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12-22 09:34
【摘 要】课堂提问可以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有利于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但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由于部分教师对提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自身专业素养缺乏等,使得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存在脱离生活实际、提问方式缺乏艺术性等问题。改进提问方式,提高课堂提问的效果,已经成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 课堂提问 有效性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可以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是师生之间互动的重要方式。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课堂提问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问题设计忽视学生的差异性
课程标准要求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要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课程自身的特点决定了道德与法治问题具有开放性,同一种问题由于学生的社会经验和生活经历不同,会出现不同的答案。所以要求教师要注重问题的设计,基于学生的差异性设置层次性问题。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仅仅是为了考查学情,追求书本上的问题的统一答案、标准答案,却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样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发现不同的答案。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程度的问题,做到因材施教,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提问内容脱离生活实际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根据社会现实,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课程。但目前的课堂提问,教师往往对问题无设计而是直接从书本上照搬下来,脱离生活实际,有的内容甚至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甚远,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并且大部分问题的答案在课本上都能找到,学生不思考就能回答。这样的问题既不利于学生解决问题欲望的激发,也不利于知识的拓展和迁移,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的提高。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问题分析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存在很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改善现有的教学环境,必须深入挖掘问题产生的原因,来确保对策的针对性。笔者通过分析得出了造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对提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课堂提问中,教师主要是针对知识点进行提问,问题的深度、广度都不够。这是因为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刻,对知识把握不够准确。有的教师认识不到提问的现实作用,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不考虑问题的合理性、启发性、针对性,只是按课堂应有的流程走,所以设计的问题不合理、不科学。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离不开课堂提问这一教学活动。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提问的功能并没有被教师重视起来,有的功能仅仅被一小部分的教师认识到,认识得也不深刻,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也会受到教师对提问重要性认识不足的影响。
(二)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缺乏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者,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品质。很多有经验的教师认为自己对书本已经吃透,就以吃老本的心态进行备课,对教材的理解停滞,缺乏对知识的学习和补充。受现行应试教育的模式的影响,学校、社会、家庭关注的是学生的成绩,不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很多学校忽视了对教师专业理论的培训,导致很多教师的教育水平不能与时俱进、与时代接轨,进而使得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参与度不高。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的改进策略
有效的课堂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等,但现实的课堂提问存在着各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以下策略,尝试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一)教师要设置层次性问题
层次性问题就是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从学生和课堂教学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有梯度,从简到难,层次分明,相互衔接,不断深化。通过逐个问题的解决,在层层递进中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根据提问对象水平设计问题。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个体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针对后进生,教师的问题要浅一些,以知识性问题为主,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针对中等生,教师的问题范围可以适当广一些,帮助学生巩固知识。针对优等生,教师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总之,教师要基于学生的主体差异性,设置层次性的问题。
(二)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只有结合实际生活,让理论回归其赖以生存的实际中,学生才能通过生动、感性的材料,正确深刻地把握理论所表明的内容。教师要善于巧妙地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不同的教学情境会产生不同的话题,在一定情境中获得的知识才更真实,学生也能理解得更深刻。这样学生才能主动思考,更好地解决问题,教师设计的教学情境适合学生,学生就会快速进入教师设计的情景中,也会更容易理解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很容易达到教师的预期效果。所以,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总之,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对课堂提问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设置层次性和生活化的问题,来实现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纪微.教师课堂提问艺术与技巧[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布莱恩.哈里斯著,刘白玉等译.快速调动学生参与的种方法[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
[3]李玉海,王春燕.课堂提问的设计与实施[J].学周刊学术探讨,2014.
作者杨宪民
推荐阅读:道德与文明杂志投稿
上一篇: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的策略 下一篇:如何培养小学低段学生的计算能力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