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生成机理与引导策略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06-01 09:56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强化价值引导”。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就需要进行解构研究,了解其内在结构及形成过程。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是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对于就业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在就业实践过程中通过就业选择行为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价值取向。就业价值观是在内在需要、社会认知、自我意识和个体经验这四个要素的相互作用下逐步形成的。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努力构建包括就业观念教育、就业认知教育和就业体验教育在内的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体系,通过对影响因素的正向作功,唤醒学生的价值觉知,树立科学的价值期待,明确正向的价值准则,实现价值引导。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生成机理;引导策略

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生成机理与引导策略

  习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强化价值引导”。大学生就业期的多元信息冲击造成了职业选择取向的复杂化。过度关注个体价值忽视社会价值会带来趋利性,信息庞杂会带来择业的盲目性。完全靠市场机制来自发的调节和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过程非常缓慢且得不到有效的根本解决方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校大学生就业观教育提供了重要的价值导向,是对多元价值取向的整合和消解。[1]

  更新了一篇大学生相关的论文,如大学生价值观论文参考文献,您可以点击并前往查看。

  一、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概念界定和内在结构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某种事物对人的作用、意义、价值的观点、看法和态度。价值观决定了“好与坏”的标准,是推动或牵制一个人采取决定与行动的内心尺度,是影响一个人行为与态度的轴心因素之一。[2]就业是劳动主体从事合法的社会劳动,创造社会价值,获得劳动报酬的实践活动。因此,就业本身就具有社会性,体现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统一。

  二、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生成机理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要有目的有计划使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与社会的主导价值观一致,将社会的主导价值观变成大学生接受、认同和遵从的判断是非对错的标准。实现“价值引导”,就需要认真研究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围绕关键因素开展教育活动才能实现教育目标。

  三、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引导策略

  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是高校对大学生开展的前后相继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实践活动,以促进大学生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体就业价值观为教育目的,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和针对性。对大学生的内在需要、社会认知、个体经验、自我意识等影响因素积极正向作功,唤醒学生的价值觉知,树立科学的价值期待,明确正向的价值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就业观教育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思想内核。

  1.生涯规划教育唤醒深层价值觉知

  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既要尊重大学生个体在求职择业过程中的多样化需求,同时又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作用,其中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就是将两者结合起来开展教育的切入点。目前关于大学生就业观的研究多局限于心理学、社会学视角,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也多采用西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成果。就业价值观教育归根结底是价值观教育的形式之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应将价值观教育和生涯规划教育相结合,在生涯规划教育中实现思想教育和知识传授的有机统一

  2.就业认知教育增强正面社会认知

  就业认知教育的内容包括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大学生就业的整体形势、的就业政策、学校的就业环境、进校招聘企业的统计、专业的就业前景等,为学生提供相关就业信息和数据,开展毕业生就业现状与趋势的大数据分析,为大学生理性择业提供依据。缺少理性认知的就业预期,有空想的成分,需要通过探索和尝试来验证和修正。高校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就业形势,合理就业预期,把个人理想和就业现状相结合,理性评价,科学选择。

  参考文献

  [1]陈章龙,周莉.价值观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27.

  [2]刘海滨.大学生创业价值观转变的影响因素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1):154-160.

  [3]李德顺.价值论[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12.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1.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九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30.

  郭欣,王清亚

上一篇:互联网+”新媒体创新高职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探析 下一篇:成本因素与种粮收益的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