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07-28 11:08
摘要:豫农棉31是由河南农业大学选育的高产、优质、抗病、早熟的常规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介绍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纤维品质、抗病虫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豫农棉31;棉花;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1选育过程
豫农棉31是由河南农业大学选育的高产、优质、抗病、早熟的常规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2003年以高产、稳产、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品系(GK12选系×郑319)为母本,以本单位从转基因抗虫棉品种GK12[1]中自选优系Ym9822为父本进行杂交,对后代材料连续多年定向选择育成豫农棉31。2014―2015年参加河南省常规春棉区域试验,2016年参加河南省常规春棉生产试验。2016年获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农基安证字(2016)第086号],准许在黄河流域进行生产应用。2018年7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棉20180006。
2特征特性
2.1生物学特性
豫农棉31为单价转基因抗虫、常规春棉,生育期113d左右。出苗好,全生育期长势好,整齐度高;植株塔形,株型松散,茎秆茸毛较少,透光性好;叶片掌状,中等偏小,叶色草绿;结铃性较强,结铃集中,铃卵圆形,中等大小;吐絮畅,易收摘;纤维色泽洁白;早熟性突出。株高105.0cm左右,第一果枝节位6.6,单株果枝数13.8,单株结铃21.6个,铃重6.5g,籽指10.8g,衣分41.1%,霜前花率95.5%。
2.2产量表现
2014年参加河南省常规春棉区域试验,8点结果汇总平均,豫农棉31的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884.3kg·hm-2、1605.0kg·hm-2和1562.7kg·hm-2,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2]增产6.2%、4.4%和5.1%,分别居春棉14个参试品种第6、9和9位;2015年区试,8点结果汇总平均,豫农棉31的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4438.5kg·hm-2、1821.0kg·hm-2和1701.0kg·hm-2,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10.3%、9.1%和12.5%,分别居春棉13个参试品种第6、8和5位,皮棉增产达显著水平。
2.3纤维品质
2014―2015年河南省常规春棉区域试验取样,经原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HVICC标准):2014年,豫农棉31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8.7mm,断裂比强度30.5cN·tex-1,马克隆值5.4,断裂伸长率6.7%,反射率76.2%,黄度7.7,长度整齐度指数85.6%,纺纱均匀性指38试主持单位委托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抗虫性鉴定:豫农棉31抗虫株率100%,抗棉铃虫。2016年经原农业部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与中棉所45相比[3],豫农棉31对四代棉铃虫的校正死亡率增加73.9%,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对二、三代棉铃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增加了83.7%和42.6%。综合评定豫农棉31的抗性级别为抗(安全等级为I级)。
3适宜种植区域
豫农棉31适于河南省棉区春季直播和麦棉套作种植。
4栽培技术要点
4.1适期播种
育苗移栽于4月上旬营养钵育苗,5月上旬移栽;地膜覆盖种植于4月15―25日播种[4-5]。
4.2合理密植
育苗移栽密度为4.1万~5.0万株·hm-2,不宜低于3.8万株·hm-2;地膜覆盖种植密度为3.8万~4.5万株·hm-2。
4.3肥水管理
地膜覆盖种植要施足底肥;育苗移栽要施足“安家肥”,合理配施有机肥和无机肥,保证全生育期养分供应。根据土壤肥力和棉花长势,重施花铃肥,施尿素150~225kg·hm-2;盖顶肥于8月初补施尿素45~60kg·hm-2;为预防棉花早衰,在生长中后期喷施叶面肥。棉田水分管理应及时,特别是花铃期遇旱及时浇水,遇涝及时排水[4]。
4.4适时化控
豫农棉31长势稳、结铃性强,应适当减少缩节胺用量。根据棉花长势,初花期喷缩节胺20~40g·hm-2;若盛花期棉花长势偏旺,再喷施缩节胺30~50g·hm-2[4]。
4.5病虫害防治
苗病较重的棉田,建议种子包衣处理,并及时防治苗病。苗期要重视地老虎、棉蚜和棉蓟马等虫害,及早彻底防治;蕾铃期,一般年份不须防治二代棉铃虫,对爆发的三、四代棉铃虫,须连续防治2次[4]。
参考文献:
[1]杨玉强,刘军,杨瑞宪,等.转基因抗虫棉GK12的进一步纯合和选育[J].农业科技通讯,2006(7):36.
[2]王留明,王家宝,杨静.抗虫棉新品种鲁棉研28[J].中国棉花,2006,33(6):17-18.
[3]喻树迅,范术丽,黄祯茂,等.双价转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5[J].中国棉花,2004,31(3):25-26.
[4]马宗斌,杜远仿,贾文华,等.转基因抗虫棉凯丰16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J].中国棉花,2011,38(7):41.
朱伟1*,张婧1,马宗斌1,刘英华2,楚宗艳3,刘拓1,李伶俐1,刘伟1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