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03-17 10:16
摘 要: 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有着七十年的丰富实践经验,对中国总体外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具有党际诉求与国家利益双重属性,中国共产党在对外交往中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与落脚点,通过党际关系带动国家关系,服务国家利益。政党外交能够冲破政府外交的各种阻力,有力维护国家利益。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外交的重要途径之一,政党外交成为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十八大以来政党外交发挥独特优势,促进与实现国家利益,进一步丰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内涵。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国家利益;大国外交;十八大
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作为一种实践现象在抗战时期出现雏形,对民族独立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政党外交”主要以“党的对外工作”、“党际联络”等词语来表达。1987年7月6日《人民日报》首次出现“政党外交”一词,1998年4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访日期间首次提到“政党外交是国家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112。
至此,“政党外交”由一种实践现象进入理论研究者视野。通过梳理不同专家学者有关“政党外交”定义,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政党外交”突出“政党”特色与作用,强调政党在对外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如“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在为特定的目的而斗争的过程中,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各种类型的政党进行交往、合作和斗争的政治行为”[2]12,或者把政党外交视为党际联络工作或党的外事工作,把政党外交与中国共产党的对外联络工作等同起来[3]206,“主权国家合法政党之间开展的国际交流、对话与合作”[4]17,执政党或参政党在为特定的目的而斗争的过程中,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各种类型的政党进行交往、合作和斗争的政治行为。[5]49第二,“政党外交”突出“外交”色彩,政党对外工作直接服务国家关系、国家利益。如一国政党在国家总体外交战略的指导下,为维护国家利益和促进国家关系与其他主权国家的合法政党及政党国际组织进行的联系和交往,[6]18“在国家总体外交战略的指导下,一国之合法政党与其他政党或政党国际组织,为促进或影响国家关系、维护本国利益而进行的国际交流、对话和合作”。[7]127
尽管“政党外交”概念不尽相同,但其内涵却相似。政党外交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将政党对外交往与国家外交事业相联系,通过政党对外工作来服务国家外交事业,加深党际关系的同时促进国家关系的发展,进而维护国家利益。政党对外活动不仅仅是单纯的党际间交流与学习,加深不同政党关系,扩大政党国际影响力,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不同政党间的相互理解与对话,能够在关键点上达成事项,消除国家关系的负面因素,越过政府外交的阻力,快速有效地坦诚对话,维护国家利益。
一、政党外交属性分析
一说到政党,首先是看它信仰什么,以什么思想为主导,信仰是政党的一面旗帜。[8]29不同类型的政党有着不同的信仰,信仰成为政党特殊的标志。信仰最终体现在政党党纲文件中,指导政党内外活动。政党在处理涉外活动时,特别是执政党在对外活动与“外交”相联系时,政党外交的作用就更加丰富,一方面满足本党的利益(或诉求),树立良好的政党国际形象,扩大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政党对外活动肩负国家外交使命,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通过党际渠道,牵线搭桥来带动国家关系的发展。
(一)政党利益(或诉求)与国家利益关系
政党自成立以来就有着明确的利益诉求,努力获得本国范围内的合法地位,或者取得政权,保持政权等。某一政党与不同类型政党交往时,政党的利益目标就是让国际社会不同意识形态的政党接纳本党,扩大本党国际生存空间,提升本党国际影响力,增加本党国际政治资本,为本国执政能力加分。政党对外工作中先与意识形态相同或类似的政党交往,再扩大国际交往空间,与不同类型的政党建立联系,扩大人脉。通过政党对外活动,国外政党,国家能够支持或理解本党在本国范围内的新政策,有利于增加执政资本。
现代国家制度之父黎塞留谈道“为国王效忠高于一切,使维护国家利益成为最高准则”。[9]524黎塞留有关国家利益的思想深刻影响着西方资产阶级国家利益观。国家利益是一国之内各种利益的有机总和,服务和满足一定疆域内大多数民众的普遍利益,包括国家具体利益与国家抽象利益,具有全民性、多样性、长期性等特点。政党,特别是执政党在对外活动中自然承担着实现国家利益的使命,对外活动将政党利益与国家利益高度有机融合。
政党外交与政府外交并驾齐驱,相互补充与共同发展,政党外交自然要求政党在对外活动中同时兼顾政党利益和国家利益,对外活动着眼和服务于政党利益与国家利益,通过政党活动来实现本党利益诉求的同时,服务国家利益。
(二)党际关系与国家关系
在政党外交视域下,党际关系是不同国家政党间交往联系的总称,旨在加强党际联系,党际关系的好坏反映政党间联系与发展程度。政党间关系有好有坏,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之中。政党对外活动的主要目标在于加强与不同类型政党间关系,借鉴先进治国理政理念与经验,提升本党执政能力和国际地位。
