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2-01-18 08:43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之后,各级政府纷纷将符合当地情况的农业发展政策制定出来,以便促使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得到加快。在这种背景下,原有农业经济管理制度逐渐暴露出诸多的问题。因此,为进一步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需对农业经济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与转变,完善各项制度政策,深入结合农业经济与市场经济,促使农业农村发展动力、内在活力得到激发,加快乡村振兴目标的顺利实现。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

  农业经济管理指的是结合农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向农业生产、交换、消费等一系列环节中渗透实施组织、协调等诸多类型的管理手段,促使农业经济发展质量得到提高。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成为了农业经济管理的核心目标,而农业产品与劳务的质、量增加则是关键要素。因此,相关部门及人员需将农业经济发展现状与发展规律充分纳入考虑范围,深入革新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为农业经济高质、高效发展提供良好的促进作用。

乡村振兴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

  1乡村振兴下农业经济管理面临的新任务

  乡村振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其具有长期性、系统性等特征,涵盖的层面较多,如农村经济、文化、生态文明等,不同层面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呈现出协调促进的状态。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特征明显,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所适应,可以有效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而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经济管理占据着核心地位,通过对农业经济管理进行优化与创新,可促使农业发展的困境得到打破,促使农业经济的高质、高效增长得到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在很大程度上变革了农业领域,农业经济管理的主要目标也发生了变化。

  第一,优先发展农业。为促使农业现代化得到实现,需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目前,虽然农村经济发展加快,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十分严重。而坚持农业优先发展原则可对农村的服务、设施等进行完善,这样当前农业农村短板问题可以得到解决,有助于城乡差距的缩小以及城乡均衡发展的实现。因此,要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发展,对城乡关系进行整合,向农业农村优先配置相关资源,为农业农村经济高速发展提供支持[1]。

  第二,坚持绿色发展。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要在农业发展中充分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以便促使生态文明、农民富裕等目标得到实现。绿色发展要求充分保护生态环境,有机统一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工作人员需将生态环境特征、农业经济发展规律等纳入考虑范围,对经营理念进行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的绿色化水平,真正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促使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得到满足。

  第三,加强创新创业。科技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在创新创业实施过程中,需充分认识到其长期性特征,综合考虑市场需求与经济特征进行科学决策。要将配套政策制定出来,平稳转变新旧产业。要做好科技创新力量的培育工作,以现代科技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驱动力量。

  2现阶段农业经济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2.1管理体制建设较为滞后

  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农业管理体制的革新速度较为缓慢,与农业高质量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甚至对农业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第一,现阶段小规模种植依然是主要的农业种植模式,存在着明显的小农经济特征,与农业大规模生产需求不相适应。第二,部分农村劳动力流失问题较为严峻,选择进城打工的年轻人较多,农村留守人口的现代农业生产知识不足,经营能力较差,难以对农业经济发展产生有效的推动作用。第三,相较于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依然处于较低的水平。

  2.2基础设施与科技创新水平不高

  为加快农业经济发展,需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将一系列新技术、新设备等应用过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就现阶段而言,农业发展的滞后性较为明显,农业领域科技创新的竞争力不足。从基础设施层面来讲,缺乏充足的建设资金,很多农民没有将先进设备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制约到农产品生产效率的提高。从农业科技创新角度来讲,农业科研规模已经初步形成,但一些科研项目的转化较为缓慢,对农业科技化、自动化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得不到满足,也导致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受到限制。

  2.3农业经济管理理念亟需创新

  为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先后将一系列法律政策制定出来,但有较多的难题出现于实施过程中。部分人员不能够正确、深刻的认识新的政策法规,整体性管理意识无法形成,难以整体性运用农业经济管理知识与手段,导致管理效果得不到保证。同时,工作人员的能力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到农业经济管理效果。但部分基层人员沿用传统的观念与理念,缺乏足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导致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得不到根本性提高[2]。

