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7-24 10:46
摘要数字经济时代,伴随着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以及能源互联网等网络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发展很可能在提升 地区金要素能源效率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文章分析了互联网发展影响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的作用机理,并采用2000--2015年中 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面板’Fobit模型、门槛回归模型,实证考察了影响大小及网络效应情况。结果表明:03中国地区之阀存在数字鸿 沟,互联网发展和全要素能源效率地区不平衡现象比较显著,存在“东部一中部一西部”递减梯度分布,耦合度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具 有比较密切关系。②互联网发展对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其有正向促进作用。互联网发展、创瓤能力、所有制结构、经济集聚对全 要素能源效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对外开放度存在显著负向影响,能源消费结构存在负向影晌,但统计不显著。③互联网发展对地区 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晌存在显著的双重门槛效应。网络使用从“低规模一中规模一高规模”变化时,互联网发展对全要素能源效率 均有正向影响.但显著性则从“不显著一显著一不显著”变化,而且影响大小也会相应变化。因此,苴联网对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 正向促进作用是非线性的,一定范围内随着互联网使用规模的增加.其影响作用也会跳跃性的变大。即存在网络效应。要充分发挥 “互联网+”在提升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中的作用,认识到网络效应条件,推动互联网与能源生产、消费深度融合。以网络信息化手段 提升节能技术创新水平,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促进区域智能、绿色、协调发展。
关键词 互联网:全要素能源效率;网络效应
当前,全球气候变暖和资源环境约束的问题日趋严 峻,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 突出。提高全要素能源效率是解决上述困境矛盾、促进区 域绿色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数字经济时代,伴随着大 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 以及能源互联网等网络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快速发展, 作为催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重要力量,互联网发展 很可能在提升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互联网、 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18年政府工作 报告在“互联网+”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数字中国、网络 强国”战略。互联网在推动经济增长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方面的重要作用已得到验证旧1。世界上已有148个国家 和地区制定了宽带或互联网战略。因此,理清互联网发展 与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关系,分析清楚影响效果和网络 效应,对中国实现节能减排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具有重 要意义。
1文献回顾
自1987年索洛提出“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后,对该 悖论的研究与争论持续很久。但近年来伴随着新一代网 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现有文献在互联网及 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信息通讯 技术)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方面已基本形成共 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表示总体技术效率的提升,因 此,互联网发展与作为技术效率范畴的全要素能源效率也 很可能会产生密切关系。互联网发展与节能降耗之间的 关系已引起国外研究的较多关注。Erdmann and Hilt),¨。通 过情景分析研究了ICT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发现在 大多数情景里,ICT减轻了温室气体排放。Bernstein and MadlenerHl基于欧洲5个制造业部f-i 1991--2005年的数 据,分析了ICT投资与电力消费强度的关系。发现“通讯技术”带来电力消费的节约效应,而“计算机和软件”的效 应不明显,不同部门的情况也不相同。Sadorskyb o采用动 态面板模型研究了新兴国家互联网发展与电力消费的关 系,以网络连接、移动电话、个人电脑情况表征互联网发展 情况,发现两者之间有正向影响关系。Ketteni et a1.∽o指 出,对能源节约技术的投资,不仅会带来效率的提高,而且 短期内会带来调整成本的增加。Zia¨1从微观角度指出 ICT有助于提高传输系统的智能化程度,提高其能源利用 效率。ICT的应用过程对能源消费会产生直接影响(ICT 设备制造和使用过程直接增加能源消费)、间接影响(ICT 应用到其他部门促进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降低能源消 费)和互补影响(促进能源效率提高后,能源回弹效应的 作用下,又会增加能源消费)。国内研究对此方面的关注 还较少。比如,樊茂清等‘8 o认为ICT投资对优化产业结 构、降低能源强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能源价格上涨、 ICT资本投入及其体现的技术进步等因素有效地降低了 中国大部分部门的能源强度。
2影响机制与假说
互联网不仅是信息传递工具,更是价值再创造的重要 载体。互联网应用的本质是解决信息的供需矛盾问题,互 联网通过解决信息的供需矛盾,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 资源配置和决策效率,促进了经济发展的提质增效。互联 网已成为信息时代技术效率提升的重要动因。全要素能 源效率变化可以分解为全要素能源技术进步变化和全要 素能源技术效率变化之积一o。互联网发展通过互联网技 术、互联网平台、互联网思维三大载体,一方面催生与能源 生产、消费有关的新技术(如电池储能技术等)、新产业 (如新材料、新能源等)、新业态(如新能源汽车)、新模式 (如智慧供应链、能源互联网等)¨…,直接影响能源技术进 步变化和技术效率变化(即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化),另一 方面,通过影响到区域劳动者素质、节能技术创新扩散和 交易成本,间接影响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化(见图1)。互联 网作为价值再创造的载体,也对能源价值链进行了再提升 和创造,实现价值挖掘,进而提升全要素能源效率。
3研究设计
3.1测算方法
3.1.1互联网发展 互联网发展水平的度量主要分为指标法和指数法两 类。指标法一般是用地区的互联网资源或应用情况来衡 量地区的互联网发展水平,其优点是计算简单,含义清晰。 指数法是通过设置与互联网发展相关的指标体系和权重, 计算综合指数来衡量地区互联网发展水平,其优点是反映 问题全面,但也存在计算复杂、过于综合的缺点。综合考 虑两者的优缺点,借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及 胡鞍钢等¨纠现有文献常用的做法,本文采用指标法,从互 联网应用的维度,以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又称互联网用户 渗透率)来衡量地区互联网发展水平。其中:互联网普及 率=互联网用户数/人口数。
3.1.2全要素能源效率 Tone【l刮提出了考虑非合意产出的SBM.DEA模型,全 要素能源效率是目标能源投入与实际能源投入的比值。 按SBM.DEA模型测算的全要素能源效率,优点是得到的 效率是Pareto.Koopman效率、结果具有很强的政策含义、 可以分解出真正意义的全要素能源效率等。为了考察能 源对产出的单独贡献效率,同时考虑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对第q个DMU的效率值可以通过求解如下最优化问题得 出‘1川:
3.2耦合度计算
构建以变异系数为基础的耦合度模型分析地区互联 网发展水平与全要素能源效率之间的耦合关系,构建耦合 协调指数分析耦合协调度。
参考文献
[1]于斌斌.产业结构调整如何提高地区能源效率——基于幅度与 质量双维度的实证考察[J].财经研究,2017,43(1):86—97.
[2]NAJARZADEH R,RAHIMZADEH F,REED M.Does the internet increase labor productivity?evidence from a cross-country dynamic panel[J].Journal ofpolicy modeling,2014,36(6):986-993.
[3]ERDMANN L,HILTY L M. Scenario analysis·exploring the impacts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o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J].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2010,14(5):826—843.
作者:汪东芳1’2 曹建华1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