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空心化对未来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12-04 10:06

  摘要:为了解复杂的世界粮食安全环境下面临的粮食安全形势,必须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而从农村发展现状来看,劳动力大量外出带来了农村“空心化”的现象,农业生产主体呈现女性化、高龄化,对粮食安全产生一定负面影响。通过参与式农村评估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江西、辽宁、贵州、河北4省的9个村庄进行实地调查,发现“空心化”的农村正面临着耕地被抛荒、土地流转不畅、农业科技难以发挥作用等问题,对粮食产量的提高和粮食安全无疑是一种威胁。为解决农村“空心化”对粮食安全的不利影响,应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强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关键词:农村空心化;粮食安全;实地调查;人口增长;耕地

  0引言

  粮食安全一直是影响发展家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世界范围内粮食供给依然不稳定的情况下,十分有必要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探寻保证未来粮食安全的可行之策。从世界范围来看,全球目前仍有14.3%的人口面临着饥饿问题[1],虽然受饥饿问题困扰的人口数量在下降,但未来世界粮食安全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尤其是耕地资源不足限制了粮食增产。在世界范围内,适宜用作耕地的土地大约有420000万hm2,仅占世界土地面积的约30.0%,而且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背景下,耕地面积几乎不能增加,但是世界人口将从目前的65亿人增加到2050年的90亿人,届时粮食需求将超过50亿t[2]。

农村空心化对未来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

  1研究方法

  笔者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3个主要的假设:(1)农村“空心化”与耕地有效利用面积存在相关性;(2)农村“空心化”影响农业科技的有效使用,进而制约粮食产量的提升;(3)农村“空心化”给土地流转带来困难,造成耕地浪费并威胁粮食安全。在上述假设的基础上,本研究主要通过对江西、辽宁、贵州、河北4个省中的9个村庄的实地调查获取相关信息。在资料收集方法上,主要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PRA)和问卷调查2种方式。首先,利用参与式农村评估的社区资源图、农业生产季历、H型评估图等方式收集粮食生产相关信息;其次,通过对9个村庄的问卷调查,了解受访者的家庭成员状况、外出务工人数等。问卷调查在2013年7—9月完成,共发放调查问卷225份,收回有效问卷218份。在此基础上,对村干部和村民进行深入访谈,了解村庄总体外出务工情况和粮食种植情况,共完成村干部访谈9份,村民访谈15份。

  2农村“空心化”对粮食安全的不利影响

  2.1主要务农人群年龄较大、劳动能力不足,影响粮食生产

  农业生产力的提升是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目前的农村,人口“空心化”现象日益突出,农村青壮年等主要劳动力外流,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老年人和妇女,劳动能力的不足限制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笔者在调查中发现,218户受访家庭当中,主要务农劳动力年龄在50岁以下的仅占39.9%(见表1),绝大多数相对年轻的劳动力都选择了外出务工,在受访者的成年子女当中,仅有26.0%仍从事农业生产。有学者在10多个省的调查发现,农村老龄化程度均在30%以上,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平均年龄为56岁,年龄最高者为84岁[21],这对农业生产力的提升带来很大负面效应。

  2.2土地流转不畅,土地撂荒现象严重

  在劳动力不足以及农业生产收益有限等原因的影响下,农村土地撂荒现象日益突出,为保障粮食安全设定1.2亿hm2耕地的红线,然而,仅仅有耕地而不耕种就难以保障足够的粮食生产。虽然通过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方式鼓励农民种粮,但是部分地区存在耕地被抛荒而农民依然获取补贴的情况,尤其是山区耕地分布较为零散,政府部门难以充分检查耕地是否真正使用,由此造成一些地区农民领取补贴但将耕地抛荒的现象。农村“空心化”的发展使村庄劳动力不足,耕地不能及时流转,造成大量浪费。

  3结论与建议

  农村“空心化”的发展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粮食生产不足只是农村“空心化”产生的负面影响之一,背后的根源是从事农业生产没能给农民带来期望的收入和社会地位,在目前城乡差距较大,农民生产生活水平仍然不高的情况下,要解决农村“空心化”的问题需要从诸多方面入手。

