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如何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现代化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12-24 09:27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持续推进,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增强个人综合素质,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遵循现代化的教学理念、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真正的现代化语文教育​‍‌‍​‍‌‍‌‍​‍​‍‌‍​‍‌‍​‍​‍‌‍​‍‌​‍​‍​‍‌‍​‍​‍​‍‌‍‌‍‌‍‌‍​‍‌‍​‍​​‍​‍​‍​‍​‍​‍​‍‌‍​‍‌‍​‍‌‍‌‍‌‍​。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语文教学 现代化教学

  我国教育原则中有一条“因材施教”的原则,就是说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不同水平来制定教学计划、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其实除此之外,对于不同的学科也要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特点的学科要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本文将探析初中语文现代化教学。

新时期如何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现代化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所以在教育中居于重要地位。而初中阶段属于义务教育阶段,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就必须要面对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包含的知识大多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语言和文字,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对祖国的认同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结合语文知识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让学生通过对文学知识的学习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建立爱国感情。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字词和成语扎实掌握,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自制力不强,玩心比较重,而且注意力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所以教师就要做好监督的工作,及时对字音、字形进行听写。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能力也是多元的。所以语文教师就要利用语文人文性的特点,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感情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让学生通过感受中国文学的魅力,主动承担起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的责任;通过对优秀作家的了解自觉地以他们为榜样,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和优良的品质。教师充分发挥语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把这些内容渗透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除此之外,语文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所以教师要教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语文素材,包括一些著名作家的生平事迹、历史背景、名言佳句、成语故事、历史故事,等等。

  三、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我国的传统教学中一直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专制的教学使学习成为强制的任务,常常受到学生的抵触,所以教学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

  而现代教学主张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引者和帮助者。在教学过程中不要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允许学生发出不一样的声音,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表达,不再是让学生背诵标准答案。

  对于不同特点的学生,教师要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保证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进步,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之间互助合作,建立学习小组。并且在班级中树立一些榜样,并让这些榜样发挥作用带动整个班级形成积极向上、潜心向学的风气,带动全体学生共同进步。还要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和深入的社会实践。开阔视野增长智慧的两种方法就是“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不同类型的书可以帮学生打开通往不同世界的门,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广泛而深入的社会实践可以让学生经历更多的人和事,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增长更多的见识,并且可以积累写作的素材。

  四、师生双方相互配合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相互配合的双边互动过程。所以教学活动要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在教学时要考虑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保证发挥有效的作用,避免教师自顾自地讲得天花乱坠而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现象的发生。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制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语文学习需要的是感性思维的活跃,因而需要一个轻松自由的环境,所以教师可以改变以往严肃的态度,用平易近人的态度进行语文教学。

  除此之外,教师要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学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注重吸收新的知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并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教师在平时工作中要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内容,积极开发和利用其他的教学资源,要灵活多样地选择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重视启发教学,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现代社会瞬息万变,社会的竞争说到底都是创新能力的竞争,一成不变在现代社会是无法立足的。而语文是一个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学科。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就要有创新意识,刻意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发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鼓励学生在日记中写下自己天马行空的想法。经常组织一些辩论赛之类的活动,鼓励学生为支持自己的观点搜集素材然后大胆地进行辩论。教育学生不随便嘲笑别人,尊重别人的观点。不要盲目地要求学生“听话”,但是这个“放任”的度一定要把握好,并不是说完全不约束学生。因为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值身心发育的时期,学生的态度还不稳定,思维也不成熟,仍然需要教师的约束和引导。而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此外,要改变简单、机械的作业布置,多设置一些新颖的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作业。充分利用初中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和学校、家庭等广阔的教育资源,开展多种多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

  总之,语文中蕴含着前人无穷的智慧,很多至今还有重要意义的哲理都潜藏在其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为以后更好的学习打基础。

  作者郝鸿飞

  推荐阅读:小学语文论文发表比较好的期刊

上一篇:试论高中体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下一篇:农村高完中营造良好科学文化氛围的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