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11-20 10:01
摘要:为筛选出防治大方皱椒炭疽病的有效药剂,本研究选取了22.5%啶氧菌酯悬浮剂、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30%苯甲·吡唑酯悬浮剂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剂对大方皱椒炭疽病均有较好的防效。其中:30%苯甲·嘧菌酯悬浮剂防控效果最佳,第3次施药7d后防效为92.66%;其次为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防效为87.25%。与未施药对照相比,3种药剂都有显著的增产效果,以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处理辣椒产量最高,其次为30%苯甲·吡唑酯悬浮剂处理。综上可知,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和30%苯甲·吡唑酯悬浮剂处理的防效和增产率较高,可以作为大方皱椒炭疽病的田间防治药剂。
关键词:大方皱椒;炭疽病;药剂筛选;防效
大方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市中部,地处东经105°15′~106°08′、北纬26°50′~27°36′,海拔为796~2285m。全县耕地面积为9.12万hm2,年平均气温为11.8℃,年降雨量1180.8mm,主要种植烤烟、辣椒、蔬菜、果树、茶叶、天麻、杜仲、首乌、食用菌、魔芋等经济作物。其中,辣椒是大方县的优势产业,也是大方县传统特色产品之一。大方县是贵州省线椒的重要输出县,也是农业农村部区域规划中22个大面积辣椒种植区之一,曾被食品工业协会授予“皱椒之乡”的称号。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在毕节市大方县黄泥塘镇西河村,海拔为1354m,前茬作物为玉米。试验地地势平坦、整齐、肥力均匀;土壤为黄壤,土种为小黄泥土。
1.2试验材料
供试辣椒:大方皱椒,为农户自留种。试验药剂:22.5%啶氧菌酯悬浮剂(上海杜邦农化有限公司)、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德国巴斯夫凯润)、30%苯甲·吡唑酯悬浮剂(美国杜邦公司)。
1.3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22.5%啶氧菌酯悬浮剂300mL/hm2(A)、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450mL/hm2(B)、30%苯甲·吡唑酯悬浮剂225mL/hm2(C)、以清水作空白对照(CK)。3次重复,共12个小区,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40m2,总面积480m2。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处理对辣椒炭疽病的防效
由表1可知:第1次药后7d,处理C和处理B防治效果最好,病情指数均为1.63,防治效果均达85%以上;处理A防治效果次之,病情指数为2.67,防治效果接近80%。第2次药后7d,3种药剂的防治效果均有所下降,这可能与气象条件造成辣椒炭疽病发生严重有关。第3次药后7d,3种药剂处理的防治效果都快速提高。其中:处理C防治效果最好,病情指数为4.22,防治效果达到92.66%,防效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处理B次之,病情指数为7.33,防治效果为87.25%;处理A病情指数较高,为11.56,防治效果为79.89%,防效显著低于处理C和处理B。与CK相比,3次施药后3种药剂处理病情指数均有大幅度下降,说明3种药剂对大方皱椒炭疽病均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2.2不同处理对辣椒产量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3种药剂处理的商品果率均较未施药对照区高,处理B、处理C和处理A商品果率均达到90%以上,三者之间无显著差异。鲜果产量以处理C最高,为20638.80kg/hm2;处理B次之,达到20529.18kg/hm2,处理B与处理C之间无显著差异,但是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处理C鲜果产量较低,为18782.82kg/hm2,极显著高于CK(14524.02kg/hm2)。说明药剂处理对大方皱椒增产效果显著。
2.3安全性
试验过程中,各药剂在设计剂量下对辣椒植株、叶片、花和果均未产生药害和不良影响。说明各药剂在本试验使用剂量下对辣椒安全。
3结论与讨论
随着大方县辣椒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辣椒病虫害的发生逐年增多,成为制约大方辣椒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以辣椒炭疽病的发生最为严重。在辣椒结果期间,大方县容易遇到温度升高、降雨增多、大雨骤晴、日照强烈的气候,导致辣椒果实容易发生炭疽病[5]。辣椒炭疽病的防治以药剂防治最为有效,防治药剂较多。吡唑醚菌酯是2016年登记用于防治辣椒炭疽病的药剂,主要用于大豆炭疽病、黄瓜白粉病、香蕉叶斑病和黄瓜霜霉病等的防治[5-6]。除此之外,姚道忠等[7]研究表明,啶氧菌酯对辣椒炭疽病也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建议在辣椒结果期初期,喷施25%啶氧菌酯预防炭疽病,促使较多的果实成为红果,提高红果数;在结果中期,再次喷施25%啶氧菌酯,提高辣椒红果的生物量,进一步提高辣椒经济价值。苯甲·吡唑酯为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的混配制剂,可用于防治禾谷类、瓜果或蔬菜等作物上的多种病害,具有比较好的协同增效作用,可延缓病菌的抗药性,杀菌速度快、持效期长、应用成本低[8],早期使用可以阻止病菌侵入、减少植物发病次数和用药次数。本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剂对大方皱椒炭疽病均有较好的防效。其中:以30%苯甲·吡唑酯悬浮剂防治效果最好,达92.66%;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次之,为87.25%;22.5%啶氧菌酯悬浮剂最差,为79.89%。测产结果表明,3种药剂处理与未施药对照相比都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其中:以30%苯甲·吡唑酯悬浮剂的增产效果最好,平均增产达到6114.78kg/hm2;其次为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平均增产6005.16kg/hm2,22.5%啶氧菌酯悬浮剂平均增产4258.80kg/hm2。说明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和30%苯甲·吡唑酯悬浮剂防治大方皱椒炭疽病无论是防治效果,还是辣椒产量都优于其他供试药剂,可以作为防治大方皱椒炭疽病优先选用和轮换使用的药剂。在生产中要注意与其他防治药剂轮换使用,以延缓病原抗药性的产生。
此外,防治辣椒炭疽病不仅要选择好防治药剂,抓住关键时期科学合理施药,还要培育抗病品种,提高栽培技术,根据当地的气象条件,错开发病高峰期种植,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实现辣椒栽培的增产增收。
4参考文献
[1]李红霞,刘照云,王建新,等.辣椒炭疽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测定[J].植物病理学报,2005,35(1):73-77.
[2]曾向萍,赵志祥,符美英,等.海南辣椒炭疽病病原菌鉴定及其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分析[J].植保导刊,2016,36(5):5-8.
[3]周建波,殷辉,吕红,等.8种不同类型药剂对辣椒炭疽病的田间防治效果[J].瓜菜,2020,33(11):72-76.
[4]霍建飞,姚玉荣,郝永娟,等.天津市宁河区辣椒炭疽病病原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J].北方园艺,2020(3):1-7.
龙贵兴1梁传静2游雪1
上一篇:常州市医联体内医疗机构感染管理现状与分析 下一篇:不同产地辣椒中硒含量研究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