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育装备使用现状初探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11-11 10:49

  摘要:归纳总结信息化教育装备使用情况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目的在于提升教师使用信息化教育装备的能力,进而提高教育装备的利用率,突破教育发展的瓶颈,改变信息化教育现状。

  关键词:信息化教育装备;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信息化教学能力

  1前言

  在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和加大对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的过程中,信息化教育装备得到迅速发展。信息化教育装备是教育信息化的载体,是信息化教学的强有力保障,是教学活动得以实施的手段,是改善教学效果的支柱。对信息化教育装备的使用现状进行分析,有利于相关部门全面地把握教育装备的现状,发现其中所反映的问题,综合存在问题的类型,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从而希望能通过这些建议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化教育装备使用现状初探

  2概念及相关理论

  《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为了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对教育装备建设提出新的要求。教育装备保证教学活动的实施,信息化教育装备对于相对落后地区的教育资源共享,实现教育均衡发展非常关键。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扶持,提高了信息化教育装备的硬件条件,但随着信息化教育装备的更新和新课程改革思想的实施,近年来教育装备特别是信息化教育装备的使用并不容乐观。尤其是在相对落后地区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如何进一步提高信息化教育装备的使用率,使信息化教育装备更好地发挥作用,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教育装备教育装备泛指完成教育任务所需物品组成的系统。目前教育装备正在不断发展,没有统一的标准定义。美国教育学家LevetOgden-Burtley认为,教育装备由帮助终身学习的资源和工具组成。殷常鸿等人给出的定义指出,教育装备指在教育领域中,为实施和保障教育教学活动而配备的各种资源总和以及对其进行相应配置、配备的行为与过程[1]。教育装备与教育和装备来源相同,有了人类便有了教育,教育是人类的社会需求;有了人类就有了装备,装备是人类的生存需求,所以,自有人类起就有了教育装备。教育装备大致经历了工具阶段、符号象征阶段、文字阶段、标准化阶段、装备普及阶段、知识复制阶段、系统应用阶段、现代教育技术阶段等8个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教育装备进入快速发展期。这个时期的显著特点是教育装备种类多、更新快、功能全、涉及面广。同时,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装备的利用率明显提高[2]。信息化教育装备信息化教育装备是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而出现的,同教育装备一样没有完整的定义,只是一个本土化的概念。由于教育装备是教育技术学新的研究领域,因此对教育装备和信息化教育装备的定义就很少。根据薛鹏等人对“信息化教育装备”“信息化装备”下的定义,同时考虑到信息化教育装备在学校范围内主要包括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校园网及教学资源库等信息化软硬件资源的实际[3],本文中的信息化教育装备是指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保障教学活动高效顺利进行所需的一切硬件和软件资源的总和[4]。本文对信息化教育装备的研究指在教学活动中能直接接触到且是所需要的软硬件系统,比如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系统平台、语音实验室、校园网之类的。

  3信息化教育装备使用情况以及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主要通过文献分析与实地走访相结合方式进行研究。文献法是查找有关教育装备和信息化教育装备的杂志、优秀硕士论文等,从中选取有用的信息,以达到研究目的。实地走访山西省某县的3所初中,整理归纳出信息化教育装备的使用情况,并发现信息化教育装备在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信息化教育装备使用情况分析

  1)教师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情况。目前我国中学教师的计算机水平处于中等水平,访谈过程中发现,只有不到30%的教师可以很熟练地操作计算机,甚至少部分人根本不会使用计算机。教师常用在教学活动中的工具仅是办公软件Office,仅27%的教师使用网络学习平台。教师初步掌握了一些信息化教育装备的使用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但对信息化教育装备驾驭能力还有待完善和提高。

  2)教师对信息化教育装备的认识。走访中发现,87%的教师知道信息化教育装备;37%的教师喜欢信息化教育装备,认为可以促进教学;也有5%的教师认为信息化教育装备的使用无所谓,他们虽然知道信息化教育装备,但对将信息化教育装备用于教学的认可度并不是很高。

