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区域品牌对农业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12-04 10:04

  摘要:在消费升级的趋势背景下,农产品行业领域内品牌化加快发展,对于促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农产品的区域品牌化,首先分析了品牌化的概念以及对于区域的农业经济发展质量所带来的具体影响,并分析当前农产品的区域品牌化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而就推动农产品区域品牌化发展实施,提出了建议措施。

  关键词:区域品牌化;农产品;农业经济

  农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当前农产品种植生产发展趋势出现了较大变化,已经从传统的追求规模发展转变为质量和规模并重,更加重视品牌效应成为农产品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农产品的区域品牌建设发展方面,对于促进提升农业经济发展质量,推动区域农业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产业升级意义重大。然而,不少地方在农产品的区域品牌发展上仍有较多不足支出,尤其是品牌意识不强、质量标准体系不完善以及品牌推广营销不到位等问题突出。因此,在地方的农产品生产经营方面,特别是对于各类特色农产品经济,应该高度重视区域品牌建设对于提高农业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性,完善品牌体系的建设,全面增强农产品的品牌效应和市场竞争力,进而推动农业产业经济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农产品区域品牌对农业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

  一、农产品的区域品牌化概念及其对于农业经济质量的影响分析

  农产品区域品牌化发展,其最明显的特征是品牌由区域地名以及农产品名称所组成,品牌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域性,区域内农产品的品牌发展主要是依托当地自然资源禀赋以及农业发展优势,并通过长期的品牌营销和市场开拓所形成的。农产品区域品牌化发展对于农业经济发展质量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农产品的区域品牌化发展可以产生产业集聚效应,品牌化的形成可以将同一农业产业在区域范围内进行高度集中,形成较强的影响力,进而吸引各类经济主体以及农业生产要素资源在区域内的集中,促进形成农业产业规模经济,规模经济的出现则可以有效的降低农产品的种植生产成本,并加快农产品产业链的拓展延伸,进而推动区域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

  其次,农产品的区域品牌化发展可以产生价值溢出效应。农产品区域品牌化的塑造,往往是依赖于政府的主导和推动,在品牌的认证以及管理过程中,可以通过品牌效应来促进农产品市场价格的提升,因而能够获取更高的价格溢价,农产品效益的提升还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的规模化和标准化,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进而起到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最后,农产品的区域品牌化发展可以促进形成竞争优势。发展构建农产品区域品牌化更有利于消费者对于特定农产品的识别和采购,尤其是区域品牌化的地域性以及文化性能够对农产品产生较强的宣传效应,凸显农产品的质量优势,进而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对于推动区域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二、农产品的区域品牌化发展所面临的制约问题

  (一)品牌意识需要强化

  当前一些地方的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于农产品区域品牌化建设认识不够充分,虽然地方政府主导积极推动农产品的区域品牌化发展,但是农产品做生产经营主体品牌意识不强,往往更多的是关注农产品市场价格的波动以及销量的变化,而对于品牌效益关注较少,品牌整体上认知度较低,对于品牌化发展的投入也不够积极。

  (二)产业链体系发展需要完善

  推动农产品区域品牌化发展,需要农产品具有一定特色且具备完善的产业发展链条,但是当前一些地方农产品的种植经营模式较为单一,不少地方农产品种类繁多且分散程度较高,规模化不足,也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农产品的产业集聚效应不足,难以发展成为规模化的产业集群,因而推动品牌化发展的工作基础非常薄弱,也难以形成较好的品牌效应。

  (三)质量标准体系不够健全

  实现农产品的品牌化,对于农产品的质量有着较高的要求,但是当前不少地方没有结合区域农产品特性、优势等,制定一整套的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管理不够细致严格尤其是缺乏质量追溯体系,农产品的标准化水平较低,难以充分体现地方农产品的特色优势,这些都造成了品牌建设效应不明显,难以在市场上得到消费者的充分认可。

  (四)品牌营销推广方式相对较为单一

  品牌的形成需要具备完善的市场营销、推广体系,但是当前一些地方推广销售手段应用不合理,在品牌的营销过程中没有注重充分应用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仅仅依靠传统的营销方式,且农产品的市场销售渠道过于单一,影响了市场对于农产品的品牌认知,也造成了品牌影响力不足。

  三、推动农产品的区域品牌化发展的具体策略

  (一)做好品牌化发展的长期战略规划

  在农产品区域品牌化发展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出台实施,探索结合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融合推动农产品区域品牌化发展。作为政府应该强化主导作用,注重整合区域内的农业生产经营核心优势资源,积极吸引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参与到农产品区域品牌化发展过程中,积极邀请农产品行业领域的知名机构以及农业专家,综合考虑区域范围内的优势资源以及区域品牌等,对农产品区域品牌化发展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对产供销市场进行深度的整合利用,尤其是注重结合地方的特色打造产业龙头,推动区域品牌发展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

