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现代诊疗方案证治分析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08-26 10:19

  摘要:目的探究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诊疗方案中对疫病病邪、病机认识,治疫辨证思路,组方用药规律,为今后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检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各地区专家给出的诊疗方案。运用Excel制定“资料提取表”,提取发布地域、临床分期、辨证分型、病邪性质、基本中医处方、中医用药等信息并进行频次统计分析。结果(1)根据各地区诊疗方案,分析提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致病因素和治疗方案与地域具有关联性,北方多寒、燥邪,西北多燥、温邪,南方多湿、热邪。整理各方案后列举出针对不同邪气具体应用方药及频次。(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各个诊疗方案中病机分析及辨证思路均遵循三焦及卫气营血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的传遍规律,病位多在肺、脾。(3)现代诊疗方案根据不同致病因素分期论治。明确划分出临床观察期、临床治疗期(轻、中、重期)以及恢复期。整理出各分期中针对不同邪气类型应用方药及频次。结论通过分析各地诊疗方案,可以体现病邪和地域特点,充分体现中医药三因制宜、辨证论治理论特点。现代诊疗方案有更为明确的分期划分,且组方用药根据不同时期的临床表现辨证施用。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

  自2019年12月以来,我国湖北省武汉市发现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该病传播速度快,病情发展迅速。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世界卫生组织表明该疾病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nCoV-2019所致[1]。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20年2月7日将该疾病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disease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2]。2019-nCov传染性强,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治疗方案[3]。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属中医“疫病”范畴,中医对于疫病的认识较早,最初在《左传》中就有“疫”“疠”等病名记载。到明清时期,温疫学派对疫病认识更趋深化,形成一套较完整的辨证论治体系[4]。截至目前,及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卫生与健康委员会、中医药管理局及中医药工作者们根据疾病情况,提出了多个诊疗方案。本文通过探究现代诊疗方案中对于疫病的病邪、病机认识,治疫辨证思路,组方用药规律等,以期为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现代诊疗方案证治分析

  1研究方法

  检索及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中管局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及中文数据库(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的相关信息,检索8本中医古籍疫病专著。纳入现代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包括16个省(云南、湖南、湖北、江西、甘肃、广东、山西、山东、贵州、辽宁、吉林、黑龙江、四川、海南、河北、陕西)、3个直辖市(上海、天津、北京)、4个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官方发布的中医诊疗方案[5-27],以及各地专家经过临床辨证论治后给出的诊疗方案[28-38]。由两名研究人员运用Excel制定“资料提取表”,并独立进行资料提取。提取的主要内容包括:发布地域、临床分期、辨证分型、病邪性质、中医基本处方、中医用药。分析现代诊疗方案中提及的病邪性质、辨证分型、中医具体处方及用药规律。两名研究人员对筛选和提取的结果相互核对,对于不一致情况进行讨论或由第三方专家裁定。最后采用Excel软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双人核对最终表格录入的相关数据。

  2结果

  2.1疾病的病邪及地域特点

  通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布的新冠肺炎中医诊疗方案,以及11位各地区专家发布的文献中给出的诊疗方案[28-38]进行梳理,我们可以发现目前新冠肺炎主要的致病因素囊括了以下9种:湿邪、毒邪、热邪、寒邪、燥邪、痰热、风邪、温邪与虚邪。其中以湿邪、毒邪、热邪、虚邪较为多见[37]。《素问·异法方宜论篇》云:“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自古以来人们就认识到地域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论治具有一定影响。我们通过检索各地区给出的诊疗方案中其证型命名特点以及治则治法,得出以下规律(见图1):其中,出现“寒、湿、毒”邪的地区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山东省以及辽宁省。出现“寒、湿、痰、热”邪的地区为山西省。出现“寒、湿、痰、燥”邪的地区为黑龙江省。出现“寒、湿、热、毒”邪的地区为陕西省、贵州省。除贵州省以外其余地区均为秦岭淮河以北的西北或北方地区,因此致病因素出现了寒邪。出现“温、热、毒”邪的地区为甘肃省。出现“燥、痰、热、毒”邪的地区为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所处纬度高,距离海洋远,且有山脉阻隔,降水量少且不均,因此出现了燥邪。出现“风、寒、湿、痰、热、毒”邪的地区为四川省,四川省地形特点较为复杂,西部为高原,东部为盆地、丘陵,气候特点区域表现差异显著,东部冬暖夏热秋雨,多云雾、少日照,西部寒冷、冬长、降水集中,因此致病因素最多。出现“湿、热、毒”邪的地区为吉林省、天津市、河北省、上海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云南省以及海南省。由此可见,湿邪、毒邪出现频率最高,热邪、寒邪次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记载:“东方生风,南方生火,生湿,西方生燥,北方生寒。”此次我国新冠肺炎主要爆发地区——武汉的地理位置,位于华中地区,处在长江中游,被称为百湖之市、湿地之城。由地理因素所生之“湿”与自然界的风雨寒热相杂也会造“疫病”发生。

