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业碳生产率的俱乐部收敛及成因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7-24 10:59

  摘要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作为未来的发展战略已授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低碳经济是支撑和实现绿惫发震和生态文明的经 济形态,其实质是在完成CO:减排目标的同蠢唾实现经济增长。碳生产率是连接CO:减瓣与经济增长两个目标的桥梁,提高碳生产率 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和关键。建筑攮的能耗和CO,排放分别占中国冬产业总和的1/4和1/3,是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重 点关注的行业。本文提出三阶段方法框架,研究动态建筑业全要素碳生产率{DCP)豹收敛俱乐部及初始成因:蓖先,基于数据包络分 析求解的方向距离函数和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2005--2016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和赢辖市的DCP;然后,用基于非线性时变因 子模型的俱乐部检验方法,识别中国省际DCP的收敛俱乐部;最后,用ordered logit回归模型对可能影晌“收敛俱乐郝”形成的初始因 素进行探寻。结果显示:④中国DCP的均僮呈上升趋势、标准差量扩大趋势,尤其是2010年以后的标准差急副扩大;②中国省级DCP 存在5个收敛儇乐部。但有13个雀不收敛于任何俱乐部;③样本溪测期孛刃“建筑业市场化程度”越高的省份,归属于“DCP高的俱乐 部”的概率越大。据此。提出如下提升DCP的管理扁示:①促进低碳建造技术有效扩散。缩小各省份之间的DCP水平差距;②制定和 实施建筑业低碳发展的相关政策举措时,不能简单地按地理区划。甍需要考虑备省的髯质性;③继续推进国有建筑业企业的市场化改 革。进一步提离建筑业市场化水平,促进建筑搬专照承包企攮的发震,适鲞降低建筑业的产业集中度。该方法框架也可用于研究其他 国家、地区或其他行业。

  关键词建筑业;全要素碳生产率;俱乐部收敛;非线性对变因子模型;ordered logit模型

  人类活动产生的过量CO:排放,导致全球气候逐渐变 暖,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了将全球温升控制在人 类能承受的范围内,地球周围大气层能容纳CO:的空间 (“容碳空间”)非常有限,“容碳空间”已经成为比资本和 劳动还要稀缺的资源…,被占用的“容碳空间”在数量上 等于排放的CO:总量。减少CO:排放已经成为国际社会 共同面临的紧迫任务。为了分担全球的CO:减排压力,中 国政府做出了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的CO:排 放量在2005年基础上减少40%一45%的承诺”J,并在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确定减排目标分步履行旧。J。 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也已经被写入宪法作为中国未来的 发展战略。低碳经济是支撑和实现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 的经济形态,其实质是在完成CO:减排目标的同时实现经 济增长Ho。Kaya和Yokobori”1最先定义的“单位C02排 放的GDP产出”这一“碳生产率”概念,是连接CO:减排 与经济增长两个目标的桥梁帕o,但这一单要素碳生产率概 念没有考虑到资本、劳动、能源等其他投入要素的替代性 和综合效应,用“全要素碳生产率”概念更全面准确‘71。 “全要素碳生产率”可定义为全部主要产出与包含“容碳 空间”在内的全部主要投入的比值。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 和关键是提高碳生产率¨qJ。建筑业作为中国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在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国民生活 条件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能源并排放了大量CO:。比如 2013年,建筑业消耗了110 710.6万t标准煤,占当年中国 能源消耗总量的26.6%[31;2011年,建筑业排放的c02达 到303 590万t¨…,占到当年中国各产业排放总量的 33.6%。建筑业必须分担国家部署的CO:减排目标,为中 国的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行业贡献。在此背景 下,本文提出一个三阶段的方法框架,研究动态建筑业全 要素碳生产率(DCP)的收敛俱乐部及成因:首先,测算2005--2016年间,中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后文统 称省)各年的DCP,区别于已有文献测算Malmquist指数不 能表达样本期初的生产率差异,这里的DCP能反映期初 差异,并能体现各省各年在初始水平上的效率变化和技术 变化的累积结果。然后,探索是否存在某些省的DCP收 敛于一个稳态水平,即是否存在俱乐部收敛;本文首次将 基于非线性时变因子模型的内生俱乐部识别方法…1用于 对中国建筑业的研究。最后,用ordered logit回归模型,对 可能影响“收敛俱乐部”形成的初始因素进行探索。该方 法框架的分析结果对决策者深入理解中国建筑业低碳发 展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趋势,指导决策者有针 对性地制定提升中国DCP的政策举措,从而实现建筑业 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建筑业碳生产率的俱乐部收敛及成因

