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医联体内医疗机构感染管理现状与分析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11-20 09:59

  摘要:目的了解常州市医联体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为探索三级公立医院在医联体感染管理中的优势与作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研某地区医联体内100家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感染管理现状并进行分析。医疗机构对感染管理工作达标情况按照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统一制定的标准进行自评,并由所属行政区域组织专家进行现场查看并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考核。结果常州市医联体内医疗机构性质主要为非营利性(政府办),占76.00%;级别主要为乡镇卫生院(占25.00%);开放床位数主要≤50张(占46.00%);在岗人员数以51~100人为主(占43.00%)。部门负责人以护理专业(占94.00%)、本科学历(占56.00%)、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占88.00%)为主,从事感染管理时间多为<5年(占53.00%)。三级公立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负责人学历、上岗证级别及技术职称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自评和现场考核,三级公立医院医疗废物管理、环境卫生学监测、无菌操作与安全注射达标率均为最高(均100.00%)、抗菌药物管理均为最低(均75.00%),其他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均为最高(97.83%和95.65%),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均为最低(25.00%和20.65%)。医联体内帮扶的主要形式为集中培训(55.43%)、现场指导(47.83%)和定期督察(35.97%);工作人员认为主要问题为医务人员院感意识薄弱(占95.00%)和院感知识缺乏(占93.00%);最需要改进的是制定基层医疗机构各操作细则、统一规范工作流程(占74.00%)。结论常州市医联体内三级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情况较好,应发挥其技术和管理优势,定向帮扶其他医疗机构,整体提高感染控制水平。

  关键词: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调查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公立医院将逐步实施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基层医疗机构将全面承担区域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综合能力是目前卫生管理部门及医院发展的重要任务[1]。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是衡量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但目前基层医疗结构的感染管理水平与《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和《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行动计划(2012—2015)》差距较大[2-3],建立健全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提高感染管理体系建设和水平迫在眉睫。医联体作为医疗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模式,有利于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是推动建立合理有序分级诊疗模式的重要内容。目前,江苏省所有大型三级公立医院、97.39%的乡镇卫生院、96.03%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57.14%的二级以上社会办医疗机构已加入医联体[4]。主体单位在提升医联体医疗、护理管理的整体水平及能力中占主导地位,有益于实现医联体内医疗机构的同步发展[5-6]。现对常州市医疗机构的感染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旨在为医联体建设提供依据。

常州市医联体内医疗机构感染管理现状与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对象

  本市三级公立医院及其帮扶范围内的基层医疗机构,剔除数据填写不完整的机构,共纳入100所。

  1.2方法

  按照《感染管理规范》要求,结合《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医院感染管理专业人员培训指南》《基层医疗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等规范要求,自行设计常州市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调查电子问卷,内容包括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建设及培训情况、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组成情况,医疗废物管理,消毒灭菌、环境卫生学监测、重点科室感染管理,职业防护,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等;现场考核内容为医疗机构感染管理主要的10个方面工作,如手卫生、消毒灭菌、职业防护等。由专职人员对院感专职或兼职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后,利用问卷星平台开展网络问卷在线调查。根据市卫健委统一制定的医疗机构自查整顿情况表以及医疗机构感染防控风险排查表,由各医疗机构进行自评,并由所属行政区域组织专家进行现场查看并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考核。

  2结果

  2.1感染管理现状

  2.1.1基本情况

  医疗机构性质主要为非营利性(政府办),占76.00%;其次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非政府办),分别占18.00%和6.00%;级别主要为乡镇卫生院(占25.00%),其他依次为一级医院(占23.00%)、二级医院(占21.00%)、三级医院(占8.00%),其他(占23.00%);开放床位数:>500张占6.00%,301~500张占4.00%,101~300张占21.00%,51~100张占23.00%,≤50张占46.00%;在岗人员数:>300人占14.00%,101~300人占23.00%,51~100人占43.00%,≤50人占20.00%。

  2.1.2感染管理人员特征

  部门负责人专业以护理为主(占94.00%)、学历以本科为主(占56.00%)、技术职称以中级及以上为主(占88.00%),从事感染管理时间多为<5年(占53.00%)。三级公立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负责人学历、上岗证级别及技术职称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832、14.862和5.775,P值均<0.05)。见表1。

  2.2感染管理评价结果

  2.2.1自评结果

  三级公立医院手卫生、消毒灭菌、医疗废物管理等7项自评达标率均为100.00%,抗菌药物管理达标率最低(75.00%);其他机构自评达标率最高的为医疗废物管理(97.83%),最低为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25.00%),三级公立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环境卫生学监测、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自评达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797、10.876,P值均<0.05)。见表2。

  2.2.2现场考核结果

  三级公立医院医疗废物管理、环境卫生学监测、无菌操作与安全注射达标率最高(均为100.00%),最低为职业防护和抗菌药物管理(75.00%),其他医疗机构现场考核达标率最高为医疗废物管理(95.65%),最低为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20.65%);三级公立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环境卫生学监测、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现场考核达标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385,4.480、13.796,P值均<0.05)。见表2。

  3讨论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具有管理和业务双重职能、多学科合作、信息化等优势[7-8],但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机构医院感染管理问题较多[9]。调查显示,常州市医联体中,三级医院院感控制的人员配备、组织管理和自评、现场考核指标达标率均较其他机构高,其他机构院感控制负责人普遍存在专业结构不合理、兼职管理、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较低等[10]。医联体应在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切实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建议三级公立医院作为医联体内带头人,要在不断提升本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和控制水平的基础上,定向帮扶其他机构,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定期督察等形式,帮助其建立、完善制度和实施方案,再通过定期的培训和考核提升从事医院感染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水平[11],全面提升其他机构的管理和技术水平,促使全市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牛亚冬,张研,叶婷,等.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发展与现状[J].医院管理,2018,38(10):35-37.

  [2]叶全富,赵烁,杨蕾,等.我国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情况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2):2821-2823.

  [3]李卫光.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J].医疗管理科学,2015,5(2):26-28.

  [4]张榕榕,王萱萱,李志光,等.江苏省医联体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医院管理.2020,40(1):18-22

  狄佳,李雪梅,张丽伟,戴玉芳,刘惕,冯诚怿,江淑芳

上一篇:车体痕迹检验技术在交通事故处理中的应用 下一篇:不同药剂对辣椒炭疽病的田间防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