  2.2疾病的病机认识

  综合分析目前收集到的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各地区专家的新冠肺炎诊治方案来看,本病的病位主要在肺、脾两脏,遵循上、中、下三焦和卫气营血的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传遍规律,病位多在肺、脾两脏,病性多为由实到虚。在设立医学观察期的9个诊疗方案中,医学观察期多由卫表不固,疫毒邪气由口鼻入侵,多出现发热、乏力、咳嗽咽痛等表证。在诊疗方案的初期,主要辨证分型为疫毒(邪毒)袭肺证、湿邪(毒)郁肺证、寒湿袭肺证和湿热犯肺证,由此可见疫毒邪气由口鼻入里,侵袭肺卫,出现发热、咳嗽、大便异常等症状。中期主要为疫(热)毒壅肺证,邪气下传至气分,气机升降失调,痰热内生,出现高热、胸闷气短、动则喘促、纳呆等消化道症状。进而入里化热,传入营血,形成重症期的内闭外脱证,出现呼吸困难、神昏谵语、烦躁等症状。而后出现低热、干咳、无痰或少痰、乏力、舌苔有裂纹等肺脾气虚或气阴两虚之症状。清晰的辨证思路有助于把握复杂多变的临床表现,提供更合理的新冠肺炎中医辨证体系。

  2.3疾病治疗的组方用药特点

  2.3.1根据不同病邪组方用药分析综合

  经过统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布的新冠肺炎中医诊疗方案和11位各地区专家意见中的诊疗方案,按照病邪的性质分别统计了方剂的应用频次与中药的应用频次。按照不同病邪,分别描述了新冠肺炎现代诊疗方案中应用频次前3位的方剂(见表1)与中药(见表2),及其具体频次(方剂参见图2,具体频次参见图3)。

  从上述统计我们发现,现代诊疗方案在把握清热解毒治则的基础上根据新冠肺炎不同阶段、不同地区的临床表现和证候特点辅以解表祛湿、扶正祛邪等,强调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特色。

  2.3.2按照不同疾病分期组方用药分析综合

  通过梳理目前收集到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3个新冠肺炎现代诊治方案,笔者发现设立医学观察期的有9个地区,分别为海南省、四川省、辽宁省、山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上海市、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省。医学观察期主要有两种临床症状分类,其一为乏力伴随肠胃不适,主要应用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取其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功;其二为乏力伴发热,主要应用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疏风解毒胶囊(颗粒),取其清瘟解毒、宣肺泄热之功。

  通过上文对于辨证思路及致病因素的探讨,我们可以得出新冠肺炎的临床治疗期全程贯穿着湿毒郁肺、壅肺、闭肺的发展规律,于是笔者将23个诊疗方案及11位各地区专家给出诊疗方案中的临床治疗期初步分为三期:初期、中期、重期。而后,笔者整理了3个分期中不同致病因素在诊疗方案中应用频次较高的方剂和中药。初期应用频次较高的前3位方剂按病邪性质划分见表3,具体频次参见图4;前3位中药按病邪性质划分见表4,具体频次参见图5。中期应用频次较高的前3位方剂按病邪性质划分见表5,具体频次参见图6;前3位中药按病邪性质划分见表6,具体频次参见图7。重期主要为闭证,使用频次前3位的方剂为安宫牛黄丸27次、苏合香丸17次、紫雪散15次;中药为人参24次、附子23次、山茱萸20次。在现代诊疗方案中恢复期主要分为两个证型:气阴两虚证和肺脾气虚证,统计两个证型使用频次前3位的方剂(见表7),具体频次参见图8;以及使用频次前3位的中药(见表8),具体频次参见图9。恢复期的病人多为余邪未尽、正气虚脱,临床表现以气短息微、正气不足的虚证为主,此期应重视祛邪扶正、回阳益气,常用生脉饮、竹叶石膏汤以及补中益气汤等扶正祛邪方剂。