  (二)完善品牌化管理体系建设

  促进农产品区域品牌的良性发展,应该充分结合不同地方的实际情况来完善农产品区域品牌的管理体系。首先,应该强化对区域农产品品质、特色以及优势的挖掘分析,做好农产品的品牌定位,尤其是结合不同农产品的实际特点来做好目标市场的定位,并推行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其次,应该做好农产品区域品牌的整体设计,尤其是在品牌名称的传承和塑造方面、农产品系统符号和商标包装的设计方面等进行全方位的优化,重点提升农产品其品牌的吸引力以及亲和力。此外,应该加大农产品区域品牌的文化价值挖掘力度,结合农产品特色特点、地理区位优势、历史人文发展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农产品内在文化价值的深度挖掘,进一步优化提升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塑造。

  (三)健全农产品的质量标准体系

  农产品的区域品牌,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市场标识,品牌形象提升的基础就是质量,在品牌化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把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作为关键,强化对农产品市场准入的严格检查,对农产品定期进行相应的抽样调查,并建立完善农产品的质量追溯体系,实现农产品从种植、生产到营销、流通的全过程标准化管理,尤其是针对农产品原材料质量,按照行业标准严格进行控制,完善农产品品牌认证体系以及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的建设,通过农产品质量和标准的全过程控制管理,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供基础保障。

  (四)创新农产品区域品牌营销策略

  首先,应该注重整合内外部资源要素,全面凝聚营销合力,动员农产品区域品牌化发展的各类参与主体,结合地方的条件优势,强化对品牌市场环境的深度调研分析,构建系统完善的品牌营销体系,强化对营销市场的细分,放大品牌传播的效果。

  其次,应该注重品牌营销方式的创新,进一步丰富完善农村电商发展渠道,对农产品种植和经营主体开展电商培训,依托电商渠道实现农产品的线上线下互动营销,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此外,在农产品区域品牌的营造方面,还应该注重与乡村旅游发展以及田园综合体项目等充分结合起来,赋予并提升区域特色农产品的文化价值,进而实现农产品品牌知名度的提高。

  (五)打造完整的农产品产业发展链条

  农产品的区域品牌化发展,需要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条作为支撑,应该根据农产品种植、经营特点,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建立完善农产品产业集群,从传统的以种植生产为主的模式,逐步向产业链条的下游进行延伸,充分利用农产品行业内的产业政策,打造现代化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体系,引导农业产业化的分工协作,丰富特色农产品的各种二次增值产品,实现农产品内在价值的提升,进而发挥产业集群在推动品牌化发展方面的倍增效应,以产业链条的构建和完善,推动农产品在区域品牌化发展过程中形成良好协同效应,增强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六)强化各参与主体的品牌意识

  推动农产品的区域品牌化实现良性发展,应该注重强化农产品生产、经营、管理各参与主体的品牌意识。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应该发挥好主导和引导作用,建立完善农产品区域品牌化发展的服务和监管体系建设,设置公共品牌培育资金,强化财政投入力度,将农产品品牌打造成为地方特色。对于经营主体来说,应该充分发挥好农产品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大户的作用,积极提升农产品的特性品质,强化品牌宣传,树立和维护农产品市场形象,在促进提升品牌知名度和认可度上发挥积极作用,进而形成协同效应,为农产品区域品牌化发展提升强化支撑保障。

  四、结语

  农产品的区域品牌建设至关重要,对于农业经济发展质量影响明显,也直接体现了农产品的品质。这方面应该结合地方农产品发展的实际情况,整合区域的核心优势资源,强化品牌意识,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深化品牌市场营销推广,进而持续提升农产品品质层次,实现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楠,刘宸帆.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化——以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南和金米为例[J].环球市场,2019(26):25.

  [2]王国华.辽宁省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区域品牌化问题探讨[J].商业经济,2015(8):12-14,18.

  [3]乐炜雯,唐礼勇.农产品区域企业品牌运营管理成效、问题及对策——以嘉兴市“笨天篷&月子皇后”为例[J].乡村科技,2020(2):37-41,43.

  [4]冯亚军,张赛,潘宁,等.建湖县农产品区域共用品牌效应提升对策探析——基于对“建湖大米”“九龙口大闸蟹”品牌的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21(4):227-230.

  文/刘冰

上一篇:精确农业与传统农机技术结合的优势分析 下一篇:农村空心化对未来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