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08-26 10:20
【摘要】目的:总结现代名老中医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经验。方法:以“先兆流产”“胎漏”“胎动不安”“妊娠腹痛”等为关键词,检索万方数据库、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等中医治疗先兆流产的经验总结,文献发表时间范围为1999年12月1日-2019年12月1日。提取纳入研究文献中的中医证候分型、惯用经方、常用药物建立数据库,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05篇。在先兆流产的临床辨证分型中,脾肾亏虚型最常见,约占56.60%,其次为血热型,约占20.20%,气血虚弱型占8.50%,湿热型占7.90%,血瘀型占3.40%,其他类型占3.40%。常用处方中以寿胎丸为主,约占37.41%。此外,还有许多医家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自拟经验方,临床疗效显著。常用药物类型出现频次前3位的依次为固肾安胎药、健脾安胎药、养血安胎药。结论:现代名老中医在先兆流产临床辨证上以脾肾亏虚型最常见,治疗上以益肾健脾、养血安胎为主,多以寿胎丸为基本方进行治疗。名老中医们经过长时间的临床实践,在临床治疗先兆流产方面造诣深厚,各有所长,通过学习这些宝贵的临床经验,让后继医务人员能够更加准确地辨证论治、组方用药,更加有效地提高临床保胎成功率。
【关键词】名老中医;中医药;先兆流产;临床经验;文献
先兆流产指妊娠20周前出现阴道流血及伴或不伴腹痛,宫颈口闭合和宫腔内胎儿可见[1],轻者经休息或及时治疗后症状消失者可继续妊娠,重者可能发展为难免流产、不全流产等不良妊娠结局。隶属于中医学的“胎漏”“胎动不安”“妊娠腹痛”等范畴。近年来,由于科技的进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导致人类居住环境不断发生改变,该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有研究表明,该病发病率在国外高达21%,国内达30%~40%[2]。而发生先兆流产的患者中约一半会发生难免流产、不全流产等,给孕妇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创伤,因此应该及时给予有效的临床保胎治疗,预防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综合来看,目前西医对于此病的治疗主要以补充激素、抗感染、免疫治疗等对症治疗为主,虽然针对性较强,但是临床保胎成功率较低,不良反应明显,而且大多数患者对于激素类药物的应用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临床依从性较差,相比较而言,中药保胎治疗效果更为明显。一项综述表明,中药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有效率达75%~100%[3],有效率达90%以上的研究约占现有文献的84.6%。中医药治疗先兆流产源远流长,历经了数千年的历史沉淀,积累了丰富的疗效显著的经验方,至目前为止,未见有任何研究指出中药保胎会对母体产生危害或者对胎儿有致畸作用。然由于居住环境的改变及生活作息的不规律,导致现代人的体质较前人发生明显变化,因而在治疗用药方面较前人也会有所差异。因此,本研究在系统整理文献的基础上,总结近现代临床经验丰富的名老中医们在先兆流产治疗方面的宝贵经验,以期为现代中医药治疗先兆流产提供临床参考。
1资料与方法
以“先兆流产”“胎漏”“胎动不安”“妊娠腹痛”等为关键词,从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期刊全文数据库等进行检索有关近现代名老中医治疗先兆流产的经验,初步整理出1999年12月1日-2019年12月1日全国各地名老中医辨治先兆流产的中医证候分型及处方用药经验,采用Excel软件统计数据。
1.1检索途径电子检索。
1.2文献纳入范围
检索关键词为“先兆流产”“胎漏”“胎动不安”“妊娠腹痛”等,文献主要述及先兆流产的中医证候、治则治法、辨证论治、遣方用药等内容。所总结的先兆流产治疗经验均来自从事临床工作30年以上、临床经验丰富的全国各地的名老中医。
1.3文献排除标准
①重复发表的文献取其最新发表、研究内容最完整的1篇;②系统评价、Meta分析、综述。
2结果
2.1文献整理
通过检索梳理了从1999年12月1日-2019年12月1日共20年间发表的名老中医辨治先兆流产经验的文献,合计105篇,分别就先兆流产的临床辨证分型、病因病机、处方用药等数据进行统计,初步整理出了近百位老中医辨治先兆流产的经验。
2.2中医药治疗先兆流产经验总结