  3.1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农民就近就业

  对于在传统乡土社会长期生存的农民而言,离开故有的土地到异乡谋求发展并不是最好的选择,背井离乡的农民面临的不仅仅是陌生的环境和不熟悉的面孔,离开家乡所带来的诸多不便也使得他们不愿意离开故有乡土,但是城市化的推进让农民不得不选择可以获得更多经济收益的生产生活方式。面对这样的情况,发展乡镇企业是一种可行方法,让农民在自己最熟悉的地方就业,在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水平的同时,也为发展农业提供了便利。沃尔特·克里斯塔勒[23]在其中心地理论当中提到了区域经济中心对一定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作为区域非农就业核心的乡镇企业,也可以带动乡镇农民回归乡土。乡镇企业的带动能够让农民有相对更为充足的时间投入到农业生产,对于种植粮食作物而言,其平时所需的劳动投入量相对其他经济作物要小,农民在保持合理播种面积的情况下可以从事非农行业的工作,这样粮食供求平衡问题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3.2加强农业科技投入,发展简单实用技术

  对于“空心化”较为严重的农村地区,老年人口无论是接受知识的能力还是使用新技术方面都存在不足,现有农业技术对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来说在使用方面存在很大障碍。农民离开土地不仅仅是因为农业收益较低,农业生产方面的巨大体力支出也让农民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发展简单实用的农业技术,让农民能够真正受益于先进技术,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减少土地抛荒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3.3发展大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

  在目前农村普遍存在的小农经营模式已经越来越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伴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城乡差距的拉大,小农经营方式使得土地抛荒成为必然,农民在自家承包地无力经营或不愿经营的背景下就必然会选择把土地舍弃。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通过政府或者集体资本参与粮食生产,不仅仅可以保证粮食安全,而且也会防止资本逐利而带来基本粮田改种其他农产品的倾向。农民不愿意种植粮食作物的一个关键原因是收益不足,在积极发展各种种粮补贴等的基础上,农业的产业化经营能够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

  4总结与讨论

  目前粮食供求基本处于平衡状态,然而在农村“空心化”不断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断被抽离的背景下,农村未来的粮食生产面临很大考验。Shenggen等[7]预测了未来农村劳动力减少与城市人口增加将带来粮食供求平衡问题,笔者研究发现农村“空心化”的不断发展在带来农村人口减少的同时也造成土地的浪费和主要务农人群生产能力的下降。目前平均50岁以上的主要农业生产者在10~20年后将逐渐丧失生产能力,土地面临着被彻底抛荒的危险,作为粮食最终来源的土地得不到较好的利用,粮食产量便难以提高[24]。农村聚落和人口的双重“空心化”对中国未来粮食安全产生严重威胁,加之未来工业和饲料用粮需求不断增加[9],粮食自给与供求平衡状况必然发生改变。笔者认为,在未来的,制约粮食供求平衡的关键不是需求量的增加,而是由于土地未充分利用而导致的本国粮食产量不足。面对这样的困境,必须对农村“空心化”问题给予更多关注,对于“空心化”农村的土地整治和适当流转十分有必要,同时还要促进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带动农民就近就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从整体上解决这一问题对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FAO.FAOStatisticalYearbook2013[EB/OL].

  [2]尹成杰“粮安天下”全球粮食危机与粮食安全.[M].北京:经济出版社,2009:4-5.

  [3]统计局.统计年鉴2014[M].北京:统计出版社,2014:25,221.

  [4]张璐本报深度报道组记者.解决“粮食安全”之道[N].南京日报,2010-09-13(A3版).

  [5]董银果,范秀荣,霍学喜.试论完善我国粮食供求平衡机制[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9(6):12-17.

  刘光辉1,赵文杰2,丁凡琳2

上一篇:农产品区域品牌对农业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 下一篇:农村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