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12-04 10:07

  摘要:近年来,我国农民的工资性收入逐年上升,农村劳动力务农的机会成本也随之上升,影响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从而对我国粮食安全产生了现实、潜在的影响。探讨了打工经济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政策因素对粮食播种面积的比重影响较为显著,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村居民的人均补贴收入对粮食播种面积的比重变化影响不大,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务农机会成本;粮食安全;打工经济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不断提高,由于农业生产经营效益低下,致使农民的家庭经营收入增长缓慢。2012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916.6元,其中工资性收入为3447.5元,较上年增长16.3%;家庭经营收入为3533.4元,较上年增长9.7%,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逐年上升,家庭经营收入所占比重逐年降低。越来越多的青壮年选择了外出务工,对我国的粮食安全产生了现实及潜在的影响。笔者深入分析打工经济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尤其是农村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旨在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依据。

农村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1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

  1.1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增幅较大,家庭经营收入增幅较小

  由于农业生产具有经济性、自然性的特点,通常被认为是集经济再生产、自然再生产为一体的人类活动,具有较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仅有资金、技术、人工等投入,还有自然再生产中的人工闲置问题[1]。劳动力作为一种资源,其稀缺性将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而日益显现,其机会成本在农民生产决策中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所谓机会成本是指一种资源(如资金或劳动力等)用于本项目而放弃用于其他机会时可能损失的利益。农村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指农民选择进城务工所获得的工资收入[2]。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收购价格始终较低,化肥、种子、农药等农资价格却节量占农村就业人数的比重逐步下降,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比呈现不断增加趋势。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正从第一产业悄悄流向第二、第三产业。

  1.2农村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土地抛荒现象时有发生

  1989—2012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经营耕地面积始终在0.13hm2/人水平上下波动。由于农业效益低下,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进城打工,导致我国部分农村地区一方面耕地资源紧张,一方面却出现土地抛荒的现象,耕地资源被闲置。

  2农村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对粮食安全影响的实证分析

  2.1变量的选择及数据来源

  本研究在综合考虑数据的相关性及可获得性的基础上,选择粮食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Y)作为因变量。有些学者在进行研究时,选择粮食总产量来代表粮食安全。由于笔者的研究目的主要是分析农村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对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不断增加,选择该指标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在务农机会成本上升的情况下农民行为选择的变化。笔者选择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X1)、第一产业就业人数(X2)、农业机械总动力(X3)、农村居民的人均补贴收入(X4)、政策因素(即取消农业税)(X5)作为自变量。从理论上讲,取消农业税、增加补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村劳动力务农的机会成本,从而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由于农村居民的补贴收入数据较难获取,而农村居民的转移性收入主要来自政府补贴,因此本研究选择农村居民的转移性收入来近似代替农村居民的补贴收入。2006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为了考察这一政策的出台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本研究引入政策因素作为虚拟变量,并将2006年作为一个分水岭,2006年之前的各年份数据记为0,2006年及其之后的年份数据记为1(表1)。

  2.2估计模型为深入分析各因素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建立了多元线性

  回归模型:Y=β0+β1X+β2X2+β3X3+β4X4+β5X5+μ。(1)运用OLS法估计回归结果得:Y=97.2952-0.2831X1-0.0003X2-0.0002X3+0.0096X4+3.4167X5。(18.8975)(-1.7841)(-2.1173)(-2.5706)(2.6340)(4.3450)R2=0.9588F=83.7503D.W.=1.1669(2)从方程(2)的有关统计指标可以看出,判定系数R2为0.9588,拟合程度较高,虽然方程总体拟合较好,但X1的t检验未通过,表明可能存在一定的自相关性。经拉格朗日乘数检验得出,存在正的一阶序列相关。X1对应的P值为0.0913,大于0.05,说明该变量对应的t统计量较小,而R2很大,可初步判断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利用相关系数法进行验证后发现,部分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很接近1,故可判定存在多重共线性。为了消除自相关、多重共线性,进一步运用广义差分法、逐步回归法进行修正,最终结果为:Y=93.8512-0.5482X1-0.0002X2+2.8978X5AR(1)。(13.7362)(-6.5398)(-1.4175)(3.1918)(3.1892)R2=0.9596F=106.8436D.W.=1.6804。(3)从方程(3)的有关统计指标可以看出,AR(1)的系数通过了显著性检验,D.W.统计量的值为1.6804,大于5%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上限1.66,说明模型已不存在序列相关性。从R2、F来看,模型拟合程度较好,方程总体线性显著,各变量也均通过显著性检验。

  3结果与分析

  3.1结果描述

  由以上回归结果可知,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政策因素对粮食播种面积的比重影响较为显著,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村居民的人均补贴收入对粮食播种面积的比重影响不大。

  3.2经济意义分析

  由方程(3)可知:因变量Y发生变化的95.96%可以由自变量X1、X2、X5来进行解释。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每增加1%,将造成粮食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比重减少0.548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每增加1万人,将会造成粮食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比重减少0.000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减免农业税(即X5=1)可以使粮食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比重Y增加2.8978%。

  4对策

  4.1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收入

  当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与家庭经营收入存在较大差距时,农村劳动力机会成本无形之中会被拉高,要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做的不是压低农民的务工收入,而是要想方设法提高农民的家庭经营收入。一方面,政府要通过税收政策、财政政策来提高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另一方面,政府要积极引导农民发展高产、高效、安全的现代农业[4]。

  4.2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本研究表明,依据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在耕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大量剩余劳动力对于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及粮食产量的作用并不显著,当剩余劳动力数量超过一定限度后,继续增加劳动力反而会出现边际效用递减的现象。因此,必须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更高价值。

  4.3依法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

  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部分农村地区开始出现土地抛荒或低效利用现象。有关部门应该加紧出台规范土地流转的政策及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以推动农村土地的合理、规范、高效流转。这不仅可以使进城务工的农民能一心一意在城里务工,还可以使他们获得土地流转收入,更重要的是可以将闲置或荒废的土地重新利用起来。

  4.4切实推行惠农补贴政策,激发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农业作为一种弱质产业,时常面临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的双重考验。自然灾害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农业投资的主要因素之一,具有突发性、不可控性、杀伤力强等特点[5]。另外,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农业生产者承受较大的市场风险。加上人工成本、化肥等生产成本的增加,即使粮食产量有较大提高,但农民经营收入也未必会有较大增长,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6]。为了充分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并确保粮食安全,政府部门应始终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政策,加大对农民的种粮补贴力度,制定科学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使得党的惠民政策能真正落到实处,提高农民的种粮热情。

  参考文献:

  [1]潘军昌,孔有利.劳动力机会成本与农户稻作方式选择[J].江苏农业科学,2010(6):632-634.

  [2]黄忠伟,黄梦哲.基于SPSS的我国粮食价格影响因素分析———从农业劳动力机会成本和数量变化的角度[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2(3):66-70.

  [3]陈瑜琦,李秀彬,朱会义,等.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对农户耕地利用决策的影响———以河南省睢县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0,29(9):1067-1074.

  [4]邓大才.粮食生产的机会成本研究[J].经济评论,2005(6):46-52,63

  刘红,何蒲明

上一篇:农村空心化对未来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农村土地流转中的粮食安全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