简单来讲国家关系指国家相互交往频率与偏好的程度。两个国家频繁往来或者很少交流,或一国对他国显出亲密或者敌视状态等,都清晰地反映两国发展程度。政党是国家外交政策的主要决策力量与推动力量,对国家间关系的好坏有着很大的影响。不同政党间关系发展良好,很大程度上推动国家关系向前发展,相反,党际关系出现后退,国家关系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政党外交的特殊作用就在于通过处理好党际关系,以此连接纽带,推动与相关国家关系发展。以党际关系引领国家关系,以政党交往来促进两国国家关系的发展。党际关系从属并服务于国家关系的发展。两者间的关系不是相互替代,而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二、维护国家利益: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的根本出发点
(一)政党外交视域下的国家利益
从国家层面来讲,国家利益是一切满足民族国家全体人民物质与精神需要的东西。在物质上,国家需要安全与发展,在精神上,国家需要国际尊重与承认,[10]10“民族国家追求的主要好处、权利或受益点,反映这个国家全体国民及各种利益集团的需求与兴趣”。[11]161从中国共产党政党角度而言,当今中国核心国家利益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不动摇,宪法规定的制度不改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不中断。中国共产党政党对外工作要服务于国家总体利益,即国家核心利益和国家具体利益。将国家利益作为对外工作最高宗旨,服务国家发展。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12]8这就很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对外活动中时时刻刻服务国家利益,满足本国人民的需求,将人民的幸福、民族复兴、人类和平作为政党活动的最高原则。
(二)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的历史实践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党外交实践已有七十年经验。七十年的丰富政党外交经验给新时期下政党外交提供了许多新的思路和方法,对国家间关系的改善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通过梳理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历史,可将其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即从建国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今,其划分标准就是政党对外交往是否以意识形态定亲疏,党际交往对象是否局限于社会主义政党,一般与资本主义政党不发生直接联系。
1. 上世纪70年代末之前政党外交历史
由于历史因素,新中国成立后遭遇西方国家敌视与经济封锁。中国采取“一边倒”政策,加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这段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外工作主要集中在国家主权、安全利益,防止西方和平演变,对外交往以意识形态相同或相似为原则,利用党际关系引领国家关系,用党际关系带动国家关系发展。
中国共产党对外工作中以意识形态亲疏为原则,党际对外交往限于社会主义政党,与资本主义政党并无直接联系。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利益,成为早期政党外交的主要内容。如朝鲜战争爆发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分析国内外形势,做出“支援朝鲜人民,推迟解放台湾”[13]43重大决策,对周边国家安全、提升国际影响力与国际声望,起到重要作用。1958年苏联提出共建长波电台的建议,中国共产党对苏方明确讲到“要讲政治条件,连半个指头都不行”。[14]328即使面对社会主义政党的建议,中国共产党也是站在国家利益的角度来处理党际关系,对损害国家核心利益的事不容商量。此外,这一时期中国向越南、柬埔寨、古巴、蒙古、罗马尼亚等国家低息或者无息提供资金或者物资,既维护了周边国家安全,也是维护社会主义政党和国家团结。1961年蒙古部长会议副主席迈达尔在陶拉盖图发电厂庆祝会上说道“在蒙古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给我国提供了大公无私的援助”[15]。这些事件的背后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在特定条件下以国家主权、安全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上维护国家利益。通过采取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对稳固国家新政权,打破国际僵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之后政党外交历史
世界在变化,我们的思想和行动都要随之而变。[16]274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国际社会发生很大变化,世界格局从斗争走向缓和,发展成为各国主要任务。新时期下中国共产党对外政策也发生变化,政党外交工作全方位展开,对外交往不以意识形态划线,党际工作全面展开,党际关系从属于并完全服务于国家关系,政党外交工作围绕国家利益需要展开。