  3)教师运用信息化教育装备开展教学的情况。在课前进行课程设计时,仅33%的教师能够经常性和习惯性地注意到教育装备的选择,大部分教师都具有选择教育装备的意识。对于使用信息化教育装备的目的,79%的教师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62%的教师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对于自主学习的创建涉猎极少。47%的教师在课堂上以信息化教育装备为主、常规教育装备为辅展开教学,信息化教育装备在课堂中越来越受到重视。41%的教师和20%的教师认为使用信息化教育装备后,课堂氛围和学生能力发生的变化较大;其他教师认为信息化教育装备的使用对教学有所改善但幅度不大,或者根本没有改变。84%的教师在公开课中使用信息化教育装备的频率明显较高,64%的教师将信息化教育装备用于讲解重难点。三分之一的教师在课堂教学后总是进行反思,2%的教师没有反思意识,总体上大多数教师具有反思意识。教师进行反思的问题集中在信息化教育装备使用与教学目标的实现和信息化教育装备的选择与教学效果的关系。

  4)教师使用信息化教育装备的困难。教师在使用信息化教育装备中,存在的问题有56%集中在对装备的使用能力不足方面。为适应教学需要的帮助,约60%集中在设备的引进和进行相关培训方面,64%的教师最希望的培训内容是教育装备的使用与维护,而且72%的教师愿意利用平常时间接受培训。信息化教育装备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教师使用信息化教育装备的基本技能缺乏。教师的信息化教育装备使用能力还处在初级水平,操作水平也不高,他们大多时间使用的工具只是办公软件,其他方面涉猎很少,不能多方面多形式收集教学素材;信息化教育装备主要用于在讲解重难点,范围太局限;对于网络资源很少触及,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原因一方面是教师的信息素养有待提高;另一方面是在当前这个更重成绩的社会氛围里,教师无暇也不必掌握其他技能。

  4建议

  加强钻研,提升教师使用信息化教育装备的能力教师在使用信息化教育装备时,不应只是掌握装备最基本的功能,而是应该通过自己查阅资料等方式,使装备一些潜在功能得以显化,并在教学中试用,逐步改进,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教师还要重视信息化教育装备使用细节,钻研课程内容与装备的整合,同时,年轻教师应该巩固以前接受的有关信息化的教育,让自己使用信息化教育装备的能力稳重提升。转变观念,正确对待信息化教育装备信息化教育装备走进课堂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更好地应用于教学。教师应该对信息化教育装备有全面的认识,不要惧怕接触新鲜事物,要敢于使用信息化教育装备,但要有正确的信息化教育装备选择意识,充分利用信息化教育装备,教学才会省时省力。信息化教育装备的引进,不是教育装备的更新换代,而是与常规教育装备一起服务于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来选择信息化教育装备,提高教学质量。突破传统,提高运用信息化教育装备进行教学的能力在使用信息化教育装备过程中,合理选择信息化教育装备,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的便利,通过收集优秀的教学案例、观摩优秀教师的公开课等方式,反复琢磨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在课堂上反复实践,时刻注意学生的反应。教师要将自己的课堂视频录像与优秀教师的视频录像进行对比,反复观看,找出差距,及时记录,随时反思,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要时刻牢记使用信息化教育装备的最终目标就是优化教学,一切行为都应该以提高教学效率为宗旨。对于信息化教育装备的使用,只要教学情境适合,就大胆使用。课前准备过程中遇到问题要及时解决,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将其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在反复应用的过程中提升自我。加大投入,加强教师接受有关信息化教育装备的培训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计算机的操作技能,是信息化教育装备在课堂教学中很好应用的关键因素。从使用情况分析看出,教师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能力不高,影响了他们使用信息化教育装备进行教学。因此,应该根据教师和教学的需要,制订周密的信息化教育装备相关培训计划,增加培训中实践的机会,定时定点给教师进行培训,培训过后进行考核,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5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信息化教育装备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来解决问题。以上研究仅为后续信息化教育装备研究奠定了基础,为进一步研究,需要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拓展:横向扩大访谈的范围,扩大样本的数量及覆盖的区域,以增加研究的可行度,使结果更具有普遍性;纵向加大研究深度,本研究只在一个时间段进行了实地走访,可以考虑在一段时间后再进行一次走访,以研究不同时期教育装备的使用情况是否有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

  [1]殷常鸿,胡又农,艾伦.教育装备理论框架构建浅析[J].教育技术装备,2005(11).

  [2]张保生.教育装备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现代教育装备,2006(1).

  [3]肖飞生.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装备综合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

  [4]高静莎,章苏静,王艾艾.信息化教育装备研究统计与内容分析[J].教育技术装备,2011(3).

  杨柳青高晓晶陈容

上一篇:新形势下高校线上教学的思考 下一篇: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应急救护能力培养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