  1 文献综述

  1.1碳生产率研究综述

  碳生产率的概念由Kaya和Yokobori’5 o提出后,被新 气候经济学作为核心概念研究…。但该概念只考虑“容碳 空间”一个投入要素,具有局限性,用全要素碳生产率的含 义更全面准确_1。提高碳生产率是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 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对策,也是低碳经济的核心内 涵¨’钆”…。已有的全要素碳生产率文献可以大致分成两 类:①采用方向距离函数和Malmquist指数测算国家或地 区的全要素碳生产率指数,比如李小平、王洋‘91研究了 1992--2014年“一带一路”沿线55个国家;袁润松等¨2。研 究了2000--2012年的中国大陆30个省;刘传江、赵晓 梦H1研究了2000--2013年长江经济带的11个省市。② 采用方向距离函数和Malmquist指数研究一个具体行业的 全要素碳生产率指数,比如Li等旧1研究了2003--2015年 中国工业的36个细分行业;杨翔等¨纠研究了1998--201 1 年中国制造业的26个细分行业,并按相对干净类、相对污 染类、高技术类和中低技术类分别进行分析;滕泽伟等旧1 研究了2004--2013年中国服务业的14个细分行业;Yu 等。141研究了中国交通行业。

  1.2俱乐部收敛研究综述

  收敛研究是区域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 容,其最先关注初始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经济 水平是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趋于一致,并构建了or收敛和 口收敛两个经典的收敛概念。1“。如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不 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的标准差逐步缩小,被定义为存 在or收敛;如果随着时间的推移,期初人均GDP水平高的 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增长率低于期初人均GDP水平低 的国家或地区,则认为存在口收敛。如果所考察的全部国 家或地区不收敛,但其中的某些国家或地区收敛,则收敛的 这几个国家或地区被称为一个收敛俱乐部,即存在俱乐部 收敛。近年,收敛研究逐渐从人均GDP扩展到能源、碳排 放、效率和生产率等研究领域。现有文献中,俱乐部收敛的 研究主要包括两类:①采用两个经典的收敛检验方法的研 究。这类研究通常根据某一划分原则先对国家、地区或细 分产业等研究对象划分成几个类别,然后采用两个经典的 收敛检验方法检验其是否收敛,如果收敛则认为每个类别 就是一个收敛俱乐部。例如蔡海亚等¨叫研究了中国的东、 中、西三个地区各省雾霾污染强度;张珩等¨71探究了“一级 法人农信社、农合行和农商行”三种不同产权组织形式的陕 西省农信社效率;景守武、张捷¨副研究了中国东、中、西部 地区各省的能源环境效率;李健、盘宇章’19。研究了中国东、 中、西部地区26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②采用基于非线性时变因子模型的内生俱乐部检验方 法…1的研究。比如贺祥民、赖永剑Ⅲ1分析了1999--2012 年中国30个省的环境效率;赖永剑、贺祥民旧¨研究了 2006--2013年中国30个省的综合金融包容指数;胡宗义 等旧引研究了1985--2012年中国29个省的农村金融发展水 平;Parker和Liddle旧1分析了1980--2009年61个经济合作 与发展组织国家的制造业能源生产率;Apergis和PayneⅢ1 分析了1980--2013年美国50个州的人均碳排放; Bartkowska和Riedl协1分析了1990--2002年欧洲206个统 计区域的人均收入。其中贺祥民、赖永剑旧”21‘进一步用 ordered probit模型,Bartkowska和Riedl旧3用ordered logit模 型对俱乐部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2动态全要素碳生产率测算

