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08-16 10:54
摘要:自古以来,我国就是农业大国,有非常长远的重视农业发展的传统,并且极早掌握了专业的水利灌溉技术,使得我国农业生产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在进入到现代社会后,粮食安全仍然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的产量与质量受到各地政府以及政府的重视,而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已经无法满足我国人口对优质粮食的生产需求,针对这种情况,必须进一步改进我国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我国的农业生产能力。水利设施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完善程度和灌溉能力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文章从我国现阶段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出发,结合我国的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农业发展等方面的政策,探索进一步提高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推动新时期下农田水利经济发展的可行方案。
关键词:新时期;农田水利经济;发展思考
我国政府一直以来都比较重视民生,长期以来致力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尤其是在我国基础建设能力大幅度提升后,我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一系列的基础工程建设,为人民提供更加便捷、更加舒适的生活,使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落实到千家万户。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作为农业领域中重要的基础建设,不仅关乎着我国社会居民的日常生活的饮食水平,与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也息息相关,是实现农民增收增产目标的重要举措,对于提高农村发展水平和农民福祉有相当的现实意义。因此在新时期下,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完善程度,重视农田水利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抵御农业气象灾害的能力,保证农村粮食生产与供应能力的稳定,为农民的经济财产提供更完善的保障。
更新了一篇水利相关的论文,如水利副高职称评审条件,您可以点击并前往查看。
一、推动新时期农田水利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保证稳定的增加财政投入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需求都将会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除了在农业条件落后地区进行基础水利工程的建设与推广,还要在部分更高端形式的农田经济发展地区进行一系列的农田水利工程改造升级活动,确保我国农业生产朝着机械化、智能化的现代化农业发展,而这些方面的建设或改造升级都离不开稳定增长的财政投入的支持。
(二)建立健全用水体系
水资源的快速减少导致我国部分地区的水资源已经处于一种比较危险的境地,尤其在受到过去一段时间内工业快速发展中大量水资源浪费和水污染情况的出现,全球气象环境恶化,降水量大幅度减少这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后,部分农村地区的溪水、河流、井水等常见农业用水出现枯竭、地下水量大幅度减少、质量急剧下降的情况。因此,在农田水利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建立健全用水体系,着重突显目前优质水资源的商品属性和商业价值,将水资源使用议价机制引入农田水利经济用水体系中,为农田水利经济的发展提供利润和成本上的导向,保障农田水利工程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避免农田水利经济发展过程中市场驱动力的缺失,使农田水利经济发展陷入没有动力、停滞不前的境地。
(三)努力拓展农田水利产业链
农田水利经济的发展是以农业为核心,但是在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后,产业的种类越来越丰富,产业之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即使是跨度较大的两个产业也能进行联合发展,并且有时候还会爆发出意想不到的生命力,因此新时期的农田水利经济发展,一定不能拘泥于农业,也不要将农田水利工程的功能仅仅局限在农田灌溉方面,可以将农田水利工程进行更深层次的开发,比如水产养殖、旅游产业等,都是农田水利经济发展的不错选择。
(四)提高农田水利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
在新时期下的农业发展,必然要朝着机械化、自动化、规模化的现代化方向前进,严重依赖于人力的农业发展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农业发展的需求,必须将长期以来的人类科技文明成果应用到农业领域中去,提高农田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在农业领域中发挥科学技术在创造力方面的优势。
二、新时期农田水利经济发展创新举措
科学技术的应用使农田水利经济发展的效率大幅度提高,但是农田水利经济的发展不能只依靠其他领域的科技成果,而是要不断进行内部的创新,为农田水利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内生动力。
首先要激发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人员的创新欲望,提高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的创新性思维,使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能准确的传导到农田水利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去。从管理层面创新需求来说,要求将传统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和农田水利经济发展管理中不符合时代变化的规章制度废除,对原有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进行深化改革。
其次,在农田水利经济发展过程中,城镇居民供水和农村居民供水、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如何划分是新时期农田水利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要保证农业用水不会影响生活用水,尤其是饮用水的供应,需要加强饮水工程建设,保障社会居民的饮水安全。而在农业灌溉中,水利工程的建设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能力,但是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用水量也会随之提升,虽然农业灌溉对于水资源的质量要求不高,但是如果缺少合理的供水机制,也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在进行农田水利灌溉时,要对供水、用水方式进行创新,把新出现的节水技术应用到农田水利灌溉中去。同时将农村的生活用水与灌溉系统分割开来,完善农村的自来水供水系统建设,使农村生活用水成为独立的系统,保障农村居民日常生活用水健康,同时有利于水资源的回收与重复利用。
水资源的管理无非是节水与开源这两个方面,保障农田水利经济发展的水资源持续供给,除了创新节水技术和用水技术,还要继续进行水能资源的开发,以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为前提,创新水资源的定义范围,将更多不同品质、不同来源的水资源纳入农田水利经济发展的应用中。同时创新农田水利经济的发展方式,在控制农田水利经济发展成本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农田水利经济的利润,如进一步开发混合农业、旅游业等。通过不同模式的经济发展方式之间的组合与搭配,充分发挥副业的经济价值,为副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保障农田水利经济发展的综合性开发。
三、结语
农田水利经济的有序、平稳发展,首先需要长期稳定增长的财政支持,保障农田水利经济基础工程的建设完善与改造升级,同时对农田水利工程的应用进行科学的规划,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价值与优势。对农田水利经济发展中农田水利工程本身进行创新,提高科学技术在农田水利经济发展中的占比,创新农田水利经济发展管理模式,保障农田水利经济发展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推动我国农业朝着现代化的方向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岩鹭.水利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9(09):343+345.
[2]次仁卓嘎.关于加快农田水利供给侧改革的几点思考[J].居舍,2019(05):168.
[3]魏升海.关于新时期水利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J].集体经济,2018(08):14-15.
杨会宾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