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对话能力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08-14 10:50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对话能力是思想政治教育本体性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性与学科竞争力的重要维度。从构成上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对话能力包括:具备平等的学科心态、表达明确的学科主张、基于学科间的相互理解、推进学科间的互鉴互塑。学科对话能力往往生成于学科对话实践活动,贯穿于自我澄明、互鉴互塑和积极引导的实践过程。其生成立足多学科对话的知识语境,采取可以相互理解的学术规范和话语方式,介入思想政治教育跨学科的组织活动和科学研究活动,最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主动引领其他学科的作用。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要以科学研究为抓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对话能力。在这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要聚焦人文社会科学共同的问题域,共享人类社会的思想资源,遵循共有的学科研究规范,采用学科间可理解的话语方式。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学科对话;科学研究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需要直面并融入多学科的思想语境。郑永廷教授曾呼吁,“我们一定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实力,在发展多学科或跨学科研究中作贡献。”①如何在多学科或跨学科语境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对话能力,也随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基础性论题。客观而言,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处理与其他学科关系时依附性较强,学科间的对话往往处于“不对称”状态,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缺乏自主性,从而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自信。近年来,学界提出的学科自主性、学科竞争力、思想政治教育跨学科研究等论题,很大程度上都涉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对话问题。但关注学科自身的对话能力———这一本体性建设的维度,未能有效凸显。学科对话能力是一门学科本体性建设的重要指标,是一门学科同其他学科进行平等、有效互动,进而积极生成全新知识体系,实现学科之间互相反哺的能力。如何在多学科对话语境中,着眼思想政治教育本体性建设和学科自主性提升,增强学科对话能力,塑造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信,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议题。

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对话能力

  一、学科自主性提升: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对话能力的问题指向

  学科的自主性体现为一个学科是否有相对独立的价值取向、内容结构和行动逻辑,关乎学科的合法性、独立性和社会认同。学科自主性的前提是学科自明性,明确学科的性质、价值立场、知识脉络以及行动逻辑等等。与此同时,学科自主性又体现为学科的能动性,具备自我反思的学科意识,发挥有效变革社会的实践性力量。从学科本身的发展历程来看,学科自主性的塑造是一个不断建设和完善的过程,没有哪个学科从学科建立起就自然获得了学科自主性,成为完满的现代学科典范。可以说,任何学科在其发展历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自主性问题。学科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知识表达,总是要跟社会现实生活不断地照面,不断地进行自我调试,并在这个过程中推陈出新,不断深化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对话能力的内涵释义

  一般而言,所谓学科对话能力,是指一门学科所具有的可以与其他学科平等沟通、互动的能力。学科对话能力是一种关系型能力,用以处理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在现代社会,尤其在开放的社会语境和知识条件下,一个学科必然要具备跨学科的对话能力,这种能力是一个学科能够在现代学科体系中获得合法性的重要依据,而欠缺了这样的能力,学科往往很容易被其他学科所同化、所吸附,也就很难在“学科丛林”当中生存下来。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对话能力的生成逻辑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本体性建设的重要内容,学科对话能力不仅从静态层面表现为多重要素形成的系统结构,而且动态层面展现其独特的生成逻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对话能力属于学科能力范畴,是一种“化可能为现实”的力量,它是一种“做”的能力,形成于各种形式的学科实践活动。这个过程不是一个孤立的自我封闭的过程,而是依赖多学科参与互动,并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否实质性实现对其他学科引导作为最终标准。

  四、以科学研究为抓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对话能力

  学科对话能力生成于实践,而对于学科实践而言,最核心的无疑是科学研究活动。科学研究由此可以成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对话能力的重要抓手,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的规范性和规律性,如注重研究主题一致性、内容的可理解性、方法的科学性,以及话语系统的沟通性;另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跨学科研究。在开展跨学科研究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要积极拓展研究视域,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吸纳多学科背景的研究者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

  叶方兴

上一篇:高校大学生体质状况分析与教学策略研究 下一篇: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目标设计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