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密技术在计算机安全中的应用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10-23 09:37

  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以及我国互联网企业对于计算机安全管理的重视度不断提升,在当今时代背景下,诸多新型的计算机安全管理技术逐渐的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当中,其中应用成效最为显著的就是数据加密技术,该项技术的有效应用不仅可以极大的提升计算机的安全保密性,同时还可以极大的提升计算机的功能性。本文主要就数据加密技术在计算机安全中的应用做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数据加密;技术;计算机;安全;应用

数据加密技术在计算机安全中的应用

  一、数据加密技及其分类

  (一)数字加密技术的概念

  数字加密技术是一种保护计算机运行安全的重要技术,该种技术会涉及到密钥这一要素,密钥是数据加密技术实现保护计算机安全运行功能的重要依托点,从本质上来讲,该项要素属于参数算法。而数据机密技术的主要应用原理为对数据信息所产生的密钥进行加工处理,转变数据的意义,将明文数据加工处理成密文数据,当被加工处理后的数据传送到制定接收端之后,用户可以通过运用密钥来解密数据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数据被盗取之后,没有密钥的用户也无法获取到数据的具体内容,进而有效地提升计算机用户隐私信息的安全保障性。

  (二)数字加密技术的类型

  现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研究学者对于数据加密技术研究的重视度不断提升,经过长时间的实践研究发现,可以将数据加密技术细分为两大类,其一为对称加密技术,其二为非对称加密技术,就对称加密技术而言,该种加密技术主要具有较强的专用性以及共享性,具体而言,就是数据信息加密所用到的密钥与数据信息解密所用到的密钥相一致。就非对称加密技术而言,该种加密技术主要依托的密钥形式有两种,一是公开密钥,二是私有密钥,其中所涉及到的公开密钥主要是用于数据信息的加密,而私有密钥主要是用于数据信息的解密,两种密钥的功能各不相同。相对而言,非对称加密技术的保密性更高。

  二、数据加密技术在计算机安全管理当中的有效应用分析

  (一)数字加密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现阶段,现阶段,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出现了一种新型产业,那就是电子商务产业,该种产业主要就是依托电子计算机设备进行网上商务活动的一种产业,在该种产业内,计算机的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在传统的网络交易模式当中,为了能够有效地提升交易的安全性,会采用货到付款的模式,来降低交易风险出现的概率,但是该种交易模式会受到极大的空间限制以及时间限制,使网络交易变得极为繁琐复杂。基于这一情况,相关的计算机安全技术研究人员必须要将计算机加密技术应用到电子商务计算机安全当中,保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并引入第三方交易平台,以此来降低网络交易的时间限制以及空间限制,提升银行卡消费的安全性。

  (二)数字加密技术在VPN中的应用

  VPN又称虚拟专用型网,该种网络是跨国公司常用的一种网络,但是跨国企业在使用该种网络的过程当中,会受到其内部局域网络维修的影响,导致计算机安全问题出现,一旦这一风险问题出现,不仅会对跨国企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同时还会极大的降低跨国企业的社会形象。同时,随着VPN网络的广泛普及,企业之间的信息数据流通将不再受到限制,但是相应的信息泄露风险问题出现的概率也随之提升,在这种情况下,相关的计算机技术研究学者必须要将数据加密技术应用到VPN网络当中,对互联网路由装置进行反复加密处理,保证其能够自动的对所接受到或所传送出去的信息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降低信息传输安全问题出现的概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政府部门对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度不断提升,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我国政府部门正在积极努力的倡导社会信息技术研究学者及信息企业技术管理人员进行计算机安全管理技术的优化改革创新。在这种大环境下,数字加密技术的有效应用就显得尤为必要,该项技术的有效应用,不仅可以极大的提升计算机的安全保密性,同时还可以有效地降低信息泄露风险问题出现的概率。相关的计算机技术研究学者必须要将工作重心放到数据加密技术在计算机安全中的应用研究上,结合数据加密技术的特点,以及计算机安全防护工作的需求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应用措施,以此来保证数据加密技术在计算机安全防护工作中能够充分的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进而不断的提升计算机用户隐私信息的安全保障性。

  参考文献

  [1]贺伟.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数据加密技术的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18):231-232.

  [2]何入海.数据加密技术在计算机网络通信安全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7(1):93.

  [3]王小波.计算机网络通信安全中数据加密技术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8,(1):196-196.

  作者孙伟铭

上一篇:跟踪管道颗粒污染及影响因素 下一篇:浅谈“互联网+”在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