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农业保险扶贫政策减贫效应与路径优化研究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09-11 11:21

  摘要:近年来,一直看重农业发展,并第一次在2007年一号文件中确认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基本原则。文件中提出财政支持方向,对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对农产品进口准入降低,进口农产品数量增加,这对国内农产品的冲击很大,最终导致自给能力的下降。严重威胁着我国农业和粮食的生产安全。因此,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对稳定农产品质量、促进增收、维护农民稳定、保障本国粮食产量、提高市场竞争力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农业保险;减贫效应;贫困减缓

  陕西省农村居民很多于贫困状态,陕西省农村经济发展仍待高。全面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门槛是农业脱贫。而农业是典型的“高风险、低收益”的产业,这一特性让农业具有返贫率高的特点。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基调下,干旱、暴雨、冰雹等自然灾害多发,以后发生蝗灾的可能性也会越来越大。自然灾害的破坏力随着高新技术运用于农业生的区域化、集约化和专业的特点展现出了受灾面广、发生率高、灾害严重的特点。这些特点将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陕西农业保险扶贫政策减贫效应与路径优化研究

  一、陕西省农业发展概况及农业保险扶贫实施现状

  (一)陕西省农业发展概况

  陕西自古在种植业占有优势,畜牧业发展强势,林业上涨空间很大,由于陕西省地处内陆,渔业发展受地理环境影响较大。在陕西省的农业中种植的苹果、奶牛和奶产品及核桃产业,在全国范围处于领先地位。

  1.陕西省农业生产条件在全国范围处中等偏下水平。耕地质量很一般,处于全国中游水平。陕西耕地总量居全国第18位,为上游水平。人均耕地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居第11位。陕西水田水浇地占31%,在全国范围中处于下游水平,且陕北地区799余千公顷耕地质量一般,受地理环境影响,灌溉条件落后,农业产出水平一般。

  2.陕西省农业的总值占农业生产总值2%左右,但是增长速度很高,大于平均水平,保持在在全国前列。种植业的增加速度高于全国的平均值。畜牧业处于中等水平,第一产业远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3.从陕西省农业生产水平来分析,排在全国前列是水果,其余生产的农产品的质量一般都比较低,详情见表2。

  (二)陕西省农业保险扶贫实施现状

  陕西省政策性农业保险以维护遭受自然灾害损失的农户的利益为目标开展活动。总体遵循通过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支持农业保险,遵守法律,合理有序的开展运作,以自愿的目的进行投保,以推进保险的发展为基本原则,按照农户自付、政府补贴、保险公司优惠的融资方式进行筹资,以政策扶持、保险公司实施为经营模式,在部分种养殖重点领域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农户投保的目的主要是应对风险带来的损失,农民最担心的就是理赔的步骤,政府和保险公司简化报案和理赔步骤,让广大农户受到欢迎。农作物在承保期间内受到灾害,直接拨打保险公司的理赔专线,专员会展开相关的理赔工作。

  二、农业保险扶贫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立法和分散风险机制的缺失

  农业保险具有社会公益性,商业保险公司参与做农业保险业务是因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高风险、高成本、容易亏损与公司的目的相违背。所以,政策性农业保险需要政府政策支持。政府虽然做了一些能够有利于农业保险开展的工作,但是仍然存在缺陷。有些地方在实施过程中,让承保的保险公司减少了风险。有些需要的保险品种却没有在承保范围内,没有发挥保险的作用。这样将会影响农民投保的积极性。除此之外,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起步晚,需要让农民了解更多投保知识,所以需要政府加大宣传力度,能够让农民充分了解,并积极投保。

  虽然省级部门也有一些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管理办法,但其中存在一些不足,导致政策性农业保险面对重特大自然灾害时保障能力较弱,应建立再保险机制和巨灾准备金制度。保险公司不能实现规模化承保,原因是陕西地形复杂容易受灾,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险种较少,不能满足现有需求,承保标的过于单一,不能应对过大的风险。当发生连续自然灾害时,由于农业风险的大面积出现和风险赔付率高等一些列问题,保险公司可能无法支付巨额保险赔偿款。农业保险再保险机制能够分散风险,健全农业风险分散机制。不健全的风险分散机制制约着保险公司的积极性,阻碍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

  (二)保险公司方面的制约因素

  陕西省地形复杂,土地的资源利用率差别很大。不同的气候、地形导致种植养殖的种类不同。陕西省除种植小麦、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产品外,还有部分地区种植了荞麦、苦荞、小米等许多种类的杂粮,有牛、羊、生猪等畜牧业。目前,保险公司只对母猪、马铃薯、玉米开设了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羊、苦荞等动植物却不在补贴之列。在中部、南部山区种植的杂粮品种也没有在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内。政策性农业保险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实际需要,因为其险种缺乏创新、品种少,所以不能利于农民增收、不利于农业现代化。

  三、陕西省农业保险政策减贫效应和路径优化建议

  (一)针对政府部门的建议

  因为农业保险保费是政策性农业保险参保水平的镜子,在开展工作中,保证赔付率和标准不降的情况下,增加新的保险险种,扩大覆盖面积。其次政府财政部门加大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补贴,尽量少让农户支付保费,减少保费对农户的影响。并且减少灾后的救助金,换成农业保险去补贴农户。提高农业保险的保障额度,不能出现赔付额度不能覆盖成本的情况。完善巨灾防范和相关法律法规。向保险公司提供再保险渠道,分散风险带来的巨大影响。

  (二)针对农业保险公司的建议

  相关的保险公司应该增加保险品种,使保险体统越来越完善。现在推出的保险品种较少,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农民不能投保,影响着农业保险的发展。保险公司可以因地制宜,按照当地的情况来推出适合当地的产品。对于一些特色产品比如陕北的羊、红富士、苦荞等大规模种植的特色产品,推出相关的保险服务,让专家测量风险,制定保费,政府多给予补贴。其次应该考虑个性化的需求,保险公司对于农户的特有农产品可以单独保险,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

  (三)针对农民群众的建议

  农民要积极了解新的政策。在农闲时节参加各部门开展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宣传活动,了解新的知识,了解政策性农业保险是一项长期对农民有利的政策。农民在投保时应注意了解所投险种是否享受政府补贴,如果保费属于补贴险种,要了解负担保费比例;农户签订相关的合同时,要了解保单上的投保条款、责任免除、险责范围、被保险人义务、理赔标准、投保期限等内容,明白险责范围后再签合同,如实填报信息,及时缴纳保费。投保后,妥善保管保单和发票;如果集体统一投保,签订合同时要有投保户明细单。另外,若其他部门垫付代为投保的,农民要及时了解情况,防止受灾后忘记理赔;农民投保后,还要防范理赔难的风险。

  参考文献:

  [1]Colombia-Policynoteontheimplementationofcatastropheagriculturalinsurance[R].TheWorldBank,2018-04-26.

  [2]NouriG,KhoshsimaR,etal.Factorsaffectingthepolicyholders’satisfactioncoldwaterfishfarmersofMazandaranProvincecorrespondigagriculturalinsurance[J].IranianScientificFisheriesJournal,2016,25(1):11-19.

  [3]高鸣,宋洪远.补贴减少了粮食生产效率损失吗?——基于动态资产贫困理论的分析[J].管理世界,2017(09):85-100.

  [4]黄颖.我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绩效评价——基于2009~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的DEA实证分析[J].西南金融,2015(05):32-35.

  郭亚红

上一篇:商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例分析 下一篇: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应用于中医教育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