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农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06-08 09:58

  摘要:以河北北方学院农学专业为例,针对目前“农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其理论与实验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探索,以期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便更好地适应学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农业微生物学;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教学改革;应用型人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部分高校及专业已由基础研究型人才培养转型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旨在培养一批有一定理论基础、有较强动手与创新能力、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1-3]。“农业微生物学”是农业院校面向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植物科学与技术、植保、草业科学等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鉴于各高校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农业微生物学”的课程性质发生了改变,课时量也在普遍减少。以河北北方学院为例,由于2017级本科培养方案的修订,农学专业的“农业微生物学”已由必修课转为选修课,学时也由之前的54个缩减为36个,其中理论课由38学时压缩至24学时,实验课由16学时压缩至12学时。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及学生听课的积极性,让学生学有所获,符合学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理念,对“农业微生物学”课程的授课方法与技巧作了如下改进,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应用型高校“农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

  1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首先,在理论课上增设抢答环节,即在每次课程内容开始前,针对上次授课内容进行提问并抢答,抢答正确者会给予分数的奖励,每生每节课可抢答多次,但只记分1次,教师于课间将分数登记在过程性评价表格中,计入平时成绩。该措施通过在2017级与2018级农学专业中试用,效果很好,大部分学生为了能快速准确地抢答并得分,课上认真听讲、积极互动,利用课余时间整理知识点,对有疑问、不明白的地方及时和教师沟通,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其次,在授课过程中,改变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的授课方式,采取鼓励、启发、讨论与探究等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真正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加深学生的印象。除此之外,笔者还精心制作了微课在线课程,一方面教师会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在线学习,记录学习的难点和有疑问的地方,并在线下授课过程中与教师进行交流与讨论;另一方面,通过在线课程对所压缩的教学课时进行补充和拓展,学习结束后将其作为过程性考核的一部分纳入平时成绩。通过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很好地激发,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与并回答问题,提高了学习效率。

  2实验教学的改革为了改变

  目前学生上实验课玩手机、聊天、抄袭实验报告,以及最后仅凭实验报告评定实验成绩的现状,对每个实验都设定了相应的技能考核点(表1),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等级。以此作为参考,再结合学生实验报告的书写认真程度、完整程度、结果正确与否等给出实验成绩。这样不仅使成绩的评定更为科学,而且使学生对待实验课不再敷衍了事。通过试行笔者发现,每个学生对自己都很负责,会认真对待教师要考核的技能知识点,甚至有些学生为了得到最高等级而不厌其烦地进行练习,这种情况在以前教学中是不会出现的。实验中技能考核点的增加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实验中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4],这更符合当前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3考核方式的改革

  教学考核方式应和教学方式的转变相呼应[5]。目前,学校很多课程存在的现状是部分学生上课玩手机、打游戏,或整学期不上课,通过考前突击并找教师划范围、考试中作弊等形式通过考试或获取高分。这种单纯用一张试卷(期末考试所占比例为80%)来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方法过分强调试题的客观性和标准化,其弊端就是不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平时的参与情况与学习态度,忽视了社会人才需求对考核的调节作用[6]。改革后的考核方式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情况与能力作为考核重点,对学生进行较为全面综合的评价。改革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例由80%降至50%,实验成绩比例增加至30%,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抢答、笔记、章节小测与考勤等)增加至20%。该考核方式2018—2019学年首先在2017级农学专业试行,通过数据统计发现,该课程2017级学生通过率为100%,总评成绩平均为80.29分,70~89分段学生所占比例为83.50%,优秀率为10.00%;未改革前(以2016级农学专业为例),学生不及格率为11.24%,总评成绩平均为72.64分,70~89分段学生所占比例为55.06%,优秀率为8.99%。为进一步优化教学改革,使考核方式更加客观、公平,笔者在对2018级农学专业授课过程中,通过学习通增加了章节在线测试环节与学习任务点完成环节,优化后2018级学生通过率仍为100%,总评平均成绩降为77.82,70~89分段学生所占比例降至73.68%,优秀率降为7.89%,成绩更符合正态分布。通过3学年数据对比,考核方式改革后,学生通过率提高了,学生成绩多集中在70~89分,优秀率上下浮动不大,说明全面考核方式虽能提高学生的通过率,但想做到面面俱到也有一定难度。

  4结语

  该项目已在2017与2018级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农业微生物学”课程中应用并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对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稳步提升。通过学生对课程的积极性、笔试和实验操作的成绩结果综合分析可以看出,理论教学课时的压缩并不会影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且微课教学、讨论互动式教学相结合的模式非常适用于“农业微生物学”的理论和实验教学。接下来将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期使教学改革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宋愉静.应用型大学背景下的课程改革方法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7(8):91.

  刘一鸣,刘静.试论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5-88.

  李彩侠.应用型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J].高师理科学刊,2016,36(3):99.

  杨金水,袁红莉,李宝珍.“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农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微生物学通报,2020,47(2):641-648

  宋晋辉,*郭江,郭会婧

上一篇:生态文明建设下“农业生态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下一篇: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