浅会造成种子易落干,难以扎根发芽;播种过深则会使得种子的中茎要伸长更多才有可能将生长锥推到地表处,完成发芽,这对种子中贮存的养分是极大的消耗,故而会出现出苗率低、苗后分蘖缓慢等问题,且出苗质量不高,弱苗率提升,后期即使进行补救也难以提升麦苗质量,影响最终的小麦产量[1]。另外,地块连年旋耕也较易造成小麦根系发育不良,扎根深度不足,后期发生早衰、倒伏的概率提升。

  2.1.2播种前后镇压工作不到位

  秸秆还田以及旋耕地块需要在小麦播种前后进行土壤镇压,否则会造成10cm深度以内的土壤过于疏松,且播种机开沟器会过深下陷,播深至7cm~10cm土层,形成细弱苗,缺少低位大蘖,造成亩穗数不足。若以大粒型品种为主的小麦种子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则会造成顶土力不足、出苗率低,这将极大影响小麦产量,减产明显。

  2.1.3对于深耕、深松工作重视度不高

  部分区域内的农田会选择统一耕种,但是耕地是长期保持同一耕深而非逐步加深,这会造成土壤形成坚硬犁底层,且逐年加厚。从而造成小麦根系下扎困难,易出现弱苗,抗冻、抗旱能力弱,在生长后期也较易出现早衰和倒伏,降低小麦产量。另外,犁底层的形成还会使得土壤蓄纳的雨水量减少,遇雨则形成地表径流,遇旱则加重旱情,无法有效利用天然降水,甚至影响小麦生长。

  2.1.4缺苗断垄现象严重

  缺苗断垄现象出现的原因除上述的土壤问题外,还有两大原因:

  1)深播压水。部分地块在足墒下种后若遇到连续干旱情况,则需要通过浇水灌溉保证出苗,但这会导致土壤板结,出苗困难,降低出苗率。

  2)播种机使用不当,因当下农机多是按亩收费,部分操作人员会通过加快行走速度提升每日播种面积,而速度过快会造成播量不准、播种深度不达标。另外,还有一些操作人员不能够及时对播种机予以清理,播种机堵塞会导致下种不匀、疙瘩苗及缺苗断垄现象明显[2]。

  2.1.5生产准备不充分要保证小麦种植顺利进行,就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在小麦的种植过程中,一些农民往往不注意生产准备工作,造成生产效率低下,甚至一些农业机械会破坏农田土壤结构。

  1)部分农田并未达到机械化生产要求,若在麦田面积太小或者土壤肥力不足的情况下使用大型农用机械,一方面会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会破坏土壤结构,影响之后的种植质量[3]。

  2)由于小麦播种全过程都是由农业机械完成,农户对播种过程的控制能力有限,所以在播种前应进行发芽试验以保证出苗率,并使用种衣剂进行拌种工作。但部分农户并未对此项工作加以了解和落实,造成机械使用有效性并不高。3)部分农户不重视工作时间的合理安排,因超负荷作业而造成农业机械损坏的情况时有发生。

  2.2小麦种植中农机应用问题发生的原因

  2.2.1未充分掌握农机性能

  一些地方虽然认识到了农机使用的必要性,但是在农机使用教学工作上却缺乏重视,造成操作人员、农民等对于农机性能参数等认识度不高,在实际操作中较易出现操作不当、盲目性强等问题。尤其是对于新型农机这一问题更加突出,缺乏熟练工[4]。

  2.2.2过度重视经济效益

  在利益驱使下,部分农户会为了获取更大经济利益盲目增加日作业面积,不仅不按农机参数进行操作,还忽视工作质量。农机播种时的速度一般宜在5km/h以下,但是有少数人员会超速行走,虽减少了单位面积耗能,提升了日作业面积,但是工作质量并不高。

  2.2.3监督体系不完善

  农业作业不仅需要相关工作者事前予以宣传和培训,还要对整个操作流程进行监督,但是当前存在事中监督强度不高、事后追责不清等问题,且并无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规范,造成操作流程无法可依。

  3小麦种植中农机的具体应用

  3.1小麦播种环节

  在小麦播种过程中注重各个环节质量的提升,对小麦生长有重要作用,将对产生整体性影响。在传统的人力耕作模式中,该过程需要烘干、灭菌、泡种、培芽等一系列操作,不仅过程繁杂,需要大量人力及时间,最终工作质量还可能参差不齐。而农机在此环节中的使用可以对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要素进行分析和把控,提升播种科学性,进而达到优化种植技术、提高种植管理水平的目的。使用农机进行小麦播种可以通过设置,将播种深度、播种行距以及播种数量控制在最佳范围,有利于小麦的健康生长,提升种植科学性。此外,播种机械化能够减少外部环境对于播种工作的影响,紧抓播种最佳期,优势明显[5]。

