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业发展对我国现代化农业互动影响分析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12-03 08:48

  摘要:物流业发展与现代化农业发展息息相关。选取我国2011-2016年的31个省份的物流业与农业相关数据,分析物流业发展对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物流业发展与现代农业的发展匹配程度有待加强,物流业发展不能充分满足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物流需求。其中物流环境对现代农业的正向影响最显著,提出的研究假设均获得支持,而物流能力与物流绩效的相关研究假设部分被拒绝,物流能力与物流绩效对现代化农业正向作用有待提高。

  关键词:物流业;结构方程模型;现代农业

  新时代背景下,发展现代化农业既是实现农村产业化的基础保障,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农业生产趋于专业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不断涌现,我国农业进入成本投入双高的阶段[1]。2018年一号文件提出要着重关注农业发展质量,秉承推进农村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基本原则,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促进农村物流与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革新农业流通渠道,以实现高效的运输配送网络即农业物流。我国高度重视农村运输体系的发展与构建,将物流政策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促进农村物流不断壮大,物流是农业产业链的重要支撑,其中冷链物流为农产品流通提供全程保障,同时,农业的逐步优化倒逼物流产业功能优化与完善。2017年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总额达4万亿元,增长速度保持平稳发展,我国农产品物流需求旺盛,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然而,受制于各种地理因素与时空差异,我国农业物流市场供求不均衡,农业物流仍是三农问题的短板,农业发展与物流产业完善不相协调、农村物流运输网络有待完善,物流问题成为农业规模化的制约与不足。本研究的学术价值与创新点在于:以客观合理的实证方法分析我国现代化农业与物流业的现状以及二者的互动关系,拓宽对农业与物流业关系评价研究,通过对两产业发展的匹配状况评价为我国农业与物流业的互动决策和共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与政策建议。

物流业发展对我国现代化农业互动影响分析

  一、文献回顾

  (一)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制约因素研究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化农业的概念不断趋于完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学者们对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认识逐步加深,打上了历史的烙印。基于相关科技设施拉动产业发展,运用先进管理方法提高运作效率,从而推进落后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化农业[2]。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可总结为以下几点:(1)宏观环境。农业发展与环境的影响作用息息相关,且从某种角度来看,二者存在一定的协整关系[3],在宏观经济环境下,农业生产存在诸多影响因子,其中制度因素是关键因素[4],也有学者认为,包含休闲农业在内的现代农业的发展与资源以及宏观市场环境紧密相连,需根据地区特点、合理布局、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与空间因素,相互配合促进农业协调发展[5]。(2)金融。国外学者较早开展了金融与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互动研究,提出金融发展对农村产业变革有正向作用,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金融支农起到重要作用[6]。国内学者研究表明,金融作为经济发展中的稀缺资源对农业发展会产生相应的影响,目前金融体系在推动农业发展改革方面存在诸多不匹配之处。尽管学术界在金融与农业发展问题的互动上各持己见,但是金融发展对农业产业优化颇具裨益,实现农业产业均衡,最根本的保证就是资金流的充足与金融保障制度[7]。(3)“四化”与“五化”协调发展。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推进“四化”协同的关键是加快发展农业现代化,以其他“三化”飞速发展为契机,发挥其先动优势与辐射作用,促进农业发展[8]。之后,学者们进一步拓展了四化概念,增加绿色化,提出促进“五化”共同推进,大力发展乡村工业化,加大农业对外开发程度,虽然“五化”协同程度不高,但可利用“五化”间的互动,实现联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9]。

  (二)我国物流业发展研究现状

  作为“第三方利润源”的现代物流业成为地区间竞相发展的黄金产业,学者对物流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1)与其他产业联动。主要集中在与制造业的联动,二者相互促进,在互动发展中构成一个相互影响的复合系统[10],也有学者认为物流服务体系创新是实现二者联动的基础,高端物流对制造业产业升级促进作用更胜,着重在于物流企业创新力的提升。(2)经济。认为在长期关系中,物流与经济呈现同方向变动且在一定程度上彼此促进,物流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对于提高经济效益与地区综合实力有深远影响,物流被喻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促进经济社会进步的同时反映经济层次[11]。

  二、指标的选取与模型构建

  (一)指标的选取

  1.物流发展的指标选取

  现代物流业综合了多种行业优势且涉及面较广,其与农业、工业以及服务业之间能产生良性互动,物流业已经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型产业,故借鉴国际产业机构常用的评价新兴产业的环境—能力—绩效(Environment-Ability-Performance)理论,从物流环境、物流能力以及物流绩效三个维度设计物流发展状况的测量方程,以期全面的体现物流业发展进程,反映物流业的发展内涵。其中,物流环境维度主要从人力保障与资本供给角度描述物流业的发展,物流业从业人数反映物流人力资源投入水平与投入状况,反映人力资源的基本保障,公路线路里程和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反映行业基本供给,为物流业发展提供资本条件;物流能力是衡量行业发展能力与发展阶段的重要指标维度,体现行业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的综合素质,在保证行业利润的基础上培养自身的能力优势,以货运业务水平和物流业产值衡量物流业的成长。物流绩效是在一定前提条件下,产业发展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的经营成果与社会贡献,体现行业的投入产出效率,主要包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快递业务收入。相关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2.现代农业指标选取

