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05-08 09:52
摘要:2012年对聘用上海市高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的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在选用毕业生时较多持实用主义倾向,但不同地区、类型和规模的用人单位选用毕业生的要求各不相同。非上海地区的用人单位、国有企事业单位和规模较大的企业更看重毕业生的学术背景,其余的单位更看重毕业生的性格和人际能力。用人单位虽然基本认可高校毕业生的质量,但满意度远低于其他和地区,对高校就业服务的评价也相对较低。
关键词:就业能力;高校就业服务;用人单位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政府职能与治理模式的转变,公共项目的规划、管理和评估方法逐步向私营部门靠拢,强调以用户为中心,聚焦项目实施的结果与产出。[1]高等教育是这一转变过程的积极参与者,从用户视角考察高等教育系统表现的研究渐趋增多。上海从2010年起,对录用上海高校(包括本科院校、专科院校和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开展年度调查,分析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与满意度,以及对高校就业服务工作的评价。本文分析、总结2012年度上海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的调查结果。
一、研究方法
2012年上海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就定量研究而言,我们根据上海66所高校①提供的2012年录用该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名单,通过电话方式开展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735份。问卷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用人单位背景信息,如单位类型与规模;第二部分征询其聘用毕业生时最看重的三项品质;第三部分了解其对毕业生各项品质的满意度;第四部分询问其对高校就业服务的满意度。
二、用人单位的选才标准
对于用人单位依照何种标准选聘员工,现有研究给出了多种多样的回答。总体而言,这些标准可以分为四类:学术背景、专业背景、个人品质和人际能力(interpersonalabilities)。据此,本调查列出十项标准:反映学术背景的毕业院校、学历和学习成绩;反映专业背景的所学专业、实习实践经历和专业技能证书;反映个人品质的通过专门测试获得的性格与职业岗位吻合度;反映人际能力的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用人单位可从中选出三项,作为选用毕业生的最关键准则。
三、对毕业生的评价
本调查邀请用人单位从专业技能、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职业道德、团队精神和综合素质六个方面,对毕业生进行评价,并就其对毕业生的整体满意度,给予评分。
1.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质量基本表示满意结果如表3所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整体满意度达到84%。其中,毕业生的职业道德、团队精神和综合素质得到了80%以上用人单位的首肯(包括选择“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用人单位),70%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学习能力表示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只有创新精神一项未得到50%用人单位的肯定。这些数字说明,除创新精神外,毕业生的各项素养和总体素质基本上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2.用人单位对不同类型高校毕业生的满意程度互有差异
表4显示,除团队精神外,用人单位对不同高校毕业生的职业道德(χ2=31.36)和综合素质(χ2=31.63)的满意度,呈现出统计上的差异性(p<0.05);对创新精神的满意度,呈现出统计上的显著差异(χ2=33.80,p<0.01);对专业技能(χ2=48.91)、学习能力(χ2=61.64)和整体情况(χ2=41.55)的满意度,呈现出统计上极其显著的差异(p<0.001)。
四、对高校就业服务的评价
问卷的第四部分邀请用人单位从三个方面对高校的就业服务进行评价:一是高校提供的招聘服务;二是高校与用人单位建立密切联系的主动性;三是高校就业服务的整体水平。
1.用人单位对高校就业服务的满意度不高
总体而言,用人单位对高校就业服务的满意度不高,对上述三个方面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例均未超过70%。其中,又以对高校主动联系用人单位的满意度最低,仅56.7%,并有约10%的用人单位对此表示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在这方面,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满意度要高得多。例如,在招收西华盛顿大学毕业生的企业中,77.7%的企业认为该校与企业的联系非常好或比较好。[13]需要注意的是,约120家用人单位没有对相关问题作出回答,占参与调查的用人单位总数的7%左右。这些用人单位表示,它们与高校没有任何形式的联系,说明高校在主动开展校企联系上,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2.不同用人单位对高校就业服务的满意度互有差异
就类型而言,不同类型的用人单位对高校与其主动联系的满意度存在统计上的差异性(χ2=33.98,p<0.05),对高校招聘服务(χ2=45.04)和就业服务整体水平(χ2=48.17)的满意度,存在极为显著的差异(p<0.001)。其中,政府机关对高校与其主动联系和招聘服务的满意度分别为72.7%和78.3%,对高校就业服务水平的整体满意度高达90.9%,明显高于其他各类用人单位。相反,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的满意度均较低,对高校与其主动联系的满意度分别为55.0%和53.2%,对高校招聘服务的满意度分别为67.0%和64.7%,对高校就业服务整体水平的满意度分别为63.9%和64.0%。
五、结论与建议
对2012年录用上海高校应届毕业生的用人单位的调查发现,第一,用人单位在选用毕业生时,较多基于实用主义考虑,关注其专业背景,以求其尽快适应用人单位的工作环境与技能要求,或多或少忽视了其通用技能和人际能力,尽管后者对毕业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同样重要。在此,需要对用人单位开展培训,让它们更充分地认识自身在员工专业发展和培养中的角色,承担更多的责任。在培训中,还需要让用人单位了解不同类型高校的特色与专长,避免其招聘过度集中于少数重点高校。
参考文献:
[1]LUJANS.EmployerSatisfactionSurvey:Spring2001[R].Edinburg:TheUniversityofTexas-PanAmeri-can,2001:1.
[2][5][7]TheGallupOrganization.Employers’Percep-tionofGraduateEmployability:Summary[R].Omaha:TheGallupOrganization,2010:4,6,6,8,19.
[3]JACOBS,HUUIL,INGS.EmployerSatisfactionwithGraduateSkills-ACaseStudyfromMalaysianBusinessEnterprises[EB/OL].http://bai2006.atisr.org/CD/Papers/2006bai6231.pdf.
丁笑炯
上一篇:大数据时代高校精准就业服务工作研究 下一篇: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