2.2.1先兆流产的临床分型
总结现代近百位名老中医对于先兆流产的临床辨证分型。见图1。由图1可以看出,在先兆流产的临床辨证分型中,脾肾亏虚型最常见,约占56.60%,其次为血热型,约占20.20%,气血虚弱型占8.50%,湿热型占7.90%,血瘀型占3.40%,其他类型占3.40%。
2.2.2病因病机
如图1临床辨证分型所见,大部分医家认为现代女性出现先兆流产的主要原因在于脾肾不足。“女之肾脉系于胎,是母之真气,子之所赖也,若肾气亏损,便不能固摄胎元”,肾为先天之本,肾精乃化生天癸之源,天癸系女性生殖孕育之关键,因而肾精充足是胎元生成的必备条件,胎元生成之后,在肾气的固摄之下得以发育成熟,至妊娠足月时顺利娩出。若由于先后天各种因素导致母体肾精不旺,肾气不足,胎虽成却不固,根底未深,如何发育成熟?终将发为胎漏、胎动不安之势。《妇科证治》有载:“妇人有孕,全赖血以养之,气以护之”,气能护胎,血能养胎,两者和合为用,共同维持胎元之稳健。气血能够源源不断化生的关键在脾,脾通过运化水谷精微以化生气血支持胚胎的生长发育。脾气旺盛,气血化生有源,胎元得以滋养而逐渐发育成熟;若母体由于后天失于调摄损伤脾阳,造成机体脾气不充,无力运化机体所摄入的水谷精微,气无所生,血无以化,胎失所养,日久胎元不固,渐成摇摇欲坠之势,出现下腹部坠胀、隐痛等症状,甚者出现阴道流血,如《傅青主女科?妊娠篇》记载:“脾胃之气虚,则胞胎无力,必有崩坠之虞。”然脾与肾者,犹如共相唇齿,生理上彼长此长,互相资生,共同维持胎元之健固生长,病理上彼消此消,相互影响,若一方亏损,日久必然累及另一方,最终造成脾肾俱亏,胎气不固,胎体失养,发为先兆流产之势。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近现代的先兆流产患者的临床辨证分型中,脾肾亏虚型最常见,这也与常用药物中补肾健脾安胎药使用频数最高的结果相一致。分析其与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的进步及环境的变化,现代人们的生活作息也逐渐发生改变,饮食上偏嗜辛辣刺激、肥甘厚味之品,或过度节食,或暴饮暴食,导致脾气虚弱,脾阳不足;平素过于熬夜,或过早过频的性生活,或多次行流产术,或生育年龄过大等,致肾气不足,肾精亏虚,由于脾肾两者互为根本,互相影响,终将造成脾肾不足的局面,发为先兆流产。此外,血热型先兆流产患者约占20.20%,由于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在备孕期间过服温补滋腻之品,暗耗阴血,呈现阴血亏虚、阳气偏旺的状态,由于孕后阴血下注养胎,致使机体阴血愈亏,阳气愈盛,日久化热,出现热邪内扰冲任,致使胎元不安,而发为胎动不安、胎漏之势。
常用处方分析显示多数医家治疗先兆流产时常用寿胎丸加减进行治疗。寿胎丸首载于《医学衷中参西录》,由菟丝子、续断、桑寄生、阿胶组成,具有固肾安胎作用。常用药物总结提示除补虚、清热、活血、止血等安胎药之外,理气药、安神药亦常配伍使用,这体现了中医治疗疾病的以人为本思想,大多患者出现腹痛、腹坠、阴道出血等症状时,内心惶恐不安,恐则气下,导致症状愈发加重,配伍宁心安神药以养心安神,使得患者气顺神安,有利于提高保胎有效率。现代研究也表明情志因素与本病的发展密切相关,患者情绪平和,气血通畅,脏腑合和,有利于疾病的好转及愈后;而害怕、忧愁、恐惧等方面情绪会进一步加重气血失调,症状加重,严重者出现流产、死胎[11]。
4结语
近年来由于工作生活压力逐渐增大、生活习惯不规律、生育年龄上升等原因,该病的发生率逐渐上升。中医对于此病的治疗疗效明显,越来越被广大患者所接受,而从事临床工作多年的名老中医们对于此病的治疗更是积累了大量丰富有效的临床经验,本研究系统梳理了现代名老中医治疗先兆流产的中医证候分布及用药规律,希望通过对这些宝贵的临床经验的学习,为现代先兆流产的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治疗先兆流产的疗效。
参考文献:
[1]CUNNINGHAMFG.WilliamsObstetrics24thedition[M].USA:McGraw-HillEducation,2014.
[2]纪诚.产妇孕期先兆流产情况调查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5.
[3]LIL,PINGCL,CHUNGTKH,eta1.SystematicreviewofChinesemedicineformiscarriageduringearlypregnancy[J].EvidBasedComplementAhernatMed,2014,2014:753856.
[4]林寒梅,庞秋华,班胜.班秀文活血通脉安胎经验[J].山东中医杂志,2013,32(3):199-200.
[5]严秀娟,张大伟.庞氏妇科清热安胎法述要[J].中医临床研究,2017,9(21):93-94.
李冰涛1赵薇2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