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12-26 10:42
【摘 要】在小学时期,语文是每位学生都应该重点学习的一门学科。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将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浅议教师可采用给学生讲解阅读技巧、利用思维导图以及采用情境导入的方式有效教学小学语文阅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虽然很多学生在就读小学之前便接触过语文的相关内容,如识字和拼音等,但小学时期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语文教育的时期。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受到了教育相关部门的重视,因为学好语文能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其他学科,所以每位教师都应该重视小学时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接下来笔者将浅议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一、给学生讲解阅读技巧
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教学内容,如听、说、读、写这几大板块。这几大板块存在一定的依存关系,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它们还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能获取一定的语言信息,而这些语言信息便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并且通过阅读学生还能获取需要学习的内容,无论学生学习何种内容都需要依据阅读这一途径,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重视阅读教学工作。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班级的阅读教学难以处于有效的状态,这主要体现在很多学生都存在阅读困难的问题,他们并不能在教师的要求下完成阅读任务,有些学生即使能一字一句地进行阅读,但他们却不能理解阅读的内容。产生这样的现象不仅会影响教师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渐渐丧失阅读的乐趣,从而影响他们阅读能力的提高。据笔者观察,很多班级的阅读教学之所以不能处于有效的状态,便是因为学生缺乏阅读的技巧,他们依然在采用盲目的方式进行阅读,从而影响阅读效果。基于此,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阅读的技巧,让每位学生都能依照相应的方法进行阅读,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要想给学生讲解阅读技巧,教师应该认识到阅读技巧的重要性,并将其融入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在教学阅读的过程中,很多教师都认为阅读文本较为简单,即使不采用阅读技巧也能完成阅读任务,因此便认为没有必要给学生讲解阅读技巧,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小学生年龄尚小,他们所积累的学习经验较为匮乏,对于大多数小学生而言,阅读文本存在一定的难度,如若教师不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技巧,很多学生即使花费大量的时间也难以有效地进行阅读,所以教师应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并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给学生讲解阅读技巧。虽然阅读方法有很多,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所阅读的文本类型给学生讲解他们能理解的阅读方法,教师切勿给学生讲解一些较为高深的阅读技巧,这样不仅会无端耗费教学时间,还会严重打击学生阅读的信心。这就要求教师应在上课之前精心备课,即精心准备适合学生学习的阅读方法。当然,在给学生讲解阅读方法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借助相关阅读文本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方法进行阅读,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更加扎实地掌握阅读技巧。
二、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学
阅读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重要内容,阅读教学是否处于有效的状态能直接决定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虽然很多教师总是竭尽全力地进行阅读教学,但学生的阅读能力却始终没能得到提高。产生这一现象不仅包含学生自身的原因,还和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有极大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很多教师都会完全依据阅读文本并采用从第一段讲解到最后一段的方式进行教学,虽然采用这一方式的确能引导学生学习与阅读文本相关的内容,但这一教学方式不仅会耗费大量的教学时间,还不能保证阅读教学始终处于有效的状态,很多学生都会渐渐养成依赖教师进行阅读的坏习惯,并且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阅读教学,也会使学生采用固定的方法进行阅读,致使其阅读效率低下。众所周知,阅读是一个理解文本主要内容以及梳理重要信息的过程,如若没有一字一句地读完一篇文章,并不能达到理想的阅读效果,基于此,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学。简单地说,思维导图指的是以某一主题或论点为中心并延伸出与之相关的信息的图示形式,这是一种新兴的图示形式,能简化阅读过程,同时也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文本的内容。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能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熟知一篇文章的重要信息和主要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应在上课之前精心备课,即根据阅读文本设计出与之相关的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宜马上给学生提供思维导图,而应该给学生提供思维导图的中心并引导学生填充与之相关的信息,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提炼主要信息的能力,还能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阅读。由于小学生缺乏一定的学习经验,很多小学生并不能精准地概括文本信息,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获取关键词或是提炼重要信息的方法,这样才能确保学生所绘的思维导图具有一定的精简性,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三、采用情境导入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学
众所周知,阅读是一个感悟作者思想感情的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只有读者和作者能产生思想和感情上的共鸣才能体现阅读的意义。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即使能在教师的要求下完成阅读任务,但他们并不能深刻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影响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基于此,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导入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学,即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应创设与阅读文本相关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伴随着适宜的教学情境进行阅读,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还能促进学生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当然教师也不是随意地给学生创设阅读情境,而应该根据阅读文本的类型以及其感情基调创设出与之相关的阅读情境。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采用给学生播放背景音乐或是播放视频的方式给学生营造阅读情境。例如,当学生在阅读一些与爱国主义相关的文章时,教师便可以给学生播放歌颂祖国的音乐,这样学生便能在背景音乐的熏陶下体会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
在本文中,笔者简要阐述了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处于有效状态的方法,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选用。
参考文献
[1]栾英辉.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方法[J].小作家选刊,2017,000(024):72.
[2]蒲惠红.运用思维导图优化语文阅读教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J].名师在线,2019,000(002):68-69.
作者张 辉
推荐阅读:小学语文论文发表比较好的期刊
上一篇:浅议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下一篇:新高考背景下的化学教学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