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西地区高职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研究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07-09 09:47

  摘要: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高职院校的发展同样需要有力的师资。受地理因素和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粤西地区高职院校教师的发展和教师队伍的建设存在诸多不利因素。粤西地区高职院校的教师发展必须正视所面临问题和现状,寻求解决粤西地区高职院校师资建设过程中所面对问题的对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粤西地区;高职教师;专业发展

粤西地区高职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2016年教育部财政部颁发《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的意见》和2019年颁发的《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均提出要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这对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和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此,各地教育部门相继出台了关于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文件。

  二、粤西地区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本研究选取粤西地区三个城市中的各一所高职院校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是茂名职业技术学院、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文理职业学院,研究对象较有代表性,在文章中分别以A、B、C代表三所学校。本文将从师资来源、师资队伍结构、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和教师实践锻炼四个维度了解粤西地区三所高职院校的教师专业理论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教学能力的大致情况。

  三、粤西地区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新时代高职教育快速发展,对高职院校的教师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设一支专业化、高质量、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势在必行,但目前粤西地区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师资来源渠道狭窄,能力结构不尽合理

  粤西地区三所高职院校教师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一是来自高等学校的毕业生,二是来自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三是职业中专教师,师资来源渠道狭窄。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受过系统的培养,专业知识和专业理论扎实,但是他们很大一部分是以应届毕业生身份直接进入学校工作,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和实践操作能力。从企事业单位调入的教师,他们的实践经验丰富,掌握行业最新的生产技术、管理手段,但由于他们缺乏理论知识,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的教学训练,尤其缺少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就业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教学效果。从职业中专转入的教师,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这类教师群体在粤西地区高职教师队伍中占的比例偏低。粤西地区高职院校大部分教师的能力结构较为不合理,难于满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对教师提出的既具备教育教学能力,同时又具有把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的“双师型”教师的要求。

  (二)师资结构不均衡,高水平人才缺乏

  尽管粤西地区三所高职院校的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都达到教育部要求的基本办学条件大于20%的标准,但是高职职称教师明显偏少,中级职称和初级职称以下的教师占比过高。高级职称教师比例的偏低限制了职业内涵、职业素养以及职业技能等方面的有效传递,对于以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粤西地区三所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比例偏低,也从侧面反映了高水平人才缺乏。

  四、促进粤西地区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办学质量。开展有针对性的校本培训,建立良好的教师准入机制,完善教师职称评审标准,校企搭建实践平台等,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

  参考文献:

  [1]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广东省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2018-07-31]

  [2]陶红,梁婕粤北山区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个案研究[J]?职教论坛,2017(12):26-31

  [3]王艳辉高职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发展与问题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8

  [4]杨润贤,李建荣论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中的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9(24):57-61

  高思茵,郭正涛

上一篇:高校教师职称、学位与教学质量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的问题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