首先,政党外交摒弃意识形态,全方位开展对外党际工作。“要重视广泛的国际交往,同什么人都可以打交道,再打交道的过程中要趋利避害”,[17]260党际交往跨越意识形态,与不同信仰政党交流,面向世界各国政党,其本质在于服务国家利益,促进国家关系。其次,“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18]348国家主权、安全利益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党外交所关心的重要内容,不管时代主体如何变化,对于国家核心利益的维护没有置于从属地位。如2012年钓鱼岛购岛事件发生后,中日两国关系降温,中国共产党与日本不同党派通电或互访。2013年4月28日日本自民党总务会长代行二阶俊博访华谈到“多年来中方对与其交流的重视和多次访华的精心安排,表示越是在困难时期越要加强双方政治家的坦诚对话和交流”。[19]67随后,日本自民党、民主党、公明党、维新会国会议员等人访华,就中日当前问题坦诚交流,直到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晤时,中日关系才逐步回暖。中日问题上,政党外交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冲破各种阻力,以国家利益为首要目标,用好政党外交特殊渠道,缓和国家关系,维护国家利益。最后,党际交流更加务实,经贸因素注入政党对外交往中。经济自由化与全球化加深了各国之间的联系,各国命运息息相关。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各国经济事务联系紧密。在此背景下,政党外交变得务实,党际活动涉及经济领域,政党多次率经济事务考察团出访,与当地公司洽谈业务,加深相互依存度,增进两国人民感情。政党对外活动牵头,经贸搭台唱戏成为新时代政党外交的新特色,对稳固两国关系起到了良好的积极作用。
三、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维护国家利益的多个维度
政党外交维护国家利益首要体现在服务党和国家总体外交国际战略,推进国家经济建设,在涉及国家热点问题上,能够独辟蹊径,快速高效解决难点问题,化解僵局,打开局面,有利于推动国家大发展。
(一)服务党和国家总体外交国际战略
外交政策是按照本国内政需求制定的,不同时期国家对外政策会出现不同内容。政党外交肩负国家外交使命,自然也是为实现国家总体外交而服务的。
第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处在摸索与发展中。新中国成立前,与苏联党关系良好,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一边倒政策,中苏关系处于新中国政党对外工作中的重要地位。1950年中苏签订《中苏友好互助同盟》《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中苏关于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苏联对中国给予极大的支持与帮助,两国关系迅速升温。中国共产党坚持国际主义原则,对越南、古巴、朝鲜、非洲等国家提供大批物资,支持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即使发生波兹南事件和匈牙利事件,中国共产党以维护社会主义阵营大局为重,加强各党派联系,团结以苏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中国共产党这些举措对打破西方制裁,满足国民需求,稳定新生政权,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中苏关系恶化到文革结束,政党外交工作受挫,国家关系受损。中苏两党间的分歧公开,直至两国论战,在这期间中苏两国关系也随着党际关系的变化而逐渐生疏。中苏党际关系的变化引起中共与其他社会主义阵营政党间关系的变化,由于多数政党支持苏共,中国共产党与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罗马尼亚工人党、东欧捷克、德国、匈牙利、波兰等共产党关系出现矛盾,党际间的分歧迅速影响到两国国家关系。如1965年中古贸易谈判中,古巴要求中方提供与上年度同样数量的25万吨大米,中方以货源不足拒绝,只提供13.5万吨,古方表示强烈不满,两党关系破裂,两国关系发展受到影响。因此,政党外交全方位维护国家利益,以国家的需求来对外发展关系,推动国家关系。
(二)注重国家经济建设
经济全球化将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各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市场。各国政党对外工作更加务实,除了解决政治问题外,也涉及经济、文化、社会等不同领域,政党对外交往内容丰富,效果显著。经贸间问题已成为政党对外活动的主要议题之一,连接着政党、国家、国际组织等,有利于加强国家间交流。政党外交将经贸因素注入对外活动中,与各国政党联系突出经贸合作,形成了“政党交往搭台、经贸活动唱戏”,及“以政促经、以经促政、政经结合”等新思路、新做法。[20]205
四、十八大以来政党外交维护国家利益的新理念和新举措
当今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环境变化多端,不稳定因素增多,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并存,单边主义、恐怖主义抬头,国内问题国际化,单个国家已经难以解决新出现的问题。面对新的国际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将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作为对外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21]1552013年1月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提出,“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22]中国共产党明确表明,对外交往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政党外交对外交往以国家利益为原则,利用政党外交双重身份,促进与实现国家利益。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充分用好政党外交维护国家利益有了新的理念与措施,主要体现在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国家总体安全,推动建立新型政党关系,树立良好的党和国家形象。
