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8-22 11:35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新课改的深入推行, 也使得高考命题思路改变了,不再像之前一样单纯的考察知识 技能,更多的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所以高三历史教学改 革也必须进行。高三是步入高考的最后一年,这一年对学生的 发展影响深远,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历史教师,倍感压力。本 文着眼于启发式教学在高三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从教学实际出 发,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启发教学的形式。
关键词:启发式 高三历史 教学 运用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满堂灌的的方式传授学生知 识,学生似懂非懂的被动接收知识,灌进去多少知识,全凭学 生的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方法导致学生过分依赖与教师,没有 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与素质教 育相背离。不同于灌输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根据教学任务和 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 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 地获取想要获得的知识。子曰:“不愤不咎,不悱不发”,它不 仅是一种教学方式,还是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原则。
一、创设情境适时启发
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已经走 进高中课堂,成为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历史是一门非常有趣 的学科,教师要学会创设情境,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结合 多媒体教学,把历史事件直观形象的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真切 感受到事情发生的过程,有效的刺激学生的感官,带动学生的 感情,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记忆。在讲解列“强入侵与民族危 机”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给学生播放《火烧圆明园的》这部 电影中的片段,圆明园在被这群所谓的“文明人”洗劫之后, 对于带不走的东西直接放火烧毁,大火燃烧了三天三夜,世界 上最辉煌的建筑只剩下几块残砖破瓦。观看之后学生们也是被 深深的触动,教师继续问,堪称世界建筑杰作的圆明园代表大 清荣辱,一国的尊严,为什么会在自己的国土上被人这样肆意 践踏和蹂躏之后,还签订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因为在西方大 力发展资本主义的时候,大清仍处于封建社会,闭关锁国与世 隔绝,爆发战争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因为不进则退,落后就 要挨打。通过铿锵有力的语言让学生感受中国遭受的屈辱,在 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深受启发,为这堂课堂的后续进行做好了 感情铺垫,让学生化愤懑为斗志,更好的学习接下来的内容。
二、结合时事热点进行启发
历史本身属于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是一个囊括了政 治、地理、经济等很多学科的知识,历史距离太远理解起来不 太容易,所以教师可以从当下实时热点入手,启发学生,引导 学生将学过的知识点纵向串联起来。我国是农民翻身当家做主 的国家,而土地是农民的天,在朝代更替中,首先解决的也是 土地问题。暂且不说每年高考都会结合这些时事热点构建题 目,更是因为这也是属于历史,我们正在经历的过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必须要关注。比如针对土地问题从无产 阶级革命到现在进行过哪些调整,启发学生回想在土地革命时 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过度时期的土地政策分别是什 么,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同样都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为什么 在不同时期土地政策会不同,这样的作的意义又是什么。通过 对比发现政策是根据时局所需而定,要懂得变通,在什么情况 下就要实行什么样的战略策略,所以学生要了解政策制定的背 景,就知道为什么会采取这样的土地政策,在这样的对比中也 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利用核心知识点进行发散启发
因为古今中外历史的发展都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在学生初次学习了书本上的知识之后,知识点还是处于孤立的 状态,教师要引导学生穿针引线的把这些零星的点串联成一条 条线,再纵向延伸整合成一张网,将这些内容进行归纳整合, 建立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然后教师可以从一个核心知识点出 发,扩散式、多角度的发问,让学生在层层分析中,对知识点 进行重新排列组合,不知不觉的进行巩固和掌握,有利于培养 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比如在讲到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世界 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今天的成立了,在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的意义时候,了解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让学生知道共产党 是怎样领导革命取得最后的胜利的。然后让学生对比太平天国运 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的特点分析其失败的原因。同时延伸到 国际,对比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不同,为什么我们会选择走共 产主义道路而没有选择国际大众的资本主义道路。这种从一个知 识点多角度的向外延伸,让学生可以通过对比更深入的理解这个 事情发生的必然,也是对知识点的又一次整合,在巩固知识的同 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新课改之后,强调学生是教学主体,学生和教师的地位互 换,角色互换,教师作为学生的合作者和引导者,要让学生由 “死学”到“活学”,由“学会”到“会学”,由于历史课程 贯穿古今、知识范围广,更是有必要实施启发式教学,教师利 用情景,结合时事热点,多角度对学生点拨、启发,调动学生 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编织历史的大网,加深学生 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 考和辨析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提高高三历史的课 堂教学效率,实现历史教学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夏辉辉.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历史教学理解与教学实践[J]. 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6,(06).
[2]刘迪.比较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D].内蒙古师范大 学.2015.
[3]黄士杰.启发式教学初探[J].内蒙古教育(职教 版).2013,(06).
[4]黄晓磊,黄伟.经验视域下的启发式教学[J].教育理论与 实践.2014,(26).
作者张昌静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