  2.4农业管理信息化进程缓慢

  现阶段,部分地区依然将传统管理手段沿用过来,与农业现代化管理需求不相适应。新时期下,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普及,但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深度、广度还存在着严重不足,很多农民无法对需求的市场信息进行及时掌握。农业网站没有精细化筛选、整合相关信息,增大了农民群众的获取难度。部分农村地区虽然将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的信息化设备购置过来,但操作人员不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难以将新设备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对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阻碍作用。

  3乡村振兴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

  3.1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系

  为促使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得到提高,需将农业经济管理体系完善构建起来,深入落实农业工作任务。在具体实践中,要依据乡村振兴、农业经济发展要求,对现行的管理体制进行大力优化,保证与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所适应。一般来讲,需注意这些方面的内容:

  第一,生产管理。将计算机、信息技术等一系列现代管理方式、手段等积极引入进来,促使管理效率得到提高。同时,将市场需求的导向作用发挥出来,对农业生产结构进行科学优化,促使农产品剩余得到减少。

  第二,加工管理。要积极拓展农业产业链条,将一系列精加工技术引入进来,这样农产品的附加值可以得到提高,进而改善农民的收益状况。由于生态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因此,要引导地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加工生产流程、工艺等进行创新,高效利用各类生产资源,减少环境的破坏。

  第三,经营管理。要通过优惠扶持政策等引导农业企业加快转型步伐,在做好增产、扩销的基础上,充分重视农产品安全,且对农业产业链进行延长,逐步培育起优质的农产品品牌,促使地区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

  3.2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需切实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工作。

  第一,相关部门需依据政策和发展要求,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入充足的资金资源,完善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在具体实践中,要高度重视农田基础设施,对农机道路网、农田水利工程等作为建设的重点,这样不仅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可以得到加快,农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也可得到提高。同时,要结合地区地形条件、耕作制度等,将适宜性、现代化的农业设备引入进来,促使农产品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第二,要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将农产品质量与效益作为农业经济管理的重点。要深入调查、掌握区域自然资源优势,将特色农业产业培育出来。

  第三,要与农业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主体联合起来,针对农业生产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集中开展科研工作,消除农业发展的阻碍性因素。此外,要深入推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引导广大农户在农业生产中积极应用高新技术与设备,促使农业科技成果得到顺利转化[3]。

  3.3建设农业经济管理团队

  由于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会直接影响到管理目标的实现,因此,需做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相关部门需科学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将经验交流、进修等机会提供给基层管理人员,引导管理人员摒除掉落后的观念,将现代化管理意识树立起来,对先进管理手段、技术等进行熟练掌握和积极应用。农业技术人员要向基层、农田中深入进去,为农民群众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针对部分人员积极性不足的问题,需将人才晋升制度构建起来,促使各个人员的潜力得到充分挖掘,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3.4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

  信息技术能够为农业经济效率提升提供良好的支持,同时,依托相应的信息,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制定科学的农业经济管理决策。因此,要切实加快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步伐。

  第一,要增加资金资源投入,将现代化技术、设备等引入进来,对农业经济管理系统进行专业化构建,于系统中统一开展信息收集、数据分析等工作。要依据开放性的原则建设农业信息数据库,将统一的建设标准制定出来,这样可十分便捷的共享经济资源和各项数据。

  第二,要在农业生产各个环节深度、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对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进行构建和完善。例如,在农作物种植环节内,可依托信息技术获取市场的实际需求,调整农业生产重点。在农产品销售环节,可将网络直播、电商平台等一系列新渠道利用起来,这样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可以得到拓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与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不相适应,对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造成了阻碍作用。因此,相关部门及人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依据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与实施要求,大力创新农业经济管理理念和模式,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帮助。在具体实践中,要对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进行积极借鉴,持续优化农业经济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孔彦妮.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9(11):188-190.

  [2]张彦军.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研究[J].山西农经,2020(8):59.

  [3]陈绪凯,王泮强,陈洪峰.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J].科技经济导刊,2020(3):251.

  项菊芳

上一篇:现代林果业种植中设施果树栽培技术的应用 下一篇: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