(一)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23]2013年习总书记首次在国际场合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动将中国的命运与世界各国的命运相联系。之所以将中国命运与世界各国命运相联系,就是因为我们处在同样的发展环境中,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有着很多的发展交汇点与共同利益。世界各国的命运相互联系,单个国家难以脱离世界而发展自我,各国相互依存度超过历史上的任何时候,单个国家内部事务容易国际化。世界各国协力共进,将世界发展更好,中国也会发展好,进而也是服务国家利益的重要体现。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将沿线国家,甚至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用经济纽带带动起来,成为一个互联互通大舞台,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打造人类共同发展。在“一带一路”倡议实行的几年中,成果丰硕,反映良好,但同时也受某些国家的猜疑。中国共产党亲自出面与对方国家政党、专家学者召开研讨会,用数据说明此倡议的真实现状。尽管某些国家存在偏见与固执,但是政党间的直接对话,对化解分歧、消除误解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维护总体国家安全
2014年4月15日习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要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并系统阐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思想。[24]在国家总体安全观中,起统领作用的就是政治安全,国家政治安全引领国家安全体系。在国家政治安全中最为核心的就是党的执政地位,这也是国家核心利益。国家利益的维护与实现要求国家处于安全状态下,国家良好的外部环境才有利于实现国家利益。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与社会主义国家政党交往密切,按照“长期稳定,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全面合作”方针及“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关系,中共与越南共产党、老挝人民革命党、古巴共产党举办党政间理论研讨会,探讨治国理政经验,处理两国关切问题。中国共产党与其他类型的政党举办不同类型的会议,与美国、欧盟等国家政党交流机制化,稳定国家关系起到了良好的稳定器作用。2010年中共先后举办中欧政党高层论坛、亚洲政党扶贫专题会、世界妇女峰会等不同形式多边会议,组织“认知中国共产党”,邀请德国绿党、欧洲社会党、韩国大国家党、日本民主党等重要党际代表团多方位感知中国共产党,让世界政党真实感知中共的执政能力。针对“中国威胁论”、人权、西藏等问题,中共利用出访开展图片展出,如2009年中共代表团访问塞浦路斯,举办“中国西藏今昔”展出,各界人士看到西藏、新疆的新变化,有力回击抹黑中国政府的行为,维护了国家声誉。这些措施旨在让世界政党看到一个负责任的共产党,用实际政绩回击恶意言论。
结论
社会主义政党一经成立,便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建立紧密联系,政党对外工作超越国界,具有国际性质。政党外交源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于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政党间交流与学习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极大地改善与发展了国家间关系。
从新中国成立后算起,政党外交发展已经有了七十年历史了。要是从中国共产党成立算起,政党外交已经有近百年历史了。政党外交丰富的实践活动为新中国外交做出过重要贡献。在新中国成立早期,中国共产党与社会主义政党、国际组织保持紧密联系,加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维护新生政权与革命胜利果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国际格局发生很大变化,战争与革命的主题时代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时代需求,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党际交往跨越意识形态,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展党际交往,政党交往更加务实,国家间关系更加亲密与深入。现如今中国成为世界性大国,对外联系更加紧密与频繁,人文交流更加深入。政党在肩负国家大外交使命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国家利益问题上,能够迅速把控分歧,化解矛盾。
正因政党外交有着独特作用,成为外交前线的特殊使者,肩负外交使命,维护国家利益,成为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下,政党外交应该发挥政党独特优势,创新政党外交新渠道与新思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理念,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用政党关系带动国家关系,以政党利益服务国家利益,充分发挥政党外交的特殊渠道作用,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向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对外工作概况(1999)[M].北京:世界出版社,2000.
[2]许月梅.建国后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王福春.外事管理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周余云.论政党外交[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7).
[5]刘朋.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的现状与思考[J].学术探索,2010(2).
[6]王创峰.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6.
杨胜刚
上一篇:小甸集特别支部创建人群体特征探析 下一篇:北方越冬农作物生态补偿制度构建研究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