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08-13 11:01
摘要:云南省热区气候和环境类型的多样性,有利于热带作物生长,在政策和市场的引领下,云南省热带水果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为推进云南省热带水果产业进一步发展,对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热带水果;发展现状;问题;对策建议;云南
热带水果品种丰富,其独特的风味和营养深受喜爱,成为人们的日常消费品。《办公厅关于促进我国热带作物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0〕45号)以及云南省政府提出的“高原特色农业规划”[1]是云南省热带水果产业发展的依据,“西部大开发战略”、“一带一路”的实施和(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立,云南热带水果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现从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了云南省热带水果产业发展情况,并提出对策建议。
1云南省热带水果产业发展现状
云南是对西南开放的前沿和窗口,是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省份[2],热区涉及全省16个州市[3],气候具有北热带和南亚热带两种气候类型,整个热区冬无严寒,无台风危害,有利于多数热带作物生长。2016年全国热作种植面积973.33万hm2,云南有217.41万hm2,占全国22.34%,位居全国第二[4]。
1.1云南省热带水果生产现状
云南种植的热带水果主要有香蕉、菠萝、芒果、荔枝,还有少量柚子、龙眼、菠萝蜜、油梨等。2011—2016年,云南省热带亚热带水果产量呈增加趋势,见图1[5],2011年产量为190.0万t,到2016年产量达313.24万t,增长了64.06%。2011—2018年云南省近几年来香蕉、芒果、菠萝、荔枝等主要热带水果的种植情况见表1[5-7]。
热区县(市)[8]。随着产业化的发展,云南香蕉种植完全实现了良种化,主要栽培品种为威廉姆斯、巴西蕉等。2018年香蕉种植面积有8.570万hm2,产量达203.4万t,种植面积居全国第2位,产量居全国第3位[5]。
1.2热带水果品牌崛起,建成一批加工企业
近年来,云南热带水果产业发展较快,已形成一批有竞争优势的热果,香蕉品牌正在形成,河口、元阳、金平香蕉先后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获得注册登记的出境水果果园中有7个香蕉园,云河云垦“明鹏”等企业产业品牌获得市场认可[14-15];2017年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中景东芒果品牌居全国第142位,多家企业生产的香蕉、芒果、甜橙、荔枝等农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6];另外,云南省名牌农产品“佳贡”“高原王子”“褚橙”等水果也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2云南省热带水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地域造成的问题
云南地形以山地为主,土壤肥力偏低,果园灌溉设施、种植技术落后,极端天气对产量影响较大;新发展的水果基地也多为生荒坡地或果园替代整治而成,灌溉设施得到提升,但因土壤肥力低、投入资本大、周期长等,影响果品的质量和产量。果园的现代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导致云南省水果单产低,优果率不高,受雨水影响的大小年现象突出[17]。
2.2种植分散,龙头企业少
一是云南省热带水果种植多为分散种植,即使是第一热果———香蕉的种植业也存在此问题,多以农户种植为主,规模小,大部分农户尚未纳入产业经营化体系,现有专业技术协会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7]。二是龙头企业少,生产及运营缺乏有效的示范、引领和带动,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生产-加工销售网络,产业发展仍然以分散经营模式为主,经营管理不规范,标准化水平不高,营销体系不健全,产业化水平低[18-20]。
3发展对策及建议
3.1利用地理优势,实现热带水果“错峰”上市
结合云南热区地势高差大、气候类型丰富的特点,加大优良品种区域适应性栽培研究,因地制宜搭配水果早、中、晚熟优良品种,形成产品不同季节成熟,“错峰”上市的产销格局,实现周年供应市场的增收目标。
3.2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严格栽培标准
充分利用各研究所、高校、相关热带水果研究单位、经济作物推广站等的科研能力和技术力量,加大良种引进、优良品种选育和推广工作,加大对种植户进行栽培知识、技术培训和服务,通过标准化栽培的示范与推广,严格要求热带水果生产与管理,提升产品品质与产量。
3.3加大品牌打造,树立云品名果
通过查询农产品质量安全网发现,云南生产的热带亚热带水果中也有多个产品(香蕉、芒果、荔枝等)被评为无公害农产品、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然而在各大电商平台上却出现知名度高但品牌度低的尴尬局面。因此,要借助云南省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区位优势,突出高原特色,充分挖掘本地资源,选育出品质优良、适应当地环境的特色品种,打造云南热带水果品牌;二是建立标准化热带水果生态园、示范园,以满足人们对健康、安全的消费需求,生产出更多符合“三品一标”的高档水果,占领高端市场。
3.4加大产品加工研究,打造多元化产品
云南热带水果资源丰富,加工业发展潜力很大,促进加工装备升级,推动加工企业由小变大、加工程度由初变深、加工产品由粗变精。按照“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要求,支持重要农产品生产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有原料、有企业、有科技、有相关配套服务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加大支持企业和研究机构对农产品深加工研究,多元化开发产品,尤其是加快热带水果附加产物如香蕉假茎、叶等的利用,延长加工链条。
3.5发挥互联网优势,促进产业现代化发展
农业行业的投资周期较长利润低,目前我国传统农业的平均利润率仅为2%~8%,利用“互联网+农业产业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资源跨界、跨域和跨时的合理配置与优化调度,对农业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进行升级,实现效率和效益的全面提升[21]。另外,利用“互联网+”的资源优势,可以提高农业技术的宣传效率,有助于促进农业发展逐渐走向现代化[22]。利用互联网的方便、快捷、低成本的特点,教农民学习掌握互联网技术,通过开网店、直播等方式,能在最短的时间将农产品出售[23]。
总之,“互联网+”技术能够在农产品的生产、销售以及技术推广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因此在今后的热带水果产业农业发展中,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优势。
参考文献
[1]吴禹江.高原特色农业战略背景下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23):326-327.
[2]李继云.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战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16):14-15.
[3]刘光华,罗心平.云南热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J].农学通报,2007,23(10):340-343.
[4]刘建玲.热作产业形势分析报告集(2016年)[M].北京: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27-43.[5]农业农村部.热带亚热带水果、香蕉、芒果、菠萝、荔枝、柑橘[DB/OL].(2011-01-01)[2018-12-31]
李春,赵东兴,张建春,岳建伟*
上一篇:达州市水果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考 下一篇:黔东南州精品水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