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农业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耦合协调分析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08-16 10:51

  摘要:为了解决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业经济之间的问题,综合运用熵值法、综合评价指数模型及耦合协调模型计算出农业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耦合度和协调度,最后对辽宁省2009-2018年农业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辽宁省农业经济总体上呈现出向好的态势,农业可持续发展呈现出波动态势,农业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属于优质耦合但协调度一般。

  关键词: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农业经济;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是第一生态产业,是国民经济和自然生态的重要基础[1]。在农业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近年来可持续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因此,探讨农业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协调农业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刻不容缓。

辽宁省农业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耦合协调分析

  1研究区概况

  辽宁省位于东北地区的南部,全省地形概貌大致是“六山一水三分田”,地势北高南低,山地丘陵分列东西。辽宁省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年日照时数2100~2600小时,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气温7°C~11°C,年平均无霜期130~200天,降水量600~1100毫米,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是粮食主产区和畜牧业、渔业、优质水果及多种特产品的重点产区。

  2指标选取及研究方法

  2.1指标选取指标选取

  应充分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原则。为避免指标单一选择的局限性,本文在借鉴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了16个能够充分反映辽宁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经济的指标,正向指标:农业用地面积(万公顷)、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千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万千瓦)、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万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亿元)、居民消费水平(元/人)、农用拖拉机农村用电量(亿千瓦小时)、农村小型水电站装机容量(千瓦)、国营农场数(个)、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农民人均住房面积(平方米/人)、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元)、乡村从业人员(万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亿元)、粮食总产量(万吨)、人均农业产值(元/人)、第一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耕地灌溉面积(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万平方公里)、造林面积(千公顷)、除涝面积(千公顷)、封山育林面积(千公顷)。负向指标: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化肥施用量(折纯)(万吨)、粮豆成灾面积(千公顷)、农用塑料薄膜消耗(万元)。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09-2018年《统计年鉴》《辽宁省统计公报》,缺失值采用插值法进行补齐。

  2.2数据标准化处理及权重计算

  2.2.1数据标准化。由于不同系统指标之间单位的不统一,无法直接进行计算,需要对评价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因此本文选择极差法对各评价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8]。本文处理数据标准化运用了极值处理法,具体计算公式如下:指标越大越有利的为正向指标,对于正向指标,极值处理法如下:Aij=Xij-min(X1j,X2j,...,Xnj)max(X1j,X2j,...,Xnj)-min(X1j,X2j,...,Xnj)(1)指标越小越有利的为负向指标,对于负向指标,极值处理法如下:Aij=max(X1j,X2j,...,Xnj)-Xijmax(X1j,X2j,...,Xnj)-min(X1j,X2j,...,Xnj)(2)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72·TERRITORY&NATURALRESOURCESSTUDY2021No.5DOI:10.16202/j.cnki.tnrs.2021.05.018式中,Xij为农业生态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矩阵(i=1,2,3,...,n;j=1,2,3,...,m);n为考察年份;m为指标项。在本文中,n=10,m=16。

  2.2.2将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将Aij进行归一化处理,将第i年第j项指标的标准化值定义为Yij,具体计算公式如下:Yij=Aijni=1ΣAi。

  3结果与分析

  依据以上计算结果,绘制出辽宁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时间序列折线图,见图1。

  综合评价指数越大,系统质量越好。综合评价指数越小,系统质量越差。由辽宁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时间序列折线图可知,2009-2018年辽宁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数呈波动变化,2009-2011年综合指数上升,2012-2013年辽宁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断崖式下降,2013-2015年继续下降,说明2013-2015年为了追求农业经济效益,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大量使用化肥、农用薄膜等,导致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降低。2015年之后,辽宁省重视农业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呈现出向好的态势但总体水平较低,需要更多方面的支持。

  同理,绘制出辽宁省农业经济综合评价指数折线图,见图2。

  总体来说,2009-2018年辽宁省农业经济综合指数是上升的。2009年辽宁省农业经济综合指数最低,综合指数为0.17778,2017年辽宁省农业经济综合指数最高,综合指数为0.68056。2009-2018年农业经济综合指数有较大幅度地增长,增长近4成。可以看出农业经济有了较大程度地发展。由于自然灾害,农业减产导致2013年农业经济综合指数下降,之后农业经济综合指数回升,农民人均收入增加,辽宁省农业经济呈现出向好态势。

  4结论与对策

  目前,辽宁省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业经济的问题主要是农业发展总体水平较低,可持续发展受阻。二者为优质耦合但协调度较差,没有体现出可持续发展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的效果。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现代化生产落后加之农业劳动力素质不高,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破坏了生态环境导致耕地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等生态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基础设施较薄弱,农业科技经费投入不足、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针对上述原因,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辽宁省农业产业转图3辽宁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经济综合指数折线图黄紫静辽宁省农业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耦合协调分析·75·10.80.60.40.20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农业经济综合指数型升级。按照“主体功能突出、布局结构优化、统筹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延伸农业产业链,推进农业价值链建设,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农林牧渔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对农业发展进行全面规划,加快农业生产模式转型升级,完善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产业体系,改变传统农耕模式,倡导农业多元化发展,促进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3)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加大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将现代科技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加强高效栽培、疫病防控防治、农业节水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实施农作物病虫害防控防治。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建立高效农产品营销网络。

  (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教育水平。政府加强宣传教育,增设针对农业从业者的培训课程,提高农民素质,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使农户意识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提高环保意识,合理控制化肥、农药、塑料薄膜的使用强度,减少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注重农业人才的培养,建立完善的农业信息平台。政府部门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监管农业环保工作,保证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洪开荣,陈诚.农业生态效率的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2):31-41.

  [2].21世纪议程: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M].北京:环境出版社,1994:77-86.

  [3]杨浏洋,王美玲,李志强.基于熵值法的农业经济发展质量综合评价———以湖北省为例[J].农业展望,2019,15(6):16-22.

  [4]戴蓉,薛达元,郭泺,等.黔东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及预测分析[J].农学通报,2012,28(32):138-146.

  黄紫静

上一篇:新时代区域教育科研功能定位及其实现 下一篇:新时期农田水利经济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