  3讨论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生以来,疫情蔓延迅速,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目前已受到全社会的密切关注。作为有数千年治疫历史的中医药在此次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地纷纷采取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极大程度提高了新冠肺炎治愈率,降低了病死率[37,42-43]。本研究将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新冠肺炎现代中医诊疗方案以及11位各地区专家发布文献中给出的诊疗方案对比,分别从辨证分型思路、致病因素分布及用药特点、分期论治及方药使用三方面进行总结。

  通过梳理,各个方案在辨证思路上殊途同归,遵循卫气营血、三焦以及六经辨证模式,本着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实到虚的传变规律进行辨证分型。此思路对新冠肺炎中医诊疗模式具有高度的指导意义,通过中医药治疗可以有效阻止疾病的传变,防止轻症转为重症,缩短病程,减少重症患者数量,节省医疗资源,提高治疗效果[44]。

  此次新冠肺炎属于中医“疫病”的范畴,明清时期的温病学派对治疗疫病有深刻认识,在疫病后期针对“瘀血”有较为详细的论述和治则治法[45]。而在目前收集到的23个诊疗方案中,笔者发现此次新冠肺炎核心致病因素为“湿、热、毒、虚”,并没有明确提及“瘀血”这一病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湿毒之邪入侵机体,如未得到及时治疗,可使邪气进一步与血搏结,阻滞脉络,导致血液运行失畅,进而形成瘀血。在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建议(试行)》[46]中也提到重症患者需谨防静脉血栓形成。因此,在以后新冠肺炎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对瘀血这一病理因素的重视,在疾病后期可适当加入活血化瘀通络类药物。与此同时,我们探究了新冠肺炎致病因素与地域分布的关联性。由于地域、气候的不同,导致其致病因素存在差异,北方地区多寒邪、燥邪,西北地区多燥邪、温邪;南方地区多湿邪、热邪。根据不同地区环境特点对新冠肺炎的诊疗进行不同程度的侧重用药也体现了中医因地制宜的辨证特色[47]。

  从各地诊疗方案以及临床专家的分期论治结果上看,对于新冠肺炎的临床分期虽有差异但大致相同[48]。临床观察期中表证居多,因此治以解表祛风为主。临床治疗期初期以湿邪为主要致病因素,病机多为湿邪郁肺,枢机不利,治以分消走泄、化湿解毒、宣肺透邪之法。中期多为湿毒入里化热,壅滞于肺,治以宣肺通腑、清热解毒。重期主要为内闭外脱,治以开闭固脱,辟秽解毒。在恢复期,主要为气阴两伤,治以补气养阴,在今后的治疗过程中,我们可以早用补气之品,以气固津。

  中医药作为凝聚着几千年中华民族智慧的传统瑰宝,在对抗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独特优势及重要作用。本文最大限度的收集了各地区的中医药诊疗方案和部分专家的诊疗意见,梳理出针对病邪与分期使用频次较高的方剂与中药,以期为新冠肺炎的中医药临床治疗提供借鉴。但是,本文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各地区诊疗方案会进一步更新,随着更新将会有更多的发现。另外本文未对各诊疗方案最终疗效进行分析,有待今后继续深入研究调查。

  参考文献

  [1]丁香园.WHO2019新型冠状病毒指南(中文首译版)[EB/OL].[2020-01-17].

  [2]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健康委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暂命名事宜的通知[EB/OL].(2020-02-07)[2020-02-19].

  [3]李璐,陈娜,孔丽敏,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特殊人群的抗病毒药物治疗方案[J].现代应用药学,2020,37(3):257-263.

  [4]孙敏.温疫学派治法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08.

  [5]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办公室.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关于印发《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方案(试用第一版)》的通知[EB/OL].[2020-01-24].

  杨珺涵1,孔德昭2,段佳荠1,李航1,于贤洎昊1,王钰1,王苗苗1,张哲2

上一篇: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的现代文献研究 下一篇:现代名老中医治疗先兆流产经验的文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