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1-03-12 09:02
摘 要: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举措。井研县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从无到有,构建了以县疾控中心为重点,县人民医院为支撑,镇(街道)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依托的县、镇(街道)、村三级传染病监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但是还存在配套基础设施薄弱、财力保障相对不足、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应急物资储备和供给效能不足、监测报告网络系统不健全、公共卫生意识不强等问题。为此,必须要完善体系建设,筑牢公共卫生应急防控网络;强化供给能力,提高公共卫生应急防控水平;强化三大保障,夯实公共卫生应急防控支撑。
关键词:公共卫生;应急防控;机制
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举措。2003年“非典”的发生和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都是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的大考,对我国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出了更多挑战,也对基层卫生防控体系建设带来了更多机遇。如何建立和完善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机制值得我们深思。
一、井研县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现状
乐山市井研县幅员面积840平方公里,辖14个镇、1个街道、96个行政村、23个社区,户籍人口39万人,常住人口30.7万人。共有卫生健康机构414个,其中公立卫生健康机构33个(县级公立医院2个,公共卫生专业机构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7个),民营医疗机构5个,个体诊所59个,村卫生室317个。2003年“非典”疫情发生以来,井研县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构建了以县疾控中心为重点,县人民医院为支撑,镇(街道)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依托的县、镇(街道)、村三级传染病监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
(一)卫生应急指挥体系基本完善
井研县初步形成了“指挥有力、信息畅通、反应迅速、处置有效”的应急处理体系,成立了卫生应急指挥部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结合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梳理职能职责权限,健全完善制度机制,初步实现了井研县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和统一调度。
(二)预警监测网络系统较为灵敏
按照“统一、高效、快速、准确”的目标,井研县初步构建了疫情监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体系,实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目前,全县32家县、镇(街道)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村级卫生室均实现电话报告镇(街道)卫生院,再由镇(街道)卫生院汇总后上网直报。县疾控中心落实专人每天上网浏览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编写“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月报、年报”等信息资料,切实做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发现、早报告、早应对。
二、当前井研县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存在的短板与差距
(一)基础配套设施薄弱
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陈旧不全,应急设施和应急物资储备缺乏,应对较大规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明显不足。县级医疗机构无相对独立的传染病病区、负压病房,除井研县人民医院、井研县中医医院有CT设备和个别镇卫生院有DR影像外,还有70%的镇卫生院短缺DR设备;发热门诊或发热哨点诊室设置不规范;除井研县疾控中心、井研县人民医院外,其他医疗机构均未配备应急设备,无应急物资储备,全县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的转运能力、医疗救治能力明显不足。
(二)财力保障相对不足
由于受“重治疗、轻预防”传统观念的影响,再加上井研县财力有限,公共卫生应急工作经费缺乏长效投入机制。近5年来,井研县在卫生防疫事业上的投入占整个医疗卫生事业投入的权重不高,硬件设施、人员配置、经费保障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导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防控和救治能力较低。
三、关于完善县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机制的思考与对策
(一)完善体系建设,筑牢公共卫生应急防控网络
1.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设立卫生应急办公室,组织指导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和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加强卫生健康部门与应急管理部门的协同联动,形成政府主导、指挥统一、分工明确、部门协同、社会参与、信息畅通、反应快捷、响应及时、处置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根据事件的不同级别和规模,完善监测、预警、报告、救治等应对处置方案,明确相关部门管控措施方案,加强相关能力建设和储备。
2.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强城乡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建立可能引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险源信息资料库。在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的基础上,完善传染病监测哨点的布局和信息直报系统。在井研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的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职业病防治科、儿科、门诊、急诊等重点部门设置病情监控站(点),采集病情数据;在酒店、大型商超、农(集)贸市场、厂矿企业等人群聚集地设置食品、外环境等样品采集点,采集检测数据。通过公共卫生网络体系,及时掌握公共卫生事件发展动态,从各监测站(点)、采集点提取检测数据分类汇总、分析报告,按照“散发、爆发、流行、大流行”等疫情趋势,实行“蓝、黄、橙、红”等级预警,科学调整公共卫生应急工作的预案措施,为应急指挥机构提供第一手的疫情防控监测预警资料。
(二)强化供给能力,提高公共卫生应急防控水平
1.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抢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对当前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倾斜的政策机遇,积极引进中央、四川省级财政资金新(扩)建县级综合医院、独立传染病医院(病区)和镇卫生院。加强井研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建设,实施区域医疗中心发热、肠道门诊等感染性疾病门急诊标准化建设、实验室快速检测能力建设、负压救护车辆设备配置等项目,提高县级医疗机构的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救治转运能力。推进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在具备条件的镇(街道)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发热门诊区,完善CT、DR、救护车等医疗设备配置,强化预检分诊、隔离观察、协同转运、应急处置等功能,发挥基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业务支撑平台作用。科学配置医疗资源,根据井研县镇(街道)、村等区域行政机构的适时调整,将项目建设、医疗设备配置、人才培养等医疗资源布局向县级、镇级、村级医疗机构倾斜,确保每个行政村至少有一所标准化村卫生室,每个镇(街道)有一所达标卫生院,全县至少有一所二级以上综合医院。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合理核定公共卫生机构的人员编制,按照“保基本、强基层”的原则,根据辖区人口数,按标准核定县疾控中心、县妇幼保健院、镇(街道)卫生院公共卫生工作人员编制数。提高基层公共卫生人员的待遇,细化落实“两个允许”,即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实施一类财政保障、二类绩效管理的保障与激励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制定公共卫生人才引进计划,积极引进紧缺人才或“高精尖”技术人才,建立合理的人才梯队。
张德平
推荐阅读:中国公共卫生学报容易发表吗
上一篇:科技革命与资本形态演变论析 下一篇:社会矛盾视角下安全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