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03-17 09:51
摘 要: 随着公务员队伍的不断壮大,政府职能的转变,对公务员进行系统、有效的职业规划,引导公务员为实现政府目标而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已经成为公务员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目前,针对公务员这一群体的职业规划理论还不够完善,公务员自主进行职业规划的主观意愿并不强烈,对自身和职业的定位都不够明确,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组织培训的针对性不够。考虑到现在公务员职业规划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必须从个人层面和组织层面进行改进。
关键词: 公务员;职业规划;生涯管理
因为社会地位较高、工作相对稳定,公务员这一职业特别吸引人。自从20世纪90年代,我国实行标准的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以来,每年都有很多人通过考录的方式进入这一队伍,2020年度中央机关及直属机构录用公务员考试,是新公务员法修订实施后的第一次招考,通过报名资格审查的共有143.7万人[1],但计划录用人数仅为2.4万人,两者之比约为60:1[2],可见公务员录用考试竞争多么激烈,这一职业多么引人关注。随着公务员队伍的不断壮大,政府职能的转变,对公务员进行系统、有效的职业规划,引导公务员为实现政府目标而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已经成为公务员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一、对“公务员职业规划”的界定
根据新《公务员法》,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3]。职业规划,是指个体在面临职业选择或职业发展的过程中,对影响其决定或发展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将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结合起来,确定奋斗目标,并不断努力靠近或实现这一目标的整个过程;是个体根据自己的兴趣、动机、气质、性格、能力、价值观等,将自己定位在最能发挥自身优势的位置,选择和发展和自己最匹配事业的过程[4]。职业规划是动态的,是不断发展的。
公务员职业规划就是公务员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倾向,将个人目标、个人发展与组织目标、组织发展相结合,同时,结合时代特征,确定职业目标并不断努力实现的全部过程。
二、公务员进行职业规划的重要意义
公务员的职业规划,无论是对于组织来说还是对于公务员的个人发展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一)有利于公务员自身的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人们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挑战和风险总是同时存在的,人们感受到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每个人都要在日益变化的复杂环境中找到自己的职业方向,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公务员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虽然看似职业相对稳定,但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公务员在职业发展中经历很多变数,社会和公众也对公务员提出更高的要求,面对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诸多变化,公务员进行职业规划就显得至关重要。公务员需要对自己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重新评估自己的能力,根据组织的发展,抓住环境变化给自己带来的机遇,拟定科学合理的职业发展目标,并结合现状制定行之有效的职业发展计划,并根据未来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在工作中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时,也可以通过适时调整自己的职业目标,缓解压力,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公务员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既能够帮助公务员成就自己的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能够实现组织与个人目标完美结合,提高政府的工作绩效。
(二)有利于完善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经历了八次国务院政府机构改革,改革有助于完善政府自身机构,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提高行政效能,进而形成公正透明、行为规范、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国家行政管理承担着为人民群众服务、管理社会事务、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职责,公务员作为承担这些职责的直接管理者和参与者,他们的办事能力和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政府的工作效率,关系到人民对政府是否满意,直接决定着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能力。因此,政府在人力资源中引入公务员的职业管理,帮助公务员进行职业规划,帮助公务员了解自己的能力和个人特质,帮助其在完成组织目标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可以充分调动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他们的工作效率,减少职业倦怠现象的发生。公务员职业规划和职业管理的相关实践探索,有利于完善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有利于完善国家的治理体系。
三、公务员职业规划的现状
(一)理论不够完善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建立和实施国家公务员制度,在多个地区建立试点开展实践探索,为了使这一制度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条例、文件、法规等,三十多年来,我们在不断地探索和完善这一制度。但是,针对公务员这一群体的职业规划理论还不够完善,专家学者们引用国外理论较多,没有结合我国国情建构符合我国公务员职业特点的理论体系,对实践工作的指导性不强[6]。
(二)公务员自主进行职业规划的意愿并不强烈
以往一些调查表明,公务员自主进行职业规划的意愿并不强烈2017年湖北省一项研究显示有清晰职业规划的基层青年公务员比例仅为29.4%[7],广东省一项调研显示,基层公务员中“有自己的职业规划”的比例仅为30.2%[8],主观意愿是一个人完成职业规划的决定性因素,公务员进行职业规划的主观意愿不强烈,会直接影响公务员职业生涯管理的效果。只有主观上弄明白“我是谁”、“我想干什么”、“我应该如何做”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地实现一个人的职业规划。
四、优化公务员职业规划的路径
(一)个人层面
1. 自我认知。职业行为的实施主体是个人,所以,拟定职业规划时,正确地认识自己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只有了解自己,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才能在工作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首先,公务员应分析自己具备哪些职业技能,通过组织提供的各种职业培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全面提升自己的技能,通过系统内举办的各项比赛了解自己具备了哪些专业知识,积累了哪些实践工作经验,同时深层次地剖析自己在哪些能力方面存在不足。除了知识和技能,公务员还应深层次剖析自己的人格特质或工作动机等。美国的社会学家麦克利兰(D.C. McClelland )通过大量的研究得出结论,决定一个人职业成功的因素除了知识和技能,更多受到人格特质、自我概念和动机需要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考试等方式获得工作中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借助一些心理学测评工具深刻剖析自己的动机、人格特质等[10]。例如,可以通过霍兰德(John Holland ) 测验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通过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量表测量自己的职业性格,借助这些心理学应用工具,帮助公务员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在职业选择和发展中,将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综合考虑进去,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位,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2. 环境认知。一个人的发展无法脱离他所处的环境,如果说公务员自身是影响其职业发展的内部因素,那么环境就是影响公务员职业发展的外部因素,外部因素也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公务员的职业决策和发展,影响公务员整个职业发展的走向。公务员对环境的认知主要包括了解其所处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时代背景,公务员这一职业要求其职业规划必须紧跟社会和时代发展,政治形势、经济形势等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公务员的职业发展,因此,公务员的职业规划必须把这些宏观环境考虑进去。微观环境主要指公务员工作的内部环境,例如组织的工作目标、组织的结构和职能、发展空间、组织文化、人际关系等。这些微观环境对公务员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以组织文化为例,如果公务员自身的价值观与组织文化相匹配[11],就会对公务员的职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反之则会影响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组织层面
1. 完善针对公务员的职业规划理论。职业规划理论有很多,国外的职业生涯理论更多针对企业员工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业规划和升学就业,公务员工作有着特殊的工作性质,组织应结合新公务员法中规定的公务员的权利、义务和管理,参考新《公务员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结合公务员的岗位、层级,兼顾政府目标和个人目标,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针对我国公务员的职业规划理论。
2. 加强实践探索。理论的建立与完善离不开实践的探索。针对公务员的职业规划,我们国家一些地区已经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实践尝试[14],例如,建立人才库,对公务员进行分类管理;签订职业规划书,了解公务员的目标需求与技能优势;对公务员分类指导,注重理论指导与实践锻炼。应进一步加强针对公务员职业规划的实践工作,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完善我国的公务员生涯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0年度公务员招考网上报名和资格审查工作结束[EB/OL].国家公务员局网,(2019-10-26)[2020- 07-06].
[2]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0年度公务员招考报名即将开始[EB/OL].国家公务员局网,(2019-10-14)[2020-07-0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含草案说明,2019年最新修订)[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9.
[4]刘佳星.基层青年公务员的职业生涯规划研究[J].现代商业,2017(4):81-82.
马 征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