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9-15 08:50
摘 要:每年三至六月是高校毕业生求职择业的重要时间。但今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对我国经济及就业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整体经济下行压 力增大,很多用人单位今年的人才需求较往年相比有所缩减,加之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快速增加,从而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人数明显增多。当前 的就业形势依然复杂严峻,这些不利的因素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疫情当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问题,就如何 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建议与对策。希望能有效助力高校做好 2020 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为广大应届毕业生顺利就业保驾护航。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就业形势
就业是社会各界极其关注的一大民生问 题,不仅关系到每一个普通的家庭,同时也 与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 梦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 人数急剧增加,今年由于突遭新冠肺炎疫情 的不利影响,使得就业形势变得更加复杂严 峻。疫情爆发后,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毕业 生就业问题,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 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 实施意见》[国办发〔2020〕6 号]《教育部关 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 2020 届全国普通高 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20〕 2 号]等一系列指导意见,为高校有效应对疫 情当下的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各高校要深 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 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重 要讲话精神,同时要充分认清当前就业形势, 结合具体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应对措 施,有效、稳步地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对应届毕业生顺利就业有着重要意义。
一、疫情当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面临的问题
(一)就业岗位大幅减少
自疫情爆发以来,为了阻止病毒的传播, 保障人民的健康安全,各省市采取严格的隔 离防护措施,限制人员的流通、推迟企业的 复工复产,给我国的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 疫情发生后,我国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受到了 很大冲击,很多中小微企业面临着倒闭的风 险,很多企业为了节约开支,他们不得不进 行裁员并削减人才的需求,导致提供给毕业 生的就业岗位大幅减少。近期,教育部就业 中心对全国 9.9 万个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16%的用人单位取消了原定的春季 招聘计划,有春招计划的单位中有 65.6%的招 聘规模减少或不变。据有关部门调研,智联 招聘、58 同城等市场招聘机构发布的岗位需 求,同比减少了 53%;19 个行业中有 17 个需 求下降,其中批发、零售、房地产、居民服 务、交通运输等行业,岗位减幅超过 70%, 制造业的岗位减幅超过 60%[1]。
(二)就业岗位供需对接难度加大
受疫情影响,各地暂停了所有现场校园 招聘活动及取消全部线下春季招聘活动,从 而大大缩小了毕业生的求职渠道。当前,国 家大力提倡线上招聘,鼓励企业通过互联网 进行招聘人才,面试、签约等流程均在线上 进行,虽可以为毕业生提供了就业途径,但 也存在信息交流不畅、信任度不够、个人信 息安全等问题,线上招聘的效果还有待观察; 另外,毕业生对行业和企业的文化的了解不 够全面,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和用人单位的需 求之间存在着不平衡等问题,进一步加大了 就业岗位的供需对接难度。
(三)待就业人数大幅增加,毕业生焦 虑情绪大幅上升
据教育部数据统计,2020 届全国普通高 校毕业生人数高达 874 万,同比增加 40 万; 广东省 2020 届毕业人数约为 60.3 万,同比增 加 2.7 万,加上外省入粤求职的毕业生,将有 超过 80 万毕业生在广东求职,约占全国求职 人数的 10%[2]。疫情发生之后,各地纷纷延长 假期、推迟复工复产,各用人单位取消线下 招聘、各高校暂停毕业生外出实习的审批工 作,种种不利因素给毕业生的就业预期增加 了很多不确定性,也因此给毕业生带来了巨 大的就业心理压力。据教育部就业中心近期 对 99.2 万名毕业生开展的专题调查显示,有 50.9%的毕业生认为就业形势严峻,近 7 成的 毕业生对就业前景表示焦虑或一般[1]。
(四)毕业生求职积极性不高
疫情突袭,加之严峻的就业形势给许多 毕业生增加了极大的心理压力。部分毕业生 出现了焦虑、恐慌、消沉等不良情绪和不同 程度的心理障碍,一些毕业生的就业积极性 不高。据某高校调查发现,有部分学生表示 目前还未做好就业的准备,还有部分学生以 准备考研、考证、未完成毕业论文、未拿到 毕业证等为由,选择延迟就业。据报道,国 家相关部门为了稳就业,积极联合企业开展 各类网络招聘活动,提供了大量岗位,但发 现有多场招聘会的参与人数较少,对岗位信 息的关注度不高,岗位数量多于投递简历份 数。
二、疫情当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的建议与对策