  2.1测算方法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求解的方向距离函数原理, 本节主要阐释静态CI—TFCP(SCP)、CI·TFCP指数(CPI)和 DCP三个指标的含义和计算公式。 由于“容碳空间”已经成为比资本和劳动还要稀缺的 资源…,为了能与传统经济学原理中全要素生产率评价时 处理稀缺资源的方法一致,本文把“容碳空间”作为建筑 业生产的投入要素,以中国大陆各省的建筑业生产系统作 为分析对象(即DMU)。建筑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生产的 流动性,人员、材料、施工机械等投入资源都随施工对象而 流动,主要资源消耗和CO:排放都发生在施工现场。所以 选择评价建筑业全要素碳生产率时应该把施工现场排放 CO:最多的资源纳入投入指标。由于建筑业消耗的钢材、 水泥、铝材这三种建筑材料的生产是最主要的CO:排放 源‘2…,人工、材料、机械是建筑业生产中最重要的资源投 入,建筑业增加值能准确表示建筑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 成果。所以本文选取各省的建筑业从业人员(x.),建筑 业消耗的钢材(x:)、水泥(X,)、铝材(置)、能源(墨),建 筑业拥有的机械功率数(以)和“容碳空间”(X7)作为投入 指标,以建筑业增加值(y)作为产出指标,类似的指标体 系也被Zhang等旧刮用于建筑业碳效率的测算。为了解决 多投入指标计算的困难,用DEA方法求解方向距离函数 计算“相对建筑业全要素碳生产效率”,其数值含义是在 给定技术条件下,某个DMU的CI—TFCP与最高的CI.TFCP 的比率‘2“。本文在此之后的CI.TFCP就指的“相对建筑 业全要素碳生产效率”。根据是否考虑跨时间周期生产技 术的变化,再分成SCP和DCP。

  2.2指标数据来源

  2005--2016年中国各省的DCP测算所需8个指标数 据来源如下:建筑业从业人员(X。)来自《中国统计年鉴》 (2006--2017年)。钢材(墨)、水泥(X,)、铝材(墨)和机 械功率数(X6)来自《中国建筑业统计年鉴》(2006--2017 年)。能源(|jf,)来自《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6--2017 年)。“容碳空间”(X7)在数量上等于建筑业的C0:排放 量,其范围包括原煤、洗精煤、其他洗煤、型煤、煤矸石、焦 炭、焦炉煤气、其他煤气、其他焦化产品、汽油、煤油、柴油、 燃料油、溶剂油、石油焦、液化石油气、其他石油制品、天然 气、液化天然气和电力20种能源和钢材、水泥、铝材、玻璃 和木材5种主要材料消耗对应的排放量㈣],参考政府间 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系数法计算,其中非电力 能源的碳排放系数根据《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公共机构 能源消耗统计制度》和《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 指南目录》中的平均低位发热量及其对应的缺省碳排放因 子计算;电的碳排放系数根据《中国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 因子》确定;建筑材料的碳排放系数根据已有研究文献确定如下:水泥0.580/t·t“㈦1、钢材1.959/t·t“m1、玻璃 34.959/kg·重量箱。㈨、铝材16.500/t·t一1‘…、木材 10.877/kg·m。3m1。建筑业增加值(y)以各省第二产业 GDP指数平减到2005年不变价格,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 年鉴》(2006--2017年)。香港、澳门、台湾和西藏因数据 缺失,未包含在研究范围内。

  3收敛俱乐部识别

  3.1基于非线性时变因子模型的俱乐部收敛检验方法

  首先阐释基于非线性时变因子模型的logt检验方法, 然后给出根据logt检验方法识别收敛俱乐部的步骤。收 敛俱乐部的识别步骤是在Phillips和Sul…’的基础上进行 总结简化而得到的。

  3.2收敛俱乐部识别结果

  根据3.1节的方法和步骤,对表1所示的全部省份 DCP进行收敛检验和收敛俱乐部识别。首先应用logt检 验对30个省的数据进行收敛性检验,结果如下: ,V、 logI罟卜2logL(t)=0.803—1.608109t 、rf/ (6.55)(一21.79) 估计参数对应的括号中的数值表示统计检验量£o。 由于估计量b=一1.608<0,拒绝原假设,说明至少有一个 省的DCP与其他省不趋于一致。继续按3.1.2节的步骤 识别是否存在收敛的俱乐部,检验结果显示,宁夏、内蒙 古、辽宁、北京、广西、广东、天津、四川、海南、江西、贵州、 河南、云南13个省不收敛于任何俱乐部,其他17个省分 别收敛于表2所示的5个俱乐部。

  参考文献

  [1]何建坤,滕飞,齐哗.新气候经济学的研究任务和方向探讨 [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8):1—8.

  [2]L1 w,WANG W,WANG Y,et a1.Historical growth in total factor carbon productivity of the Chinese industry: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8,170:471—485.

  【3]滕泽伟,胡宗彪,蒋西艳.中国服务业碳生产率变动的差异及收 敛性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7(3):78—94.

  作者:张普伟 贾广社牟 强 宋明礼

上一篇:中国碳交易市场启动对地区碳排放效率的影响 下一篇: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