  基于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中的“十三五”农业现代化主要指标体系,并借鉴刘立军等人的研究成果[1],选取了包含农业、牧业、林业、渔业发展状况四个维度的八个指标,建立了本文测量体系,如表2所示。

  (二)模型构建

  对于本文的研究,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EquationModeling,SEM)是一个合适的检验工具,可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测度物流业与现代农业的互动关系。大多数的关联分析用来检测具体可观测变量之间的影响作用,而结构方程模型可测量不可观测变量之间的联系、估计因子结构及其相互关系,与传统测量方法相比,模型具有更大的弹性,在允许测量误差的情况下,处理多个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关系,兼顾测量模型与结构模型。结构方程模型的基础在于建立能够凸显不可观测变量与可观测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模型,主要由测量方程与结构方程构成。

  三、物流发展对农业互动影响路径分析

  (一)数据来源

  为了探究物流业与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互动关系,本文拟用2011—2016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86个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且测量变量数与样本数的比例为15∶186,满足1:10的模型数据要求,故而建立LOGI—AGRI结构方程模型,评价二者互动影响路径。相关数据来源于统计局网站、统计年鉴以及各省份农村统计年鉴。由于各个变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利用指标数据标准差标准化对数据进行处理。

  (二)研究假设

  物流业与农业之间存在长期的动态联系,加快两业融合发展的步伐是促进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14]。物流业的发展可以推动现代化农业规范化进程,物流业是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农业一体化发展同时发挥着支撑与拉动作用,农村物流体系为农业运作奠定基础[15]。大力发展农村物流企业,科学计划部署和建设物流产业园、物流基地,增加农产品连锁经营网点与运输枢纽,在营造良好物流环境的基础上,举行农产品展销会和各类营销主题会,例如“采果节”、“开园节”,最终实现物流环境与多样化农业发展的良性互动[16];此外,研究表明,物流能力指标与农业各方面增加值联系紧密,即物流能力与农业发展发展密切相关[17]。有学者认为构建闭合供应链物流系统是农产品高效流通的保障,其通过供应链价值再造提高物流绩效,全面高效的提升农产品质量最终实现农业产业优化升级[18]。据此,提出本文相关研究假设,如表3所示。

  四、结论与建议

  基于全国2011-2016年全国31个省的物流业和现代化农业的样本数据,引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物流业发展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作用与关系路径,结果表明:研究所提出的大多研究假设均被提出的实证模型所验证。其中,关于物流环境的研究假设均获得支持,故物流环境对现代化农业带来的影响最大,相比较而言,物流能力与物流绩效的研究假设部分被拒绝,其对现代农业的影响不太显著,但各个不可观测变量与对应的可观测变量的关系显著,进一步体现了测量指标体系的可靠程度。总而言之,我国物流业对现代农业的发展有显著的积极作用,但二者在联动匹配程度上有待改进,物流业的服务供给能力有待加强才能满足农业产业扩张以及实现业务拓展需要。进一步完善物流服务体系是实现物流产业与现代化农业互动的重要环节,上文的实证结果表明,物流业对现代化农业发展动力有待提高,因此,以实现产业互动同步发展为目标,确保物流业对现代化农业的推动作用以及物流业对现代化农业的保障作用,故根据以上结论,提出如下建议。

  (一)逐步优化农业产业规划与配置

  根据地域的特定优势资源,拓宽农业功能范围,加深农业与物流业以及其他产业的融合,构建多渠道、多层次融合发展的特色农业,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坚持从品种、品质、产量等多角度进行改善,建立农作物、水果、水产等特色运输网络体系,通过培育农村合作新型组织、农业中介等运作形式来实现运输销售集中化,流通环节简单化以及流通效率高效化,积极引导其助益农产品销售以及农业融资,努力提高农村主体的经济活力,在加强农业产业规划与资源配置的同时发挥其对经济社会的促进作用。

  (二)推动农村、农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实与完善

  根据以上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物流能力与物流绩效对现代农业的影响显著性不高,物流业的发展不能充分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故而需充分依托农业发展的产业特点与空间布局,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现代化农业发展提供服务保障,利用各地区优势,完善枢纽港口与主干公路链接,发展多种运输方式衔接,加强区域性农产品集散站、对应的配送网络体系、农产品冷库中心建设,充分利用农资连锁超市站点,推进其向具有区域辐射性的枢纽村落发展,形成覆盖省、县、乡镇、村的农资配送网络体系,此外,积极倡导“物流+互联网”的创新发展,加快农业发展规范程度的提高以及信息交流平台的建设,确保关键信息传递的及时性与反馈程度,有效避免农产品物流中的“信息孤岛”现象,提高产品的流通速度,优化产业配置。

  [参考文献]

  [1]刘立军,王健,秦伟.金融发展对我国现代农业的影响分析———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和31省份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17(4):70-75.

  [2]王学真.农业国际化对现代化农业的影响.农村经济[J].2006(5):32-39.

  [3]梁流涛.农业发展与环境协调性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科学,2012(9):1702-1708.

  [4]黄祖辉.农业现代化:理论、进程与途径[M].北京.农业出版社,2003.

  [5]陈海彬.县域休闲农业发展类型及影响因素分析———以中牟县为例[J].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12):252-257.

  梁雯,柴亚丽

上一篇: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机遇、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新时代大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