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探析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08-16 11:08

  【提要】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之间的矛盾构成了农业现代化面临的主要矛盾,它包含着细碎化耕作与规模化经营、自给自足与市场化生产、低投入与机械化生产、低附加值与产业化运作等诸多矛盾。当前农业现代化中农业生产质量不高、产业化协作难、产业融合深度不足等突出问题亟待解决。新时代农业现代化发展,必须以经营制度创新为基础,以农业机械化发展为核心,以绿色发展为方向,以现代农业体系为骨架,以乡村产业融合为拓展,以农业安全为保障,探索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小农户绿色农业;产业融合

  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家,在20世纪50年代党就明确提出了农业现代化的目标。经过七十余年的艰苦努力,农业现代化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进步,逐步建立起了一套适合国情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实现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质的飞跃,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成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乡村振兴战略是前瞻21世纪中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业全局,系统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总体性方案。2021年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指出:“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依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1]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立足于农业发展的基本国情农情,以农业现代化面临的主要矛盾为依据、以问题为导向,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开辟一条具有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已经成为重大的时代课题。

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探析

  一、农业现代化面临的主要矛盾

  习总书记指出:“小农生产有几千年历史,‘大国小农’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农情,小规模家庭经营是农业的本源性制度。人均一亩三分地、户均不过十亩地的小农生产方式,是我国农业发展需要长期面对的现实。”[2]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的基本状况是,以小农户为主体,依靠小块土地精耕细作,满足农村家庭生活需要为主导。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这是“小农户”概念首次正式出现在党的文件里,既承认了小农户存在的客观现实,又指出了小农户发展的方向,实际上指明了农业现代化面临的主要矛盾就是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矛盾。这种矛盾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细碎化耕作与规模化经营的矛盾

  农业人口众多,而耕地少,是农业发展面临的一个基本状况。2016年我国农村家庭经营耕地面积为13.6亿亩,承包经营的小农户有2.28亿,平均每个小农户拥有耕地面积5.96亩。2016年,全国经营规模在50亩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约有350万个,平均经营规模100亩左右。预计到2030年我国经营规模在50亩以下的农户家庭大约有1.7亿户左右,到2050年大约有1亿户左右。[3]由此可见,小农户长期以来一直是,并且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仍然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组织形式。同时,在家庭承包土地具体划分过程中往往根据土地位置、灌溉条件、交通便利等因素进行简单的平均划分,导致每一个农户所承包经营的土地被划分为多个细碎的小块。在吉林省实地调研中发现,430户农户样本中,地块数在6块以上的农户占比39.16%。[4]耕地稀少且地块零散,限制了耕作的规模,难以实现规模效益。

  (二)自给自足与市场化生产的矛盾

  在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状况下,小农户的总产出是有限的,其生产的首要功能是满足家庭基本生活的需要,并由此决定了每一个农户生产的产品必然是多样化和少量化的。只有当家庭消费有剩余时才进行交换,因而农业生产市场化水平必然偏低;而低水平的市场化生产又带来农民货币收入低下,货币收入低下又将强化农业生产保障家庭基本生活的功能。它们互为因果,进一步固化小农户的自给自足生产方式,与通过市场化生产提高劳动效率的内在要求形成矛盾。同时,小农户自给自足生产方式,必然导致其生产的孤立化,难以实现生产的联合,在市场竞争中将处于劣势地位。小农户难以与大型企业进行竞争,无法获取充分的市场信息,无法主动应对市场价格波动,也无法主动克服农业生产的蛛网效应,“增产不增收”“谷贱伤农”的情形就无法回避。在国际农产品生产的竞争中,其弱势地位就更加明显,如果没有足够的市场保护措施,小农户农业生产可能遭遇更严重的冲击,甚至可能威胁到安全。

  二、农业现代化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产业兴旺,是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动能,是乡村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要素。新时代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必须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新时代农业发展的新条件和新要求为依据,围绕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矛盾,要重点解决一系列突出问题。

  (一)农产品生产重“量”轻“质”

  随着经济整体的发展,消费结构不断调整,对农产品的需求结构正在从填饱肚子的温饱型需求向讲求品质的小康型需求转变,人们对质量高、安全程度高、标准化食品的需求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但是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还很低。农产品相对于工业产品以及服务产品而言,其质量标准建设的差距非常明显。对于农产品的质量监控缺乏体系化建设,产品溯源体系覆盖面还很小,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信赖度严重不足。在农产品政府收储中,也基本上没有按照品质进行分类收储。各个部门的经济统计中,仍然是以产量为主导进行统计,基本上没有按照品质进行分类统计。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违法成本低。