面对疫情当下的就业形势以及毕业生接 下来求职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各高校应当提 高思想站位,充分认识到当前高校毕业生就 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 和使命感。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经济长期向好 发展的趋势以及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促进就业 的政策,要进一步增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的信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 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 署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毕业生就业工 作列为本年度的重点工作,多措并举确保毕 业生顺利就业,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过程中 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给予毕业生充分的关爱。
(一)建立疫情应对机制,确保毕业生 就业工作稳步开展 疫情给毕业生就业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 力,也使得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着严 峻的挑战。面对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和当前 就业工作存在的困难,各高校就业部门应认 清形势、快速反应,迅速建立毕业生就业工 作疫情应对机制,确保毕业生就业工作能够 有效、稳步地开展。一是要高度重视就业工 作,成立疫情防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尽快 制定针对疫情形态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应 对措施和方案,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对高校 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二是要联合各二级 学院,由主要负责就业工作的领导亲自指挥, 安排专职辅导员及时掌握和了解毕业生的生 命安全、求职心态和就业进展情况,将各项 就业政策落实到位;并通过发动各二级学院 教研室主任及专任老师的力量,做好全员参 与、积极作为,确保毕业生就业服务不打烊, 为毕业生就业保驾护航。
(二)优化就业服务方式,提升就业服 务水平
疫情突袭,使得以往的就业服务方式在 疫情当下不利于正常开展就业工作,因此要 求高校就业主管部门必须要优化就业服务方 式,以适应疫情影响下的就业工作,确保能 够为毕业生提供及时、精准的就业服务。一 是高校就业辅导员和毕业班主任要积极主动 作为,实时解答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各 种问题,及时关注毕业生的就业动态和个人 情绪,为就业困难的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 二是高校要及时准确地为毕业生分析疫情当 下的就业形势,引导毕业生理性看待当前的 情况,合理调整就业薪酬预期,树立科学的 就业观和择业观。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珍 惜每一次面试的机会,提前做好面试的准备 工作。三是高校要充分利用广东省高校毕业 生就业创业智慧平台为学生提供全流程线上 就业服务,如:线上签订三方协议书、线上 申请调整改派及申领电子报到证等,实现“零 接触、轻松办事”,切实解决毕业生返校办理 业务难的问题。四是加强统筹校内外就业指 导师资,搭建线上就业指导服务平台,为学 生提供个性化咨询辅导、职业生涯规划、求 职简历制作、面试技巧辅导、就业政策咨询、 就业心理调适等多方面的职业指导,重点关 注未就业及困难群体毕业生,主动为他们排 忧解难。五是高校要加强毕业生就业陷阱的 预防教育和引导,避免学生上当受骗。定期 邀请业内专家通过媒介平台开展安全就业教 育直播课、学校就业网站定期推送安全就业 文章和案例分享等,不断提高毕业生的安全 防范意识,提醒使用正规招聘网站求职,合 法保障个人权益。
(三)建立线上心理辅导机制
受疫情和经济下行的双重影响,加之就 业机会减少,就业竞争增大,给毕业生造成 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导致毕业生就业焦虑情 绪大幅上升,为了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及其衍 生问题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需建立毕业 生心理辅导机制。一是学校要高度重视有焦 虑情绪等心理障碍的困难毕业生,可通过电 话问候、微信交流等方式及时了解掌握每一 位毕业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建立信息 台账、定期跟进、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心 理辅导工作。二是组织有经验的职业指导师、心理咨询师,加强就业心理疏导。开通心理 咨询热线,为就业困难学生群体提供心理咨 询指导,进一步疏导毕业生就业焦虑情绪、 缓解就业心理压力。还可以通过网络新媒体 平台定期开展《就业辅导》专题指导课、推 送系列关于就业心理辅导专题的文章等,为 毕业生分析利弊、宣传政策、传授求职技巧、 应对策略和心理疏导等方法,鼓励和引导毕 业生调整好就业心态,乐观面对就业问题。
三、结语
疫情当下,高校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 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 主动作为、着力应对,为毕业生提供精准的 就业服务。通过联合多方力量,努力拓宽就 业渠道,为毕业生提供多元化的就业途径。 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难”问题,确保毕业 生尽早就业,找到合适的工作,实现人生梦 想。
参考文献:
[1]王辉.国家教育部就业状况布点监测会议 上的报告[R].北京.2020(3)
[2]邱克楠.广东省 2020 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 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的报告[R].广东.2020(3)
作者林桂宏 王金钗
推荐阅读: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探析
上一篇:城市空气污染数值预报模式系统及其应用 下一篇:非正规就业:国际组织的视角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