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目标设计提升策略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08-14 10:51

  摘要: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学目标的指引,因为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目的,一切的课堂教学活动都是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可以说,离开教学目标指引的课堂,就像大海里航行的船只,不晓得目的地在哪里。纵观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常常会出现目标不明确或者教学目标设计失当等问题,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果打折。基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设计出更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学目标,进行了策略实践,具体从关注教学目标设计的层次、易于学生的体验以及廓清教学目标的陈述三个维度进行实践。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目标;品质提升

  一、引言

  长期以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过多地依赖教学大纲而设计,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以及素养目标教学时代的到来,一线教师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有了改善。但是,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又较多围绕考试而进行设计,倚重知识而轻视能力和情感,造成了考试考什么,教学目标就设定什么。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导致教师过多地关注考试的重点知识,从而忽略了活生生的学生;更多地关注应试的技巧,从而轻视立德树人的目标。最终的结果是,在这样教学目标指引下的数学课堂,或许学生能求得一个好的分数,但对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都是不利的。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目标设计提升策略

  二、提升数学教学目标设计的具体实施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呈现层次性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学提倡促进学生能力特长和个性的发展,数学新课程标准也提出,要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出层次性,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在思维策略的提升中呈现层次性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心理认知是沿着感性到理性、具体到抽象、低级到高级这样的脉络发展的。因此,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时,要充分考量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出吻合其思维规律的教学目标,同时通过该教学目标的达成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以笔者教学《整式》一课时为例,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理解整式的概念。但是整式的概念涉及单项式、多项式等很多知识点,学生究竟是否“理解”了是无法被观察的。为此,在教学目标设计的时候,将不容易检测评估的教学目标“理解整式的概念”修改为可观测、可评估,且在思维上层次递进的环环相扣的层级目标,具体如下:①能够举例说出单项式、多项式、整式;②能够对给出的众多项整式(不超过8项)进行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分类;③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说出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概念。教学目标经过这样的梳理之后,显而易见,原来模糊的目标变得清晰了;原来不易评测的教学目标变得易于评测了。

  2.在动手实践的体验中呈现层次性

  在美国儿童博物馆的墙面上,一直高悬着蒙台梭利的名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因此,在教学目标设计的时候,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利于学生动手实践的教学目标,且让这些教学目标具有层次性。

  例如:笔者前些年在教学《扇形统计图》这一教学课时的时候,设计了“通过教学,让学生会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的目标。随着时间和实践的推移,突然发现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不但笼统含糊,还不可观察测评,这样就给评估学生“学得怎么样”带来了难度。后来,笔者将教学目标修改为:“能够将课堂中教师提供的教学素材中的数据画在扇形统计图中,能保证百分比的计算有四分之一的同学完全正确,二分之一的同学基本正确。”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易于学生的体验

  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易于学生的体验,指的是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做到眼中有学生,不能全是知识;在眼中有学生的同时,能设计出便于学生进行操作的教学目标,因为学生的体验是在动手操作中完成并得到落实的。为此,教师应该从以下两个维度做起:

  1.关注生活———体验的情境

  数学学科,表面上看是抽象的,从内里看其实都是来自生活,是对具体生活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反过来,我们又知道,生活又是由一个又一个具体情境构成的。那么,要让学生喜欢数学,理解数学,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一定要与实际生活情境相联系。这一点,可以从近几年杭州市中考的数学试卷中体现。据笔者初步统计,近五年的杭州市中考数学试卷中,围绕现实社会生活的情境材料题比比皆是,比如有一年的题目中选取的是“调结构、促发展”的生活情境,又有一年的题目中呈现的是“三农问题”的生活情境,这两年出现得比较多的是关于“垃圾分类”的情境。这一客观事实启发我们,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时,要有意识地多关注当下的现实生活,将生活与数学有机融合。例如,笔者在教学《一次函数》一课时的时候,就将我国2010~2020年北方地区植树造林的生活情境植入到了教学目标设计中,具体的目标设计如下:素养目标一:能够理解题意,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能够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一次函数表达式;素养目标二:能够借助所给的数据,探究建立一次函数模型来研究该地区的森林面积变化情况;素养目标三:能透过政府倡导并积极实施植树造林抗风防沙这一惠民措施,感悟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从而增强对党和政府的心理认同。

  2.关注感悟———体验的境界

  现代课程论认为,课堂教学不但是师生双方知识传递的过程,更是师生双方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在教学目标设计的时候,既要关注知识目标的设计,还要关注有利于情感交流、有利于学生感悟的目标设计。让知识与情感相辅相成,才能最终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刘良慧,张先华.教育观念的革命[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3]徐英俊.教学设计[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美]布卢姆,等.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册,认知领域[M].罗黎辉,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王丹

上一篇: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对话能力 下一篇:智慧教室下初中数学利用微课复习应用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