  3.2小麦灌溉环节

  传统的小麦灌溉作业多以人工操作为主,且搭配漫灌的方式,这种形式工作量大,灌溉效率低,并且十分浪费水资源。在使用农业机械进行灌溉时,灌溉的角度、水量等均能够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调节和控制,不仅减轻了人员工作量,且大大节约了水资源,在保证小麦生长过程中有充足水分补给的前提下,实现了水资源保护。

  3.3小麦施肥环节

  施肥在小麦种植过程中极为关键,是提升小麦产量的重要内容。传统人工施肥工作效率低下,且化肥中的化学物质可能会对施肥人员产生一定危害,而农机在此环节的使用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用于施肥环节的农机类型主要有撒肥农机以及化学液肥施用农机等,适用范围广,根据地区自然因素和条件合理进行农业机械选择,并搭配科学的小麦施肥方法和标准参数,能够提高施肥工作有效性以及安全性。

  3.4小麦病虫害防治环节

  病虫害是造成小麦减产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对病虫害防治工作予以充分重视。在传统病虫害防治作业中主要依靠人力,防治效果有限,且喷洒的农药会对人体造成一定影响。应用农机进行病虫害防治能够达到更为理想的效果[6-7],可以提升农药喷洒效率,还能够提升药物喷施均匀度,且在过程中能够灵活优化药物配比,提升防治工作有效性和针对性。

  3.5小麦收获环节

  在小麦逐渐成熟、即将收获时,需要注意区分麦粒成熟度,以确定是否可以进入收获期。现阶段,应用最广泛的是收割机械、剥皮机械和传动机械。要优化收割机械的应用流程,全面落实相应的采摘管理程序,科学使用农业机械进行小麦收获。其中,联合收获机械作业质量必须符合NY/T995—2006要求,有利于提高收割效果,实际损耗率在2%以下,破损率在2%以下,杂质率在2.5%以下。秸秆的基本破碎长度应保持在10cm以下,可全面提高机械收割作业质量,为后续精加工生产打下基础。

  4小麦种植中农机应用质量提升策略

  4.1加强农机应用培训

  在开展培训操作的过程中要重视媒体传播方式和互联网传播技术的应用,实现农机应用的正确推广,从而有效促进广大农民对农机的了解。有关部门要定期组织开展专业技术人员下乡指导活动,让技术人员深入小麦的生产现场进行技术讲解,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予合理指导。技术人员还可以通过视频播放和动画演示的方式,向广大基层种植户展示各种小麦种植生产农业机械的使用方法和参数设置,在提升农户使用农机意识的同时提高农机使用科学性,最大程度发挥农机优势[8]。

  4.2加强农机作业质量监督检查

  农户可以根据相关质量标准与农机手进行有偿服务合同的签订,作业完成后检查工作质量,提升农户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作业质量[9-10];政府部门要制定出相应监督和惩罚机制,对于蓄意超速及违规调试机械的农机手要实施批评教育,同时予以一定经济处罚,提升农机手责任意识,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另外,还要示范新型农业机械使用方法,同时对人员操作水平予以评估和指导,提升农机作业质量。

  5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充分使用农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农作物质量和产量,同时节约成本,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助推农业向现代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因此,要重视对于农机的使用,以助力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

  参考文献:

  [1]朱丽娟,顾冬冬,张扬,等.服务外包、契约选择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基于河南省100个村3305个农户的实证分析[J].农业大学学报,2021,26(9):231-243.

  [2]王丹,刘春明,周杨.农业机械化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影响:基于农机跨区服务的空间效应视角[J].农机化学报,2021,42(4):223-229.

  [3]杜鹰,张秀青,夏友仁,等.着力解决发展瓶颈问题力促小麦生产再上台阶:河南省小麦生产调研报告[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1(2):4-7+29.

  [4]杨思雨,蔡海龙.不同环节农机社会化服务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以早稻为例[J].农业大学学报,2020,25(11):138-149.

  [5]万民.探讨信息农机农艺技术融合的小麦智慧生产模式[J].农业工程技术,2021,41(9):58-59+62.

  杜昌菊

上一篇: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新时期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