  (二)农业产业化协作难

  首先,农业产业化发展离不开规模化生产,然而受制于土地承包经营的细碎化,耕地集中连片发展困难。虽然目前土地在经营权的流转上相对容易,但由于涉及众多经营个体、组织,甚至是不同行政区域,其协调和合作的成本很高。规模化生产的推进既需要解决权属问题,还需要解决组织协调问题。

  其次,由于土地集约化规模发展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迅速增长,催生了一体化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而原有的农技站、村组集体经济组织等基层服务组织已不能满足新的需求,新的服务组织和服务体系尚未有效构建起来,服务资源缺乏统一整合。其中主要的是,传统服务以农资供应和农产品运输销售等内容为主,而加工、储藏、信息化等其他服务供给不足,在产业规划、产品品牌设计营销、市场信息挖掘等方面的服务供给更是严重不足。

  最后,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的餐桌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环节,产业化的发展就是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条产业链。其中有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是:各环节参与主体是否能够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同兴衰、共命运的利益共同体,在共同体中可能的形式有哪些,什么样的形式可以保障农民的利益。因为,在农产品产业化过程中,龙头企业有雄厚的资本和高度组织化的运作能力,往往处于主导地位,农民基本上还是处于分散的状态,基本上没有谈判能力。一般而言,农民能够与企业谈判的资本主要是因为有土地所有权及承包经营权,其受雇佣劳动的地位是没有足够谈判力的,他们在整个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收益占比应该说是不高的。由农民主导的农业合作化组织的发展也面临着以规模化形成竞争能力的问题,还有内部组织方式的优化与完善问题。

  三、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对策在乡村振兴战略

  背景下,要解决农业现代化中小农户与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主要矛盾,化解当前农业高质量发展滞后的突出问题,必须不断深化改革,推动农业现代化实质性前进,不断提升农业自身的质量效益和产业竞争力。

  (一)推进农村经营制度创新

  的农业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农业现代化,这是农业现代化的制度前提。这决定了农业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基础上,必须建立在家庭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因此,小农户问题的破解必须通过双层经营体制的完善和合作化水平的提高来实现,必须通过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的创新来推进。习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从农村破题,大包干是改革开放的先声。当时文件提出要建立统分结合的家庭承包责任制,实践的结果是,‘分’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但‘统’怎么适应市场经济、规模经济,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5]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的需要日益增长,农业需要更多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的投入,给家庭经营为基础的经营模式提出了挑战。把农民组织起来,在此刻就具有了现实的制度基础和富有生命力的运作。就需要以合作化为主导,建立各种类型的农民合作社、专业协会、专业联合会等组织,充分发展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业。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通过联户经营、组建合伙农场等方式联合生产,也可以共同投资农业生产装备,共同构建完整的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生产的市场化、产业化水平。小农户不能停留在被组织的状态下,应该立足于土地集体所有和家庭经营的自主权,自觉组织起来,克服土地细碎、分散生产、低技术和资本投入、低水平竞争等弱点,成为有更大市场话语权的生产者联盟,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这种新的统一经营模式是建立在市场化基础上的,它摒弃了行政化的组织方式,农民可以自愿加入多类型、多层次、甚至是多地域的可进可退的统一经营组织。

  (二)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在任何时候生产力的决定性地位都不能动摇,农业现代化的核心还是在于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毛泽东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6],其实质是强调以机械化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如果没有科技支撑,农业现代化就失去了根本。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实现规模化经营的前提条件和基础保障,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在主要粮食作物、主要经济作物等领域的生产和加工业关键环节,需要推动农机化技术集成,提高全程机械化水平,是农业机械化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新华网,2021年2月21日。

  [2]习总书记:《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398~399页。

  [3]屈冬玉:《以信息化加快推进小农现代化》,《智慧》2019年第7期。

  [4]余晓洋、郭庆海:《小农户嵌入现代农业:必要性、困境和路径选择》,《农业经济管理》2019年第4期。

  程静冯永泰

上一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整体性教学策略方法分析 下一篇:四川民族地区绿色农业发展影响因素及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