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7-24 10:58
摘要在碳排放交易背景下,中国碳排放效率的趋势变动成为政府重点关注的目标,科学考察我国碳排放效率水平,分析碳交易试点 启动对低碳发展是否具有促进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明确的现实意义。基于投入产出的生产函数思想。本文利用兰阶段DEA 模型对碳交易市场建立前后的中国碳排放效率进行评价并排序,并利用收敛性原理对中国各省区碳排放效率的差异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显示:①碳交易市场启动对碳排放效率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中国碳交易试点地区碳排放效率排名均保持不变或有所上升。②从 全国平均水平来看。中国各省区碳排放效率较低是由于纯技术效率S|起的,技术效率应用程度还处于中低端状态,改善空间很大。⑨ 从全园整体效果来看。广东省一直处于生产前沿面上。碳排放效率最高。而宁夏、青海和陕西省稳居后三名。④中国碳排放效率水平 还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而在纯技术效率水平上需要改进的空间更大。⑤碳交易试点建立前,中国各省区的碳排放效率差距在逐渐 缩小,试点交易市场建立后。差距逐渐增大。⑥城市化程度会拉大省区之间的碳排放效率差距,不利于碳排放效率的收敛。本文研究 结论显示。我国需要坚持完善全国碳交易市场,借鉴试点经验,加强内部监管,形成严格有效的交易制度;不断调整地区闻的差距,加 强合作。由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促进全国统筹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低碳绿色发展机制.扩大清洁能源的使用范围。
关键词碳排放交易市场;碳排放效率;收敛性;三阶段DEA模型
2001年IPCC发布的第三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称,全 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重要的国际政治问题。建立一个绿 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成为 世界各国面l临的重要任务。随着人口和经济的持续快速 增长,中国过去几十年消耗了大量的能源,由此产生的二 氧化碳排放及一系列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关 注。据国际能源机构(IEA)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 二氧化碳排放量为62亿t,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碳排放最 多的国家。2011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超过美国, 2013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占全球的28.0%。同 时,中国碳排放量还在快速增加,基准情况下,中国碳排放 量将于2020年达到全球的三分之一。面对这一严峻的现 实,中国政府将降低碳排放、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国家战略, 并向全世界作出郑重承诺,2020年碳排放强度在2005年 的基础上降低40%~45%,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 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60%~65%…。 要实现中国宏伟的减排目标绝非易事:一方面,中国的经 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步人关键时期,新旧动能顺利转换 尚需时日,以资源特别是能源为主要驱动力的经济发展模 式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另一方面,区域间发展不均衡的 问题依然突出,中国不同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自然 环境条件各异,减排责任、能力、需求等也存在很大区别, 不仅导致区域碳排放效率与全国碳排放效率不一致,而且 意味着各省区实现降低碳排放目标时间的差异化。利用 市场机制能够有效降低减排成本,中国政府在2017年12 月19日宣布启动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体系,以降低能 源消耗强度,提高二氧化碳效率。
1文献综述
欧盟的碳排放交易系统(EU.ETS)是目前世界上最有 效的交易系统,它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2005--2007年),覆盖电力、石油、钢铁、水泥、玻璃、纸张 等行业;第二阶段(2008--2012年)加入了航空业;第三阶 段(2013--2020年)列入铝和有机化学,这标志着几乎所 有的行业均被EU-ETS涵盖‘21。在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 场建立主要学习和参照欧盟碳交易市场的经验,在试点阶 段,采取了与欧盟类似的碳交易运作模式。2017年12月 19日,中国正式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第一阶段将涉 及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和航空等8个 行业重点排放企业,即耗能达到1万t标准煤及其以上的 企业。初步统计,中国有7 000多家企业符合标准,占全 国碳排放总量的一半以上,其交易规模将会超过欧盟碳排 放交易体系"1。
2碳排放效率测算的模型构建
2.1 碳排放效率的指标体系
本文选取全国除台湾、西藏、香港、澳门以外的30个 省、市、自治区的2006--2016年的相关数据。根据中国七 个碳排放交易试点的建立时间,将2006--2013年划分为 碳排放交易市场建立前,2014--2016年为碳排放交易试点 建立后的年份,由于深圳市部分数据的缺失,将深圳市合 并到广东省进行计算。所有数据均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 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2.2碳排放效率评价方法——三阶段DEA模型
三阶段DEA模型是由Fried等提出的一种能够更好 地评估DMU(decision making unit,决策单元)效率的方法。 模型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将非经营的因素(外部环境因素与 随机因素)对效率的影响剔除,使得所评估出来的效率值 能更真实地反映决策单元的内部管理水平。该方法已经 在农业生产、金融业、房地产等许多行业领域广泛应用。
3碳交易市场建立前后各地区碳排放效率 的变动分析
3.1 第一阶段DEA模型下交易市场建立前后碳排放效
率比较 本文使用DEAP2.1软件计算得到的各省碳排放交易 市场建立前(2006--2013年)和建立后(2014--2016年)的 碳排放效率结果,如表1所示。
3.2第二阶段相似SFA分析模型
分别以碳排放、资本存量、劳动力投入的松弛变量为 因变量,工业化程度、城市化程度、技术进步、对外开放程 度和能源消费强度为自变量建立SFA回归模型,结果如 表2所示。 由表2的结果可知,工业化程度与碳排放、资本存量 和劳动力都呈显著的正相关。说明第二产业占比的增加 均会导致碳排放、资本存量和劳动力的增加,对碳排放效 率有抑制作用。因此,优化地区产业结构、促进地区经济 的低碳绿色发展,是提高中国碳排放效率的有效途径。城 市化程度与碳排放、资本存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劳动力呈 显著的负相关。这体现了城市化水平越高的省区在劳动 力使用上更有效率,但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也会促进碳排 放和资本存量的增长。技术进步与碳排放、资本存量、劳 动力均呈现正相关,但在碳排放上的影响并不显著。这表 明科技经费的投入在抑制碳排放、提升碳排放效率方面还 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并且技术的进步会消耗大量的人力和 资金。能源消费强度与碳排放呈正相关,与劳动力呈负相 关,但却都不显著,与资本存量呈现显著的负相关。表明 单位GDP能耗的增多也会增加资金的使用。 综上所述,外部环境变量对投入要素冗余的影响有很 大差异,因此在不同省区会受到不同外部环境变量的影 响,可能会造成碳排放效率的偏差。
参考文献
[1]宋杰鲲,梁璐璐,牛丹平.中国省域碳排放权分配——基于环境 FCAM[J].技术经济,2017(10):100—106.
[2]周正骏.国内外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影响因素比较研究[D].重 庆:重庆交通大学,2016.
[3]高凌雨.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 大学,2013.
作者:王 勇1'2赵晗1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