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12-14 08:37

  摘要:新形势下的光电产业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新的要求,高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应当根据形势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加大课程体系改革力度,改进其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和利用校企联合培养来提高学生的升学率和就业率。

  【关键词】新形势;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

  1引言

  随着光电信息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对光电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多。为顺应市场需求,各高等院校也相继开设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招生人数也是逐年递增[1]。面对新兴产业的要求,如何设置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迫在眉睫的问题。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一般包括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训实践平台和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并结合光电信息技术的专业特点对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人才培养方式进行深入的研究。

新形势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改革课程体系,强化应用能力培养

  由于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个跨学科专业,在培养该专业的学生是就需要从多方面的来培养,设定专业的培养方案时既要注重基础课程知识的掌握,又要考虑专业的特殊性尽可能的增加专业课程,保证该专业课程体系的完善性,让每一位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都能成为理论知识全面、创新能力强的光电信息技术人才。人才培养方案是通过课程设置体系来实现的,面对这样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如何改革课程体系来突出专业的应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2]。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所有的课程设置都为培养必要的光电专业技能服务的,按照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必修课、专业方向选修课和实训实践课四大部分进行课程体系的设置。

  首先,公共基础课中相对于光电信息专业的学生最为重要的课程是大学物理。目前很多高校开设了针对理工科专业的大学物理教程,该课程作为一门普及性的基础课程由于涉及面广导致课时短、内容较为浅显。我们可以根据光电信息专业的需求对大学物理教程进行改革,设定几个突出其光电专题的内容,并注重实验教学。安排光电信息专业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来上大学物理的课程,他们可以根据自己多年的专业和实践经验结合后续的课程来着重的讲授跟专业有关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学习大学物理更为有动力,不再觉得枯燥,也为后续的光电专业课程学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次,专业基础必修课结合以“光”为主,“光电”结合的特点,可开设电子电路基础、光电子技术、光学、光电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激光原理等课程。这些课程既涉及电子和光学类知识也包括光电技术的基础,能够满足光电市场所需的基本知识体系,为后续的课程和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设定专业基础必修课的同时将专业方向选修课设定多种模块系列,在大二后期由学生根据兴趣偏好和将来的职业规划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模块。

  再者,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要注重于应用能力的培养,实训实践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以借鉴医学专业的培养模式,将大四一整年的时间用于校内外的实训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校外建立实践基地,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全方面地提升实践和创新能力。

  3改进教学手段,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目前基本的教学方式是直接讲授,这种传统方式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容易导致枯燥的课堂氛围。而光电信息课程内容广,涉及到当代新型技术,就需要通过改进教学方式来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必须顺应科学发展形势,掌握一些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把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入到课程教学中,在讲解枯燥难懂的概念时可以结合多媒体把图像、动画和声音融入其中,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同时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让学生便于理解和感悟。利用多媒体手段把概念和知识点理解透彻的前提下,后续的教学将更加注重知识点的衔接和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可以采用课程教学中建立主题教学模式,每一门专业课程适当的设计几个主题,根据主题来教授课程和布置作业,在每一个主题的学习过程中结合当代光电信息的前沿内容,适当的对内容进行扩大。这种主题突出的教学模式可以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能体会每门课程的核心和关键4利用校企合作,建立联合培养方式目前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部分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一部分光电产业的企业又招不到合适的员工,这种现象就是因为光电专业的培养环节与企业需要脱节所造成的。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高校和企业合作,依托市场需求狠抓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当地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建立一套可行的联合培养方式。为保障校企合作的培养方式能够顺利有效地进行,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着手:

  (1)我们可以邀请企业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进课堂,组织多样化的教学,并将职业能力融入课程体系。技术人员可以为学生讲解企业的生产运作,让学生熟悉生产操作规程,让学生在学习阶段更多地了解今后从事的职业,一毕业就能迅速地适应工作环境,摆脱之前的“毕业=失业”的怪圈。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参与到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中来,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参与课程建设,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共同培养师资队伍,和高校一同参与教学改革,共建服务社会的办学机制。

  (2)废除单纯的卷面考试方式,建立一套校企合作下的考核体系。企业参与的培养模式跟单纯的教师教授模式是截然不同的,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方式是以市场需求为依托进行的,那么考核方式也应该相应地进行改革,采用多样化的考核体系。对于参与项目的同学,只要是能够提交符合企业要求的项目成果,最终的考试成绩就可以根据企业的评价指标进行评分;如果是参与产品前期调研的同学,提交合格的调研报告也可以获得考试成绩;一部分同学参与生产制作,能够制作出合格的样机作品,同样也能做成考核成绩;还有一部分同学参与产品的技术指标设定,写出合格的产品技术参数文档也是考核的参考标准。这样针不同岗位灵活的制定考核改变以往的试卷化固定考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合理科学的描述,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的要求。

  (3)校企合作要求教师队伍“双师化”。在设置技能培养的过程中,不能仅仅依靠企业,更需要增加教师的社会服务意识和能力。企业有自身的发展和着重点,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高校教育中,那么学校与企业之前的学习和衔接就需要高校教师来完成,这就要求教师自身有过服务企业或是技术开发的经验。但是由于历史性原因,高校教师的考核标准都是论文和教学,缺乏社会服务考核,导致很多教师都达不到“双师”的标准,制约了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校企合作观念提出之后,在客观上要求高校教师在具备优良的教学能力的前提下,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产学融合,跟上产业发展的步伐。

  4参与教师科研,鼓励学生考研深造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涉及学科门类较多,且课程的学习形式多样化,导致一部分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学习效率不高,在学习策略上出现盲目和随意性[3]。教师在加强引导的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自己的科研课题,学生对于这种能够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的机会更为珍惜。在科研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需要综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如此一来,平时看似没有用处的理论知识就发挥作用了。再随着科研的进一步加深,新的问题会不断的涌现出来,学生自然而然的会主动的获取新知识,毫无疑问地对学生能力培养带来了很大帮助。同时,在从事科学研究的时候,需要学生查阅大量的文献,并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这是在理论和实践中没有训练到的一个基本功。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个交叉型学科,在大学学习阶段只能够是具备该领域的基本素质,懂得一部分的基本原理,要想将自己的认知转化成应用或深入研究某个专一的方向,就需要进一步的深造,考研无疑是最佳的选择,那么参与教师科研所获得的技能也给自己研究生生涯奠定了基础。这种依托教师的科研对提升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方法是有意义且可以操作的,一方面高校积极营造科研氛围,完善科研激励机制,另一方面点面结合推进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工作,促使更多的学生考研深造,提高学生未来的发展潜力和竞争力。

  5结论

  在科技进步的时代,光电行业更是一个高速发展中的产业,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高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也应该适应新时代探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和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完善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机制,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为进一步深造做好充分准备。在新形势下培养出专业过硬、综合素质高、视野宽广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满足战略人才需求,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刘志敏,于运飞,徐雪萌,等“.大交通”背景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22):108-109.

  [2]应中正,姬刚,严帅,等.新时代背景下创新人才的特征与培养路径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1(6):97-99.

  [3]隆意.论高校本科生科研活动中激励机制的构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7).

  易煦农,陈欢,李钱光,汤斐

上一篇:农村劳动力选择性转移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 下一篇: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